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8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林业   330篇
农学   990篇
基础科学   876篇
  182篇
综合类   5795篇
农作物   503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493篇
园艺   1737篇
植物保护   157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530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884篇
  2010年   794篇
  2009年   829篇
  2008年   980篇
  2007年   860篇
  2006年   823篇
  2005年   787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73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19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7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吕素友 《种子科技》2001,19(6):349-350
本文采用室内电泳测定与田间种植鉴定两种方法分别对鲁单50号玉米杂交种的20个样品进行纯度鉴定。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相关系数的0.98,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确定了回归方程为y=11.7 0.92x,证明采用室内电泳方法测定玉米杂交种子纯度,并依此推算被测种批的质量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2.
播期对玉米早代自交系田间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8-2000年4月中下旬(春播)和6月上旬(夏播)种植的1607份玉米早代系进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表明:播期对玉米早代系田间抗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玉米早代自交系大斑病和粗缩病以春播发生较重,而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夏播发病较充分。因此,在鉴定玉米早代系田间抗性时应根据鉴定病害对象安排在不同播期进行。  相似文献   
993.
春季寒潮对早稻盘育抛秧的为害特点及防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乡县自 1996年引入早稻盘育抛秧技术以来,发展速度很快, 2000年至 2003年全县推广面积年均达到 4 8万公顷,占早稻面积的 90%.在这 8年中,盘育抛秧苗床期至抛入大田返青分蘖期,有 5年遇到了春季寒潮,寒潮对盘育抛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为害.  相似文献   
994.
甘薯叶面积系数田间速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脱毒甘薯田间取样株,用测量法测算单株虚叶面积,用称重法测算单株实叶面积,求出甘薯单株虚叶面积折算为实叶面积的矫正系数,研究出了甘薯叶面积系数田间速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5.
<正> 高粱田高粱幼苗小,生长缓慢,杂草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杂草有:野燕麦、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反枝苋、牛繁缕、猪殃殃、马齿苋、刺儿菜等。高粱苗期是防除田间杂草的关键时期,但是高粱种子小,在萌芽期抗药力极弱,易产生药害,应注意安全施药。(一)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每亩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克,或20%敌草隆可湿性粉剂200克,对水后均匀喷洒在土表层,可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每亩也可用80%去草净可湿性粉剂72~150克,或  相似文献   
996.
制种田田间监督检查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查人员首先要了解制种组合、地块及面积,然后按组合到制种田四周实地步量或用米绳丈量,确保隔离区合格。  相似文献   
997.
近几年,转基因抗虫棉作为我国实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排头兵,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在我区已占棉花播种面积的95%以上.BT抗虫棉的推广大大减轻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危害,降低了防治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包装精美的包衣抗虫棉种子普遍存在芽率不高、田间出苗率偏低的现象,就是问题之一,农民一补再补、贻误农时,影响了棉农最终收益,并引发了许多民事纠纷.因此,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98.
中棉所45对亚洲玉米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常规棉中棉所23为对照,采用饲喂法,测定了转双价(Bt 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不同器官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活性和对幼虫的生长抑制作用,调查了田间罩笼试验和自然为害的结果.结果表明:中棉所45对亚洲玉米螟幼虫都具有较高的抗性.室内饲喂结果还表明,对一代的抗性>二代>三代;对1龄抗性>3龄;对3龄幼虫的抑制生长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99.
芥兰老化种子活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陆美莲  梁关生  乔爱民  郑慧明 《种子》2004,23(4):45-46,66
研究了芥兰种子经人工老化后各活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芥兰种子经人工老化后,各活力指标均有显著变化;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POD活性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则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经人工老化的芥兰种子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程度最高,老化法发芽率可直接预测芥兰种子田间出苗率.  相似文献   
1000.
刘坚宏  张丽林 《种子》2005,24(1):95-95
自生稻即未经人工播种或插秧,从土壤中自然长出来的稻株,有人称"野生稻"、"海南稻",农民叫"小红稻".随着免耕套(直)播稻的推广,自生稻发生量逐年加重,自生稻类型也逐年增多,农户往往误认为种子纯度差,年年发生争议.我们通过4年的田间调查、模拟试验,对自生稻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防控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