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256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23篇
  29篇
综合类   821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2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有机蔬菜田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是一种在害虫诱捕器的基础上改进的新型绿色防控产品,其使用便捷、价格合理、杀虫效果更好。为探明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诱杀害虫的效果,作者分别在番茄大棚、青菜大棚以及露地西兰花田开展了诱虫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小菜蛾的效果优于其他传统绿色防控措施,但其诱杀烟粉虱的效果不理想。蔬菜生产中建议将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与黏有信息素的黄板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公众聚集场所尤其是公共娱乐场所的装修种类逐渐增多,设计新颖,做工精致,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火灾隐患。本文分析了公众聚集场所的改扩建过程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描述辽宁省6类235处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情况与重叠现状及特征,由此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现状进行评价,为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与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最邻近指数分析与核密度分析,评价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现状,同时提出了自然保护地镶嵌体的概念,通过分析镶嵌体内部的重叠板块占比情况,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相较于传统重叠率分析方法,为分析一个区域内多层重叠的情况我们提出了自然保护地多元重叠率计算方法。  结果  (1)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最邻近比率为0.904,表明辽宁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属聚集型分布;(2)结合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辽宁省自然保护地主要形成4个聚集区域;(3)辽宁省自然保护地存在重叠情况的自然保护地数量占自然保护地总数的50.43%,重叠面积占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8.63%。重叠情况主要发生在自然保护区与自然公园之间,数量共107处,面积达134 421.1 hm2;(4)辽宁省存在重叠的斑块中两层重叠82处、三层重叠13处、四层重叠1处;(5)辽宁省可划分为36个自然保护地镶嵌体,其中内部重叠率高于50%的保护地镶嵌体有8处,最高为81.34%;低于10%的保护地镶嵌体有6个,最低为1.82%。  结论  将重叠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时,镶嵌体重叠率过高代表保护服务功能与划定保护范围过剩,整合时对于这种情况所涉及的保护地建议以合并为主。下一步对于计划新建自然保护地应将现有保护服务力度较低或中等区域进行补充完善,将如辽东半岛阔叶落叶林与湿地区南部的沿海陆域利用起来。在解决重叠与地质遗迹等情况后确保保护等级不下降,保证保护力度与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2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134-137
利用2006~2012年的数据,运用区位熵和Hoover系数对我国总体和省域金融业的聚集度进行了测量,并且通过计量分析对影响我国金融业聚集度的因素进行了检验。通过分析得出,各地可以通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培育各类企业、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等方式指导区域的协调发展。并通过促进本地产业集群,突破自身在金融中心建设中地理位置的限制来加大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25.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的信息素诱剂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诱捕效果,以APF-Ⅰ持久增强型诱芯和F1型诱剂2种相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复合型诱剂、以及不同类型的FJ-Ma-02型植物源引诱剂为研究材料,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APF-Ⅰ型诱芯的诱捕量为F1型和FJ-Ma-02型诱剂的2.18倍和7.62倍,F1型诱剂诱捕量为FJ-Ma-02型诱剂的3.50倍,3者之间差异显著;APF-Ⅰ型诱芯的周诱捕量一直高于各处理,并且高峰期后的诱集量一直维持较高的数量,这说明,APF-Ⅰ诱集效果最好且稳定,最能反映林间天牛的种群动态。因此认为,复合型诱剂显著优于植物源引诱剂,并且APF-Ⅰ型诱芯优于F1型诱剂,建议生产上能优先选用于松墨天牛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26.
为辣椒斜纹夜蛾的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昆虫性信息素电子测报系统监测与性信息素诱芯田间诱捕相结合,研究贵阳市、遵义市和毕节市辣椒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贵阳市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遵义市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下旬和7月下旬,毕节市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下旬。试验区全年斜纹夜蛾诱捕量遵义市最多,为3 276头/台;贵阳市其次,为2 801头/台;毕节市最少,为1 758头/台。在遵义市采用单一性诱剂防控斜纹夜蛾效果较差,但性诱剂+药剂防控斜纹夜蛾效果较好,且能减少施药次数。  相似文献   
27.
<正>1物理防治1.1黄色板诱蚜利用蚜虫的趋黄性,将纤维板、木板或硬纸板涂成黄色,外涂10号机油或凡士林等粘物,诱捕有翅蚜,后及时更换色板。1.2银灰色避蚜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强的趋避性,可在园内挂银灰色塑料条或铺银灰色地膜趋避蚜虫。  相似文献   
28.
以柑橘木虱信息素复合诱捕器进行橘树树冠挂放不同高度及方位诱集柑橘木虱成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诱捕器挂放高度以橘树树冠顶部的为较好,比挂放在中部和基部的诱集虫量分别增25.2、42.8头/株,诱虫率分别增50.2、85.3%。挂放方位以东部、南部的诱虫量偏多,其东部平均每株34.4头、南部33.4头。并建立人工目测成虫与诱捕器诱集的成虫之间的线性方程为y=0.727x-12.47;目测若虫和成虫的总虫量和诱捕器的成虫数量之间的线性方程为y=0.711x 9.161。可替代目前采用人工田间目测柑橘木虱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9.
董双林  杜家纬 《棉花学报》2001,13(4):216-219
采用EAG生测技术研究表明,甜菜夜蛾雄蛾触角上具有4种性信息素组分(Z9,E12-14Ac(A)、Z9-14OH(B)、Z9-14Ac(C)和Z9,E12-14OH(D))的感受细胞.单一组分A,二元组分AB和AD,三元组分ABC、ABD和ACD及四元组分ABCD的EAG反应显著较高,与3头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的反应强度相当.进一步对AB二元混合物中两组分的最佳比例以及最佳比例的剂量反应进行了测定.当AB间的比例为55时可产生最大的EAG反应,其它比例(91、73、37、19)间无明显差异.AB(55)混合物的使用剂量在0,04~4μg范围内,EAG值随剂量增加呈直线上升;使用剂量低于0.04μg或高于40μg,EAG值不再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0.
性信息素诱杀茶毛虫成虫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长流 《贵州茶叶》2003,31(1):13-14
茶毛虫在我场一年发生两代,以第一代危害严重。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市场对我国茶叶农药残留量标准要求的提高,探索茶叶病虫害新的防治方法已成为我场茶园管理的当务之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学研究中心戈峰主任的指导下,我场在部分茶园内作了采用性信息素诱杀茶毛虫成虫的试验。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