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49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282篇
  58篇
综合类   352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1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志 《农业考古》2004,(4):123-125
十七纪纪,中国福建崇安桐木源(今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村)小种红茶的面世,开中国红茶的新纪元,十八世纪,由小种红茶演化创制了闽红工夫,再为祁门工夫……。中国红茶沿着这条发展轨迹,红遍中国,红遍世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长陵管理处绿化队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通过不同的宝顶方位、温度、诱木直径,来分析柏双条杉天牛的产卵、蛀入、化蛹、成虫迁飞的习性,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澳大利亚,主要迁飞性害虫有粘虫、棉铃虫、蝗虫和小地老虎等。他们对棉铃虫、蝗虫研究得比较多,对粘虫的研究则主要是借鉴了我国的研究成果,因而近年研究进展较快。对迁飞性害虫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昆虫雷达、气象遥感卫星观测、多点设置诱捕器捕获及昆虫携带花粉的电镜扫描等方法来进行的。近些年对迁飞性害虫的研究是澳大利亚昆虫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系迁飞性害虫,往往能在短期内暴发成灾,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为有效地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加强监测预报的同时,笔者对药剂品种进行了筛选,注重开发生物药剂,以确保水稻无公害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LM-BP神经网络算法的特点和优势,依据喷药飞行器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应用飞行控制理论,实现了喷药飞行器轨迹跟踪方法。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喷药飞行器期望飞行和实际飞行的两条轨迹基本重合,误差很小,达到了预期要求;且采用LM-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迭代学习,能够较快地使误差趋于零,提高了喷药过程中的控制输入。  相似文献   
6.
智能轨迹控制割草机器人设计——基于FPGA神经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割草机器人自主导航和定位的精确性和智能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FPGA神经网络算法的割草机器人。该设计采用FPGA可重构技术,以3层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作为典型的模型来展开;利用成熟的BP算法公式,设计了割草机器人智能控制的模型;利用FPGA技术,设计了割草机器人的硬件系统;最后采用文本输入的设计方法,利用田间试验的方式,对机器人的轨迹规划能力和控制精度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FPGA和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有效地穿越5个障碍物,并可得到满意的轨迹规划结果。将普通的PID控制器和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得到的控制结果误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得到的割草机器人控制误差明显比传统的PID控制器误差小。该方法为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缅甸虫源迁入中国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对非洲和南亚国家的入侵已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该虫2018年年底已在缅甸形成虫源基地,并零星进入中国云南西南部地区。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了缅甸和华南地区春、夏两季(3-8月)925 hPa夜间平均风温场,并模拟预测了缅甸地区草地贪夜蛾在此期间进入中国的迁飞轨迹以及主要降落和波及的地区。结果表明:3-4月盛行的微弱西风不利于远距离迁移,但成虫的自主飞行可形成对云南和广西局部地区的近距离入侵;进入5月份后,随着西南夏季风的加强,云南和广西全境成为缅甸虫源的主要迁入地,并可能波及贵州、广东、海南和湖南等省。因此,4月份之前要重点监控云南和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为害,此后,应将监控区域扩大至中国中南部地区的各个省份。  相似文献   
8.
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取苗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油菜基质块苗取苗装置在取苗过程易脱苗和基质损失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往复夹取式取苗装置。根据垂直苗盘取苗、平行铅垂线投苗的取苗臂位置要求,确定了取苗装置各构件尺寸关系,构建了取苗臂的运动学模型,得出其位移方程及相对运动轨迹。以减小取苗轨迹水平间距及取苗轨迹高度为优化目标,基于Matlab软件优化取苗装置各构件参数为:主动杆长度75.10mm,取苗臂长度335.26mm,从动杆长度100.42mm,机架长度171.32mm,该参数组合下,取苗轨迹水平间距为173.20mm,取苗轨迹高度为29.56mm。构建了取苗回程苗块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苗块临界脱苗方程,结合苗块力学特性参数测定试验,得出最小取苗夹持力为7.07N,确定了末端执行器气缸缸径为20mm。应用ADAMS软件获得仿真取苗轨迹,运用高速摄影技术测定实际取苗轨迹高度和取苗轨迹水平间距,经对比分析,实际值与理论值、仿真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3%,验证了取苗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台架试验表明,取苗成功率为93.33%,脱苗率为2.86%,基质损失率为3.75%,满足油菜基质块苗移栽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为阐明湘桂走廊白背飞虱早期虫源及大气背景在其北迁过程中的影响,利用HYSPLIT软件模拟白背飞虱灾变性迁入高峰期、始见期后向轨迹,分别从个性及共性角度,分析湘桂走廊白背飞虱主要虫源地及其灾变大气背景。结果表明:(1)1991—2014年湘桂走廊白背飞虱的迁入始见期、首次迁入高峰期分别为0.9 d/10 a、1.6 d/10 a;(2)西南路径是湘桂走廊白背飞虱初始虫源迁入的主要路径,永福站、兴安站和全州站虫源西南路径占比分别为54%、50%、72%;(3)中南半岛白背飞虱借助微弱上升气流完成起飞,850 hPa高度上的强劲的西南气流、丰富的水汽条件有利于其北迁,降水是白背飞虱降落的重要大气动力机制。研究结果为白背飞虱的异地监测及科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