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41篇
  65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福州市宦溪镇运用热扩散法和热平衡法对桉树杉木人工混交林内的桉树(Eucalyptus sp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树干液流进行测定,采用TDR测定土壤含水量,同时对土壤、叶片水势进行测定,对比研究桉树与杉木的蒸腾耗水差异。结果表明:桉树和杉木树干液流日动态变化具有相同的昼夜节律性,均呈中午高、早晚低的单峰型变化;桉树的液流密度小于杉木的液流密度,但桉树的液流通量则大于杉木的液流通量;桉树的单木日均耗水量大于杉木的日均耗水量;桉树对水分的获取能力大于杉木。  相似文献   
52.
为探明北京市蔷薇科经济林树种液流特征,以4种蔷薇科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式茎流仪连续测定各树种液流变化,结合同步监测的环境因子,探究环境因子对各树种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蔷薇科树种液流变化具有明显昼夜差异,液流增强时间段为05:00—09:30,液流减弱时间段为17:30—23:00。晴天时各树种液流变化趋势呈单峰型或双峰型。各树种生长季内液流密度逐渐增加,在6、7月份达到峰值后缓慢减少,直至树种休眠期时液流密度趋近0。生长季内各树种耗水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李树(5.64 cm3·cm-2·h-1)、杏树(5.03 cm3·cm-2·h-1)、梨树(3.26 cm3·cm-2·h-1)、桃树(2.43 cm3·cm-2·h-1)。各树种液流受到水汽压亏缺(VPD)、太阳辐射(Rs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明热带桉树蒸腾耗水时间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热扩散探针法(TDP)于2016年1—12月对海南省儋州林场桉树树干液流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监测气象、土壤水分等相关环境因子。【结果】①雨季桉树液流瞬时变化特征多为"双峰"型曲线,旱季为"单峰"型,雨季液流到达峰值时间在11:00—11:30之间,峰值平均为8.68 mL/(cm2·h),并在15:00—15:30出现第2个液流峰值,平均峰值为8.16 mL/(cm2·h),旱季液流达到峰值时间在13:00—13:30之间,峰值平均为7.45 mL/(cm2·h);②旱季和雨季桉树液流瞬时速率对相对湿度和大气温度的时滞均为30 min,对光合有效辐射的时滞均为-30 min;③日尺度上桉树平均液流速率为2.06 mL/(cm2·h),最大值出现在7月15日,为4.25 mL/(cm2·h);最小值出现在11月25日,为0.14 mL/(cm2·h),太阳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饱和水气压差(VPD)是影响桉树日均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树木胸径大小与日均液流速率正相关;④桉树月均液流速率的变化特征为"单峰型"曲线,雨季液流速率均值为2.53 mL/(cm2·h),旱季为1.80 mL/(cm2·h),最大值出现于7月,为3.42 mL/(cm2·h),最小值在2月,为1.40 mL/(cm2·h),其中PAR、Ta、VPD是主要影响因子。【结论】热带桉树人工林液流存在明显昼夜与季节节律,不同观测尺度下影响桉树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均为PAR、Ta、VPD。  相似文献   
54.
《蔬菜》2020,(1):62-62
2019年12月,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美国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新型"都市番茄",其果实像葡萄一样密集生长。这种番茄是通过基因编辑获得的,研究人员使用基因编辑工具对番茄的3种基因进行修饰,它们包括SP和SP5G基因——这两种基因控制着番茄何时停止生长,何时开花结果,以及第3种基因SIER——它控制着这种作物的茎干长度。  相似文献   
55.
于2018年4月?10月(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9月)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液流速率变化进行监测,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分析气象因子(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对胡杨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杨茎干液流日变化趋势呈几字“宽峰型”;夏季液流的启动时间最早,液流启动在06:00,秋季液流启动时间最晚,不同季节夜间存在较高液流(10.994~26.035 cm·h?1);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饱和水气压差呈正相关关系,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影响春季、秋季胡杨液流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太阳总辐射和空气温度,夏季为太阳总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不同季节胡杨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饱和水气压差的日变化响应呈顺时针环状,与太阳辐射响应呈逆时针环状;不同季节胡杨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存在差异。这表明胡杨为了保持水分平衡应对水分亏缺的策略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极端干旱)通过气孔调节降低水分损失。研究结果对于明确干旱沙漠环境中胡杨水分传输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及更深入地认识胡杨适应干旱环境的水分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沙地柏液流通量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为沙地植被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植被的优势种沙地柏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TDP)技术监测生长季沙地柏的液流动态,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晴天沙地柏的液流通量为单峰曲线,干旱时为双峰曲线。雨天沙地柏的液流通量为单峰或双峰曲线。晴天沙地柏液流通量的最大值是2.30~23.38 g/(cm~2·h)。沙地柏液流通量对降雨的响应具有1~4 d的时滞。生长季沙地柏液流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气温和风速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柏的液流通量随天气而变化。太阳辐射和水分是沙地柏液流通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建议当地加强对沙地柏灌丛的保护,防止由于过度水分消耗导致的植被退化。  相似文献   
57.
