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57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机体内一种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体是机体内一种化学感受器 ,在机体血液内出现缺氧、CO2 分压升高、H 浓度增加等变化时 ,颈动脉体接受刺激而使机体发生相应的变化 ,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 ,心跳加快 ,心输出量增多 ,脑和心脏血流量加大 ,而腹腔内脏的血流量减少等综合征 ,而且缺氧时颈动脉体细胞成分 ,电子致密核心囊泡 ,细胞内pH和膜电位等也发生变化。一般认为 ,颈动脉体主细胞胞浆内的电子致密核心囊泡是具有调节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的神经分泌颗粒。颈动脉体接受交感神经颈前节、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  相似文献   
52.
桔小实蝇对不同水果及挥发性化合物行为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蓉  季清娥  陈家骅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2267-2271
为了解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对不同水果及挥发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以未交配的和已交配的桔小实蝇雌雄成虫为试虫,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其对10种果实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对于同种水果,雌虫比雄虫反应明显,未交配成虫比已交配的成虫反应明显。同时利用触角电位技术测定桔小实蝇对其寄主挥发性物质中常见的10种组分的反应。结果表明,对同种物质,雄成虫交配前触角电位反应值均显著大于交配后触角电位反应值。在交配前雄虫比雌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大,对多数挥发物组分,在交配后雌虫触角电位反应值比雄虫的大。  相似文献   
53.
氧气对于生物体不可或缺,当细胞面临低氧胁迫时通过诱导低氧基因做出应答。长期以来线粒体都被认为是氧浓度感受器,其呼吸链为低氧信号产生所必需,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可能通过呼吸链产生ROS调控PHD活性或ROS、NO共同作用蛋白酪氨酸硝化反应产生低氧信号;线粒体基因突变和细胞代谢通路改变、呼吸链效率调控也在机体低氧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线粒体如何参与生物低氧适应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对生物低氧适应的关注和对线粒体更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4.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茶蚜有翅成蚜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数量与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有翅成蚜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节组成,其中鞭节由4个亚节组成;共观察到4类感器,分别是原生感觉圈、次生感觉圈、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结合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感器功能的相关研究等,分析了茶蚜有翅成蚜触角各类型感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55.
杨背麦蛾(鳞翅目:麦蛾科)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杨背麦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和超微形态。【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杨背麦蛾雌、雄蛾的触角感器。【结果】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绝大部分位于触角鞭节的腹面和侧面,少部分位于柄节和梗节。基于感器外部形态可分为8种类型:Bhm氏鬃毛(BBⅠ型和BBⅡ2种亚型)、毛形感器、锥形感器(SBⅠ和SBⅡ2种亚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锥形和耳形感器表皮具多孔,属于嗅觉感器。雌、雄蛾触角感器形态和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雄蛾触角与雌蛾相比,亚鞭节多1~4节;毛形和锥形SBⅡ感器明显长于雌蛾;刺形和腔锥形感器基部直径雄蛾明显长于雌蛾;毛形、锥形、刺形、腔锥形和鳞形感器总数均明显多于雌蛾。【结论】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种类丰富,多数具有嗅觉功能,雌、雄蛾触角感器在数量和特征上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56.
使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花椒窄吉丁两性成虫对10种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使用Y型嗅觉计测定其对8种强烈EAG反应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寄主果实的10种挥发物均可引起花椒窄吉丁不同程度的EAG反应,100 μg·μL-1时胡椒酮和正葵醛分别引起雌虫和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d-柠檬烯、月桂烯在100 μg·μL-1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然而在10 μg·μL-1时引起雌虫的EAG反应绝对值最大。10种挥发物中,花椒窄吉丁对(±)-α-乙酸松油酯和罗勒烯的EAG反应相对较弱。2)配对T检验发现仅反式-2-己烯醛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而所测的其他挥发物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3)1~100 μg·μL-1的芳樟醇对雄虫驱避显著,10~100 μg·μL-1的正葵醛对两性成虫均驱避显著,1~10 μg·μL-1的胡椒酮、10~100 μg·μL-1的γ-松油烯对雌虫驱避显著(P<0.05),10~100 μg·μL-1的月桂烯、0.1~1 μg·μL-1的d-柠檬烯对雄虫引诱显著。雄虫对1~10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雌虫仅对1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反式-2-己烯-1-醇在0.1~1 μg·μL-1时对雌虫驱避显著;但在10~100 μg·μL-1时对雌虫引诱显著。说明一定浓度的月桂烯、d-柠檬烯、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引诱作用,一定浓度的芳樟醇、正葵醛、胡椒酮、γ-松油烯、反式-2-己烯醛、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驱避作用,可作为引诱剂或驱虫剂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7.
灰茶尺蠖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涛  黄志嘉  朱映  温秀军 《植物保护》2019,45(6):256-258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灰茶尺蠖触角上主要存在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和栓锥形感器(sensilla styloconica, SS)。感器的种类和分布在雌雄成虫触角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58.
丁桂玲  石巍 《中国蜂业》2008,59(4):47-48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发现蜂巢小甲虫。此后,它与气管螨、大蜂螨共同冲击着美国养蜂业。蜂巢小甲虫通常为黑色,有时为浅褐色,其体色随日龄增长不断加深。一般体长6毫米,宽3毫米,个体间差别不大,个体大小与幼虫期食物供应有关。  相似文献   
59.
1病因及机理1.1粗纤维饲料不足或过多及饮水因素长期饲喂单纯的粉状饲料会引起便秘。此外,粗纤维具有亲水性,能在肠道内保持水分,从而避免粪便过于干燥。此外,结肠细菌的纤维素酶部分地消化  相似文献   
60.
半闭弯尾姬蜂触角感觉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半闭弯尾姬蜂触角表面的超微形态.结果表明,在雌、雄蜂的触角上共存在着7种感觉器,分别为毛形感觉器、刺形感觉器、板形感觉器、Boehm氏鬃毛、柱形感觉器、锥形感觉器、钟形感觉器.对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两性间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