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11篇
  免费   1225篇
  国内免费   1625篇
林业   1608篇
农学   2312篇
基础科学   420篇
  1562篇
综合类   21917篇
农作物   1321篇
水产渔业   979篇
畜牧兽医   7555篇
园艺   8073篇
植物保护   3214篇
  2024年   378篇
  2023年   1171篇
  2022年   1160篇
  2021年   1208篇
  2020年   1195篇
  2019年   1357篇
  2018年   804篇
  2017年   1177篇
  2016年   1464篇
  2015年   1578篇
  2014年   2368篇
  2013年   2021篇
  2012年   2793篇
  2011年   2898篇
  2010年   2523篇
  2009年   2483篇
  2008年   2675篇
  2007年   2350篇
  2006年   2100篇
  2005年   2007篇
  2004年   1891篇
  2003年   1631篇
  2002年   1355篇
  2001年   1248篇
  2000年   972篇
  1999年   812篇
  1998年   697篇
  1997年   656篇
  1996年   607篇
  1995年   565篇
  1994年   541篇
  1993年   434篇
  1992年   468篇
  1991年   422篇
  1990年   350篇
  1989年   354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2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今年反季西瓜上市以来.售价低迷.千克价平均0.19元.较去年下跌36.7%.较前年下跌40.6%。而露地瓜一上市.价位直线攀升.千克价最高达0.76元.平均价0.64元.较去年上涨66.7%。何种原因导致这一反差现象.明年反季节西瓜何以布局,提几点建议.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92.
为了充分利用单位时间和面积内的光热和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增加收入,笔者介绍“西瓜——耐热白菜——胡萝卜、”茬口安排技术:  相似文献   
93.
饲用微生态制剂在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一种活菌制剂。笔者主要对牛饲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菌种、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
生姜脱菌脱毒快繁及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可用作香料、药物和调味品,它主要通过地下根状茎繁殖,从而容易导致种性下降。随着脱菌脱毒快繁技术应用于生姜的生产,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生姜的良种选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脱菌脱毒技术和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就此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95.
1地块的选择 选择符合生产绿色无色害产品地理环境要求,3年以上没种过棉花、4年没种过西瓜,排灌良好的沙质或沙壤地块.  相似文献   
96.
97.
吊蔓栽培对大棚西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是我国蔬菜主栽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规模的扩大,大棚西瓜种植面积逐年提高,由于传统栽培方式影响了棚内空间利用率,不少地区探索了西瓜立体种植模式.对大棚西瓜吊蔓直立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为生产上合理利用保护地设施,提高棚栽西瓜栽培效果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8.
99.
100.
 采用数值分类法研究了来自21种寄主植物96个病原荧光假单胞菌菌株(包括5株非荧光菌)的分类问题。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荧光菌菌株可分成两大组,第一组(组I)生长较慢,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阴性,营养谱窄,多数菌株不利用DL-苯丙氨酸,L-苯丙氨酸,L-羟脯氨酸,L-异亮氨酸,L-色氨酸,L-瓜氨酸,DL-nor-缬氨酸,L-胱氨酸,单宁酸和鼠李糖作为唯一碳源,不能利用天冬氨酸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而第二组(组Ⅱ)的菌株可利用这些化合物。组I的菌株可分为10个亚组(I1-I10),亚组与致病变种或命名种基本对应,与寄主来源密切相关;亚组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利用底物的能力不同。组Ⅱ均具有精氨酸双水解酶,营养谱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