兑宝峰 《花卉》2011,(4):26-26
龟甲龙(Dioscoreaelephantipes)也称南非龟甲龙,为薯蓣科龟甲龙属茎干状多肉植物,植株具半圆球形茎干,最大直径可达1米,其表面有很厚的、龟裂成瘤块状的木栓质树皮.茎下顶部簇生细而长、缠绕生长的蔓生茎长1~2米,叶互生,心形或肾形,叶长2.5厘米,宽3~4厘米,绿色,具叶咏5~7条。  相似文献   
5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地布覆盖条件下滴灌苹果树的蒸腾耗散规律,为合理制定适宜的果园灌溉制度提供理论方法。[方法]采用插针式植物热扩散液流计于2022年5月-10月,连续监测不同水分处理下滴灌苹果树新梢生长期至成熟期的液流速率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最后利用XGBoost模型建立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苹果树干液流速率在生育期内均呈单峰型曲线,具有明显的昼高夜低日变化特征。生育期的对比表明,新梢生长期苹果树干的单日速率峰值、单日平均液流速率、生育期平均速率及生育期最大值均处于生育期最高水平。不同灌溉处理的液流变化对比显示,低水处理时苹果树干液流变化强度明显减弱,其单日速率峰值、单日平均液流速率、生育期平均速率及生育期最大值较高水处理降低了37.08%~65.27%。全生育期气象参数对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强度大小为: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差>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其中太阳辐射对果树液流变化的正效应最显著。在此基础上,利用XGBoost算法建立了基于气象参数的苹果树液流速率预测模型,模型的决策系数为0.815。[结论...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时间步长10 min的樟子松蒸腾速率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的冠层微气象要素值,分析了毛乌素沙区20年生樟子松主要生长季节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冠层微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1)樟子松蒸腾速率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多云天气日,蒸腾速率日内变化总体呈多峰曲线趋势,单株蒸腾速率(Tr)在4-9月各月白天(6:00-19:00)的平均值为0.36~0.85 L·h-1;晴天日,除9月蒸腾速率日内变化呈多峰曲线趋势外,其余各月总体趋势呈单峰曲线,9月时Tr在10:00左右、13:00左右、15:00左右出现峰值,在14:00左右出现谷值.4-8月各月日内Tr在10:00左右出现峰值.4-9月各月Tr白天平均值为0.37~0.83 L·h-1;阴天天气日,蒸腾速率日内变化总体呈单峰曲线趋势,日内Tr最大值出现在10:00左右.4-9月各月Tr白天(6:00-19:00)平均值为0.29~0.63 L·h-1.在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方面,从4月份起,樟子松蒸腾耗水量逐渐增加,月耗水量在7月达到最高值,此后有所减小.4-9月总耗水量为1 143.7 mm,日平均为6.25 mm,7月份月耗水总量相对最大.4、5、6、7、8及9月耗水量分别占主要生长季节总量的10.76%、13.62%、14.05%、24.56%、19.47%、17.52%.(2)主要生长期内,Tr与冠层太阳总辐射(Ra),空气温度(Ta)、湿度(RH),风速(V)等气象要素有很好的复相关性,并通过显著性检验(a=0.01),且各月内影响樟子松蒸腾的最主要气象因子都是Ra.  相似文献   
60.
兑宝峰 《花卉》2022,(5):39-40
黄槐叶片不大,金黄色的花朵明媚灿烂,茎干黝黑苍劲,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以观花为主的盆景植物.其实,盆景中的"黄槐"并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黄槐,而是与黄槐同为豆科决明属植物的双荚决明.二者都有黄槐决明或黄槐的别名,形态也有些近似,很容易弄混.其明显区别是:黄槐为灌木或小乔木,植株相对高大,小叶7~9对,花朵没有3枚较大的雄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