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3篇
  12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重度甲胺磷中毒出现反复呼吸停止抢救成功1例李黄进,梁标(广东医学院卫生所,湛江524023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湛江524001)患者女,59岁,农民。因反复呼吸停止、抽搐、昏迷9天入院。患者于9天前因"脚癣"用甲胺磷外涂,继之用污染的手卷纸烟...  相似文献   
62.
63.
甲胺磷是一种广谱、内吸、高效剧毒的有机磷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杀作用。其残效期长、残毒量大。不但对害虫毒性高、而且对人畜毒性也很大。据推算,按成年人以体重60公斤计算,只要误食3.588毫升甲胺磷,就能致死。蔬菜生育期短,番茄、黄瓜、萝卜可以生吃;还有青菜、花菜、茄子、豇豆等食用部份裸露在外,如果吃了沾  相似文献   
64.
65.
《广西水产科技》1977,(1):23-27
乙酰甲胺磷是近年发展较快的高效.低毒和易于投产的有机磷农药新产品。广西化工研究所和兴安农药厂采用醋酸、三氯化磷一步法乙酰化的路线,于今年10月份完成了中试任务。随着产品斩扩大生产,使用范围的增加,对该产品的进行鱼毒测定,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本文研究了甲胺磷在水稻田中的流失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田中甲胺磷的径流和渗漏流失总量约占约入量的12%的渗漏失甲胺磷大于氰戊菊酯,建议稻田中少用甲胺磷高毒农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67.
铒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甲胺磷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5种不同铒掺杂量的二氧化钛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二氧化钛晶体进行了晶型分析,研究了二氧化钛加入量、pH值、铒离子的掺杂量对甲胺磷农药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二氧化钛催化剂的晶型为锐钛矿型;纯二氧化钛及铒离子掺杂的二氧化钛对甲胺磷农药有明显降解作用.催化剂的投加量显著影响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当二氧化钛用量为0.6 g/L时,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效果最明显;铒离子掺杂的二氧化钛能明显提高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铒离子掺杂存在最佳量,铒离子的掺杂用量为1.2%,对甲胺磷的降解效果最显著;pH值对甲胺磷的降解影响显著,酸性及碱性介质中有利于甲胺磷的降解.  相似文献   
68.
一、玉米黑毛虫玉米黑毛虫是山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种类有白毒蛾、八点灰灯蛾、鹿子蛾等,因其幼虫全身都有黑毛,故统称为黑毛虫。幼虫白天躲藏于石块或草堆下,天黑后爬出取食,咬食玉米叶片,造成玉米叶残缺不全,严重时全株玉米被吃光,造成缺苗。石山地区玉米被害非常严重,有的玉米全田被吃光,被迫翻种或改种。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幼虫:天黑后组织群众手持电筒或火把在玉米地里捕杀幼虫。2、药剂防治:用敌百虫或甲胺磷制成毒饵诱杀,毒饵配制方法:用500倍的敌百虫或甲胺磷拌切细的青菜或南瓜,于傍晚沿地边撒施,天黑后黑毛虫幼早出来觅食即中毒而死,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9.
从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效的甲胺磷降解菌MAP-K5,发酵培养72 h时,气相色谱测定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率可达89.3%。通过对该菌株16S rDNA的blast检索及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假单胞菌属有99%以上的同源性,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研究结果,初步鉴定MAP-K5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相似文献   
70.
廖敏  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27-227
通过室内LC50 、共毒系数 (CTC)的测定 ,研究了氟铃脲与乙酰甲胺磷复配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氟铃脲与乙酰甲胺磷复配 ,对棉铃虫具有相加或增效作用 ,以氟铃脲和乙酰甲胺磷配比为 49∶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