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目的]研究山东小果白刺的表型变异程度及变异规律。[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山东小果白刺5个群体种实和叶片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群体内变异是山东小果白刺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各性状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20.20%60.70%,平均值为40.71%;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9.34%,各器官的表型变异程度有叶片大小(8.99%)﹥种子大小(7.74%)﹥果实大小(6.77%)和种子形状(10.22%)﹥叶片形状(6.70%)﹥果实形状(4.35%);小果白刺10个表型性状间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5个小果白刺群体被聚合成2类。[结论]山东小果白刺种实及叶片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其地理变异规律遵照随机变异模式。该研究结果为小果白刺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2.
籽蒿与白刺的特性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籽蒿和白刺是典型的旱生、沙生植物,有明显的适应风沙干旱地区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其分布广泛、面积大、生产力较高,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3.
双向电泳技术分析白刺盐胁迫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阐述白刺耐盐碱胁迫的机理,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和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白刺在盐碱胁迫时特异性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较,白刺在盐碱胁迫时,蛋白总量没有明显改变,但是特异蛋白表达有明显的变化。其中66,60,42,33,28,23,20kD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22,16kD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该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白刺在盐碱胁迫时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4.
通过测定不同梯度盐胁迫下白刺试管苗的生长指标和根茎的抗性生理指标,探讨了白刺试管苗的耐盐特性。结果显示:从白刺的形态生长看,在NaCl浓度为100 mmol/L时,白刺试管苗长势最优,浓度为200 mmol/L时,白刺试管苗长势有所下降,但仍能正常生长。从各抗性生理指标看,NaCl浓度为50 mmol/L和100 mmol/L时,茎叶和根的多数抗性指标值小于对照;NaCl浓度在150 mmol/L和200 mmol/L时,茎叶和根的多数抗性指标值就开始逐渐增加,大于对照。说明Na Cl浓度在100 mmol/L以内时,对白刺试管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甚至提供了白刺生长所需的营养,并未产生胁迫。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之后,对白刺试管苗的生长开始逐渐产生胁迫,但白刺通过自身抗逆性机制调节,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时还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85.
以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形态特征、各形态参数间关系及白刺灌丛生长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龄的增加(白刺纯林除外),白刺灌丛沙堆各形态参数变化范围较大,并向长椭球形方向发展,部分向不对称"蝌蚪状"方向演化。(2)4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白刺灌丛沙堆各形态参数相关系数均在0.782以上(P<0.01),表现为显著性相关,这是各生境白刺灌丛沙堆协同发展的结果。(3)对各生境白刺灌丛沙堆长轴与短轴、水平尺度与沙堆高度之间进行回归方程分析,分别呈显著性线性关系(R^2>0.721 7)和幂函数、二次函数关系(R^2>0.835 1)且斜率均为正,表明4种生境灌丛沙堆均处于发育阶段。(4)白刺灌丛株高和盖度对灌丛沙堆形态特征有明显影响,即白刺灌丛株高越高、盖度越大,白刺灌丛沙堆高度、底面积和体积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86.
<正>大果白刺(Nitraria.Roborowskii)的浆果是沙漠地区一种特殊的野生水果资源,因其以味、形状和大小类似樱桃,故有"沙漠樱桃"和"沙樱桃"的美誉。它含有18种氨基酸和20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种而与沙棘相当。在自然分布区域内,大果白刺和唐古特白刺(N.tangutorum)呈混生状态,常以沙包灌丛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87.
白刺的分布及白刺沙堆形态特征分析、白刺沙堆土壤物理特性对水分空间分布及入渗的影响、白刺叶片与沙堆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以及白刺沙堆土壤颗粒组成特征研究4个方面对白刺沙堆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白刺沙堆研究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388.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是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常见的自然景观。在不同背景植被盖度下,白刺灌丛生长与沙堆形态特征如何变化,仍然未知。通过对白刺灌丛和沙堆形态参数的测量,定量分析不同背景植被盖度下白刺灌丛和沙堆形态参数的差异性,以及白刺灌丛生长特征与白刺灌丛形态之间的关系。探讨背景植被盖度对白刺灌丛沙堆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背景植被盖度下白刺灌丛沙堆演化稳定,白刺灌丛沙堆各形态参数随着背景植被盖度增加逐渐向大规模、小密度方向发展。(2)从整体来看,不同背景植被盖度下白刺灌丛沙堆各形态参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3)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灌丛沙堆长轴与短轴之间存在二次函数或幂函数关系;除样地1外,白刺沙堆高度和水平尺度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4)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灌丛盖度主要集中于40%~80%,占灌丛沙堆总量的64.62%,说明研究区白刺灌丛生长状况良好。据此认为研究区白刺灌丛沙堆发育良好,暂时不会成为风沙危害绿洲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389.
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生于盐渍化沙地,根系发达且易繁育,具有极强的耐盐碱性,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和盐碱地绿化造林植物。由于盐碱地面积的日益扩张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该研究基于文献计量法,就近年来盐胁迫下白刺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物质代谢、抗逆信号转导途径及相关耐盐基因调控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并探讨白刺的耐盐机理,旨在为国内白刺的引种栽培和耐盐抗性分子育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为国内盐碱地生态修复和绿化造林丰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90.
以青土湖过渡带3个不同立地类型(常淹水中的白刺沙丘、固定白刺沙丘、半固定白刺沙丘)的白刺灌丛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测定间断性水淹前后白刺群落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质等参数。结果表明,常淹水中的沙丘的土壤全氮含量总体在沙丘中部最大,沙丘上部次之,沙丘下部最小;固定沙丘的土壤全氮含量在沙丘上部较大,沙丘中部各土层的全氮含量均大于沙丘下部;半固定沙丘的土壤全氮含量在表土层达到最大值。常淹水中的沙丘的土壤全钾含量在沙丘上部表土层较低,沙丘中部表土层较高,沙丘下部在土层较深处全钾含量较高;固定沙丘的土壤全钾含量沙丘上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沙丘中部在表土层最大;半固定沙丘的土壤全钾含量5~10cm达到最大值,20~40cm达到最小值。常淹水中的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均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固定沙丘的土壤含水量在沙丘上部处于上升,沙丘中部先上升后下降,沙丘下部先下降后上升;半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常淹水中的沙丘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不同程度降低趋势;在固定沙丘上,沙丘下部有机碳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沙丘中部有机碳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沙丘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