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459篇
农学   288篇
基础科学   62篇
  67篇
综合类   2194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289篇
畜牧兽医   1357篇
园艺   638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采用大区对比法,进行了额敏县蒙古乡食葵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及防治食葵列当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应用水肥一体化方案,苗齐苗壮,出苗率为95%,无病虫害,列当出土晚,出土6%~14%,列当出土数3株/m~2,食葵根部列当1~2株,列当死亡率94%、列当空壳率80%,列当呈灰霉状的有70%,呈水浸状的有30%。常规施肥对照地出苗率85%,出苗不整齐,菌核病发生特别严重,列当出土早,出土8%~65%,列当出土数45株/m~2;食葵根部列当14~36株,无列当死亡,列当肉质根肥壮、籽粒饱满落地等待寄主。应用水肥一体化方案处理与常规施肥对照食葵盘粒数分别为490、302粒,单盘粒重分别为80、65 g,空壳率分别为5%、30%,结实率分别为96%、85%、产量分别为3 600、3 000 kg/hm~2,应用水肥一体化方案处理增产率20%。  相似文献   
912.
EGCG溶液浓度与酸碱度对黄壤Al、Fe和Mn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多酚可通过络合作用改变元素的存在形态。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浸提试验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溶液浓度、酸碱度、浓度与酸碱度互作对黄壤可溶态、游离态、无定形态和络合态铝(Al)、铁(Fe)和锰(Mn)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溶液浓度对黄壤可溶态和络合态Al、Fe、Mn及无定形态Al、Fe均产生极显著影响,EGCG溶液酸碱度对黄壤可溶态及无定形态Al、Fe、Mn均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EGCG溶液浓度与酸碱度对黄壤可溶态Al、Fe、Mn,无定形态和络合态Al也有极显著或显著的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3种元素的无定形态氧化物含量与对应的可溶态氧化物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明EGCG溶液主要通过改变氧化物形态,特别是无定形态氧化物含量,影响元素活化,进而改变其可溶态含量;Al和Mn的活化会使土壤滤液pH降低,在pH降低幅度较大时,可能导致土壤酸化。本试验一方面为研究酸性茶园土壤酸化的来源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为植物Al/Mn毒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但在利用植物多酚类物质防治土壤Al/Mn毒害的同时要处理好土壤酸化与治理毒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13.
柳州城市公园冬季鸟类食源树种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谭丽凤  杨昌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28-19430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调查柳州城市公园内利用植物鸟类和现有树种中鸟类食源树种的种类和数量,记录到利用植物的鸟类32种,鸟类食源树种24种,其中利用植物的鸟类多样性与鸟类食源树种物种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对城市公园园林建设和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14.
以老鹰茶(Litseacoreana Lvl.var.lanuginosa)粉末为原料,运用回流提取和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方法从中提取和纯化多酚类化合物.先用80%乙醇对老鹰茶粉末进行3次回流粗提,即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30、20和10min,料液比1:20、1:10和1:10,多酚粗提率为31.46%;然后调节粗提液pH至2.0,12000r?min-1离心10min,得上清液,上清液中多酚得率为93.59%;用去离子水将上清液稀释到2mg?mL-1,调pH值至2.0,作为上样液,再利用聚酰胺树脂对上样液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在柱高与直径比22,上样液体积1.5BV,吸附平衡1h,洗脱液依次为少量去离子水和80%乙醇,洗脱液流速6mL?min-1条件下,多酚洗脱率达到97.20%;洗脱液经浓缩后,冷冻真空干燥得到纯度为92.80%的多酚类化合物,多酚提取率为18.06%.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多酚类化合物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为49.82%.  相似文献   
915.
研究了铜-苯并[a]芘(BaP)复合污染体系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铜的微生物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可以选择性地吸附Cu2+,并把NO3-还原为NO2-,Ph、投菌量、处理时间和铜浓度等因素及BaP均会对铜的生物吸附产生显著的影响,BaP和这4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对铜的生物吸附也达到了显著的水平.投菌量会对铜吸附过程中F-、Cl-、NO2-、NO3-、PO43-和SO42-等离子的释放产生显著的影响,BaP则会显著的影响F-、NO2-、NO3-和PO34-的浓度水平.当BaP的浓度为0、0.1、1.0、10.0 mg·L-1时,2.5 g·L-1菌体对Ph为6.0、浓度为2 mg·L-1的铜溶液的吸附率分别高达97.1%、93.8%、94.0%和93.3%.BaP和铜在2 h内均没有造成菌体表面形态的明显变化;处理10 mg·L-1Cu2+及其与BaP的复合污染2 d后,菌体表面会产生突起结构.  相似文献   
916.
甲基化EGCG的合成及其在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原料,用硫酸二甲酯对其进行部分甲基化.甲基化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再经硅胶柱、凝胶柱和反相硅胶柱分离得到EGCG的甲基化衍生物,再经ESI-MS,MS/MS和1HNMR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分离到的甲基化EGCG和EGCG在人工模拟体胃液与肠液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该体系合成甲基化EGCG的最佳务件是:硫酸二甲基酯与EGCG的摩尔比1∶1,在60℃水浴条件下回流反应5h.通过分离,最后得到纯度为93.86%的单甲基化产物242 mg,得率约为9%,经鉴定其结构为EGCG4"Me.在人工模拟胃液中,EGCG4"Me脱去甲基,生成EGCG,起到缓释作用;而在人工模拟肠液中,EGCG4"Me由于甲基化,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917.
妊娠母猪产前不食综合症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产前不食是母畜,特别是散养户、规模小、养殖场不规范饲养的母猪较为多发的一种疾病,该病多以夏秋季多发,以妊娠后期的母猪出现高热、  相似文献   
918.
通过2007-2010年对玉米耕葵粉蚧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的系统调查,确定了玉米耕葵粉蚧在河北省鹿泉市1年发生3代,第二代对玉米危害最重,归结出第二代的1龄若虫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并与其它一系列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19.
王艳梅 《广东蚕业》2010,44(2):9-10
桑蚕大蚕期是用工量最多、食桑量最大、龄期经过最长、丝腺发育成长和合成丝物质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养好大蚕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为了夺取蚕茧的丰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蚕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920.
发霉的饲料不仅其营养价值降低,用时也因某些霉菌能产生性质不同的毒素而导致畜禽的中毒。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其已知毒性大小的排列顺序为B1M1G1B2G2,其中B1的毒性最强,它是已知最强的经口致癌物质,以损伤动物肝脏为主要特征。长期食入含有100×10-6毫克/千克的黄曲霉毒素饲料即可使实验动物发生肝癌。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作用表现在多方面,它不仅是一种肝毒素和致癌剂,而且对血液循环、造血、消化机能和免疫机能等都可产生影响,导致增重减慢,饲料转化率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以及鸡的产蛋率、孵化率下降等。饲喂黄曲霉毒素之后的免疫抑制还能引起畜禽的免疫失败,自1997年发现,在田间条件下饲喂黄曲霉毒素后,免疫鸡对NDV、IBV和巴氏杆菌病的免疫保护结果不理想。目前,由黄曲霉毒素引起的畜禽中毒,已成为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中毒疾病之一。笔者就引起该病的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生产中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