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6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芪,别名绵芪、口芪等,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以根入药,是中药中名贵的补气药之一,常以芪代参,具有补气升阳、实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消肿等作用。主治表虚自汗和盗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痈疽不渍以及一切元气不足等症。为发展柞水县药业生产,笔者对黄芪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与实践,现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72.
冬季低温对苜蓿根内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起源于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高地,是来自远东和东亚的一种豆科植物,是蝶形花亚科车轴草族苜蓿属草本植物。苜蓿在中国的栽培史长达三千年之久,在我国分布区域比较广,西起新疆,东到江苏北部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北的14个省区,主要集中于西北和华北地区。我国苜蓿的主要产区是陕西、甘肃、山西、宁夏、新疆。  相似文献   
73.
木本豆科植物紫穗槐,别名棉槐、穗花槐、紫花槐,它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耐干旱,具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价值.据报道,紫穗槐可同沙保土,同时还具有杀虫功效.生产实际中,紫穗槐可用作燃料、肥料或饲料.研究发现,紫穗槐叶的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2 kg青干槐叶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1 kg豆饼,且富含多种维生素,是很好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74.
黄芪,属豆科植物,高约1米,茎直立,主根细长,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31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钝头,长0.5~2.5厘米,托叶披针形。  相似文献   
75.
野生苦豆子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苦豆子(别名草本槐、苦豆根)是一种多年生野生豆科植物,根直伸,细长,多侧根。茎直立,上部分枝,高30~60 cm。全株密被灰白色平伏绢状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6~15 cm,小叶11~25对,矩圆状披针形或矩圆形,全缘,长1.5~2.8 cm,宽7~10 mm,两面及叶柄均密生平伏绢毛,呈灰绿色;总状花序生于分枝顶端,长约10~15 cm,花多数紧密  相似文献   
76.
77.
通过对河南省商丘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调查,共采集到根瘤样品228份,包括野生和栽培豆科植物23属31种,采集的根瘤94%着生在侧根或须根上,根瘤的形状主要有球状、棒状、掌状,少数珊瑚状、三棱状、不规则状;颜色多为土黄色、粉色,少数呈白色、绿色、棕色.调查研究发现,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结瘤及根瘤特征,除了与寄主植物的遗传特性、发育时期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水分、土壤结构、土壤pH值等)有密切的关系.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根瘤菌对NaCl、pH值及重金属Hg2+、Cu2、Pb2+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这与豆科植物生长的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基质改良和耐性物种选择是重金属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本文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4kg尾矿为植物盆栽基质,分别加入腐熟鸡粪0、8、16、32g混匀,记作MA0(CK)、MA8、MA16、MA32处理方式,研究不同比例腐熟鸡粪改良对铜尾矿基质中无机氮组分及3种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tor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菽麻(Crotalaria juncea)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鸡粪改良处理后,3种豆科植物生长的尾矿基质中均以硝态氮为有效氮的主要形态,总无机氮含量为17.96~44.82mg·kg-1。其中菽麻MA32处理组尾矿基质中铵态氮含量(5.31mg·kg-1)最高,菽麻MA16处理组尾矿基质中硝态氮含量(43.06mg·kg-1)和总无机氮含量(44.82mg·kg-1)最高。MA16处理时,田菁和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表现最大。3种豆科植物叶绿素a/b为0.92~1.08。在同一鸡粪比例处理中,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显著高于决明和田菁(P〈0.05)。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能够促进3种豆科植物生长,植物株高、冠幅、根长均增加,并且随着生长期延长,增加明显。其中MA32处理菽麻70d株高(94.40cm)最大,阻止尾矿风蚀水蚀的效果最好。综合分析表明,MA16处理方式可作为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理想的比例模式,菽麻可作为铜尾矿生态修复优选植物种。  相似文献   
79.
苜蓿、草木樨、三叶草等豆科牧草是很有价值的饲料,营养很丰富,在轮作中是很重要的豆科植物,研究牧草工作者有必要来辨认它们。当植株开花后辨认是很容易的,但在开花前识别是常被我们忽略的,  相似文献   
80.
刚果12号桉对4种豆科植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室内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刚果12号桉叶片自然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叶片水抽提物、叶片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桉油、含挥发性水溶性物质的冷凝水和含水溶性非挥发性物质的渣汁3个组分以及桉树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柱花草与大翼豆4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活性。结果表明:刚果12号桉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桉叶水抽提物与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柱花草与大翼豆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不但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和柱花草幼苗的根生长还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处理分别比对照高出13%、2%、23%。从桉油、冷凝水与渣汁3个组分的化感活性来看,渣汁的最强,桉油次之,冷凝水最低,即单位叶片中水溶性物质的化感活性比挥发性的高。这表明水溶性化感活性物质可能是刚果12号桉的主要化感作用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