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01.
李艳美 《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28-30,68
通过凋杏阐述了有害入侵杂草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入侵危害机理及其住潞两市的分布和危害.综合分析已开展的薇甘菊人工、化学、生态等防治防控措施,并提出在薇甘菊防控中部门组织、建立预警机制、育传教育、加强检疫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采用ICP-MS法对薇甘菊不同部位的Pb、Cd、Cr、As、Fe、Mn、Cu和Zn等8种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Fe、Mn、Cu、Zn含量较高,Pb、Cd、Cr和As含量相对较低;不同地区薇甘菊中Pb含量相差较大;不同部位元素含量根中Pb最高,Cu、Zn含量从根、茎、叶依次升高。根据检测结果,从微量元素分布及其富集形态层面对薇甘菊的元素成分进行了剖析,探讨了薇甘菊的综合防治和生物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相对光强100%,25%,10%)的生理生态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遮荫生长下的薇甘菊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和比叶重(SLW)。结果表明:100%相对光强下薇甘菊在12 : 00~14 : 00时表现出短暂的光抑制现象;在高光强下薇甘菊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Pn)、比叶重(SLW)、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避免午间高光强对光合系统的破坏;25%和10% 2个光环境下生长的薇甘菊各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其通过提高叶面积捕捉更多的光能以维持自身的生长。喜光植物薇甘菊能够在不同光环境下正常生长,推测薇甘菊生理和形态在不同光环境下,光系统调节作用和表型可塑性是其较强入侵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4.
为探明颈盲蝽Pachypeltis sp.取食对薇甘菊叶片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薇甘菊为材料,室内条件下测定颈盲蝽取食12,24,48,96 h后薇甘菊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颈盲蝽取食后薇甘菊叶片中的POD和PAL的活性下降,PPO活性提高。取食48 h后,处理组叶片中POD和PAL活性分别下降了5191%和7500%,而相应的对照组叶片则分别下降了3234%和4986%;处理组和对照组叶片PPO活性分别上升了37173%和12113%。  相似文献   
105.
基于R语言的冬小麦品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确定适宜的品种稳定性分析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利用冬小麦区域试验数据,通过R语言计算了14个稳定性参数,并采用秩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参数的功效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语言可以方便、灵活的计算各类参数;相关分析表明,PCOA和产量极显著正相关,CVBi极显著正相关,Sigma.squareSi、Si2、Si3、ASV极显著正相关,ASVSi6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4个稳定性参数可以分为3组,组1包含Bi,与多数参数负相关,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组2包含YIELD、Pi、YSI、CVPCOA,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组3包含Sigma.square、S.square、ASV、Si、Si2、Si3、Wi、Si6,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ASVSi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较好,PCOA模型能够同时评价品种产量及其稳定性,三者是单变量参数模型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6.
甘菊是一种危害林业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恶性杂草。在林间使用不同浓度的紫薇清对薇甘菊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90 d,高浓度紫薇清对薇甘菊防效达100%,低浓度者亦达到96.4%,对照药剂草甘膦防效为90.1%,三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7.
测定了薇甘菊挥发油对枣尺蠖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处理对枣尺蠖幼虫死亡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薇甘菊挥发油处理7 d的半致死质量相对浓度C50为挥发油原提液的49%。3个浓度处理(1×、5×、10×)的半致死中时分别为51 h、91 h、115 h。结论:薇甘菊挥发油对枣尺蠖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108.
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牛蛙和薇甘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ARP软件预测外来种牛蛙和薇甘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牛蛙在中国的适生分布范围极广,在144个分布点中随机选择50个得出的预测精确度达到95.74%;虽然目前薇甘菊的记录点不多,但预测图显示其适生区范围涉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种势态应引起高度重视;还讨论了预测的精确度、预测图的特殊地区,及对它们的预警、防范和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通过调查,阐述入侵性杂草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征及其在广东茂名垦区的分布与危害现状,分析开展薇甘菊人工、化学药剂以及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控措施,并提出加强基层农技部门组织建设,制定预警预报机制,加强植物检疫,广泛宣传等综合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建立高效稳定的甘菊再生体系,并确定卡那霉素和草丁膦的筛选压。[方法] 以甘菊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AA和6-BA建立了甘菊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结果] 在5种芽诱导培养基中,MS3(MS+NAA 0.1mg/L+6-BA0.1mg/L)的再生频率最高,可达98%,其不定芽生根率可达100%。培养35d后,添加5和10mg/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甘菊再生率为11.3%和10%,添加15和20mg/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没有芽的分化;添加0.5mg/L草丁膦的培养基上甘菊再生率为8.7%,添加1mg/L草丁膦的培养基上没有芽的再生,添加1.5和2.0mg/L草丁膦的培养基上没有芽的分化。卡那霉素和草丁膦在甘菊遗传转化中的筛选浓度分别为8.0和0.8 mg/L。[结论] 该研究为进行甘菊转基因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