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541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107篇
  523篇
综合类   1000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85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83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在以塔里木河为中心的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及生活型单一;动物种群不够丰富,荒漠环境下的微生物种群在河岸林风沙土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分别占63.1%,26.8%和10.1%,在柽柳根际土壤中,细菌及放线菌分别占96.74%和3.26%,而胡杨根际土壤中则全部为真菌,生物种群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荒漠生态系统中生态过程的特殊性,生产用水及生态用水的矛盾长期得到解决,造成了天然植被衰退,土壤干旱,盐渍化,沙漠化发展,加之大风及沙尘暴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特征明显,以胡杨为建群种的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群落十分多样,随着系统内的水文,土壤,植被,地形及气候条件的相应更替,群落的结构及组成也自然要随之变化,最终一种生态系统将为不同群落生态系统所替代,以水资源为中心,大力营造生态工程,优化系统结构,实午动态监测与管理,实现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纽发展。  相似文献   
32.
盐池半荒漠风沙区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耐盐池半荒漠风沙区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在土地沙漠化的过程中土壤和植被的变化过程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3.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麓最大的河流流域 ,玛纳斯流域拥有天山北麓最大的绿洲 ,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 ,来分析天山北麓水资源的利用对流域绿洲稳定性的影响。天山北麓自然环境体现为山地 -绿洲 -荒漠复合生态系统。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 ,它是一个人工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它作为发育在干旱气候大背景下的隐域性的自然景观 ,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天山北麓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 ,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较大 ,也是引起天山北麓绿洲演变、分布变化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子。处于不同地貌位置的绿洲 ,由于其水资源特点不同 ,绿洲的稳定性以及绿洲演变规律也有所区别。总的来说 ,绿洲的稳定性由其内部与外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决定 ,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水资源状况及利用是关系到天山北麓绿洲稳定性的关键性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 ,可保持绿洲面积的稳定性 ,绿洲分布的稳定性 ,以及绿洲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 ;水资源利用不当会导致绿洲内部土地发生大面积次生盐渍化 ,绿洲外围则由于生态用水不足加之人为破坏 ,使作为绿洲屏障的过渡带转变成生态断裂带 ,威胁绿洲的稳定性。利用工程技术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解决好灌区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实施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34.
锡林郭勒草地MODIS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新一代卫星遥感数据TERRA/MODIS,结合地面调查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地为研究区域。分析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荒漠草原四种代表性草地植被指数(MODIS—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2002年4~10月旬度变化为例。较详尽地反映草地在其生长期内各个阶段植被指数的变化。进而反映生长状况;以2002年9月的NDVI合成数据为例,对植被指数分级。分析各个级别NDVI值域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反映各类草地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35.
阎欣  刘任涛  安慧 《草业学报》2018,27(11):15-25
以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地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变异规律,分析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碳库指数变化,探讨荒漠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溶解性有机碳对土壤碳库的表征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荒漠草地沙漠化程度的加剧,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呈线性下降。易氧化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均在荒漠草地达到最大值,在半固定沙地达到最小值。利用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计算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随荒漠草地沙漠化程度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利用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计算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呈线性下降趋势。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均显著正相关,但溶解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略高于易氧化有机碳。通过比较活度敏感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敏感指数发现,荒漠草地逆向演替至固定沙地过程中,易氧化有机碳的各项敏感指数均高于溶解性有机碳。固定沙地演替至流动沙地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各项敏感指数均高于易氧化有机碳,表明易氧化有机碳能够较好地表征荒漠草地沙漠化前期土壤碳库变化,而荒漠草地沙漠化中期和后期利用溶解性有机碳表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6.
短期禁牧对天山北坡蒿类荒漠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天山北坡蒿类荒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探讨不同区域荒漠围栏内外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对禁牧的响应规律,分析禁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禁牧能改变荒漠植被功能群结构,禁牧后不同生态经济类群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分别上升40.2%~57.0%和44.4%~81.0%;2)荒漠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短期禁牧的响应较小,但从区域上看,玛纳斯荒漠放牧区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比博乐和奇台显著高16.7%~20.0%,而禁牧区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了8.6%~17.7%;3)短期禁牧有利于荒漠群落稳定性的维持,且稳定性可能与禁牧年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短期禁牧能显著提高荒漠草地生产力,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37.
新疆绿洲农业地域化明显.特别适合机械化作业。尤其是农业航空的应用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8.
鄂旅 《新农村》2014,(11):46-46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和河南省信阳市交界处,此处是我国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带,又为长江与淮河两大流域的天然分水岭,这里树茂林密,泉水飞瀑,春之百花、夏之绿荫、秋之红叶、冬之白雪构成了四季多变的景色,被世人喻为"华中绿色明珠"。  相似文献   
39.
以希拉穆仁草原建群种羊草(Leymuschinensis)、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 nevski)及其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C、N、P质量分数,并计算生态化学计量比,分析建群种养分限制格局及养分再吸收规律。结果表明:①植物叶片的C、N、P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98.74、24.41、1.55 g/kg,枯落物的为362.53、14.79、1.17 g/kg,3种植物叶片的C、N、P质量分数与其枯落物的差异显著(P<0.05)。②植物在枯落之前会将养分转移,防止养分的流失,N、P的养分再吸收效率范围分别在13.51%~77.49%、2.65%~49.51%,N的回流率大于P,进而使其具备了较强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③3种植物叶片的N/P、C/N、C/P变化范围分别在11.81~21.70、15.76~16.59、195.47~273.37,枯落物的变化范围分别在7.72~17.05、17.71~64.46、215.43~487.46,3种植物叶片与枯落物的N/P、C/P差异显著(P<0.05)。④植物叶片N/P均值为16.95,枯落物N/P均值为12.31,说明植物的生长主要受P的限制。研究结果可为荒漠草原提供草地管理指导。  相似文献   
40.
托克逊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少,夏季炎热,冬季干旱,无霜期长,俗称"火洲"。土壤以沙壤土和粘泥土为主。这里栽种的红枣根系发达,果树吸水性强,果实脆甜,口感独特、果形匀称、色泽鲜亮、香甜润口,品质上乘。因此,托克逊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红枣产业,主栽品种以灰枣和冬枣为主,截止目前,大部分枣树已经进入结果期,经长期总结和探索,并参照食品生产标准,总结出适宜托克逊县的红枣绿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