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357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19篇
  112篇
综合类   829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231篇
园艺   205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为了探讨龙胜县大叶百合在不同海拔区域的适应性和生长情况,以野生大叶百合鳞茎种为供试材料,在海拔500~700、700~1 000、1 000~1 500 m 3个试验点开展了林下种植试验,并对其成活率、商品鳞茎占比、平均产量和纯收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0 m以下海拔环境不适合大叶百合的生长;海拔700~1 500 m范围内为大叶百合的适宜生长区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在龙胜县高山、半高山林下发展并逐渐推广大叶百合产业。  相似文献   
202.
在不同海拔地区对青贮玉米新品种的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鲜重、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干重、农艺性状、穗部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青贮玉米品种云瑞121和云瑞506可以在保山市的高中低海拔地区及气候类似保山市的其他地区推广种植。该研究为青贮玉米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3.
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是3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带森林土壤是CO_2、N_2O重要的源,是CH_4重要的汇,以前的研究大部分都关注这3种温室气体在时间上的变化,而很少开展在空间变化上的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海拔1 560、1 585、1 963、2 040、2 160m,分别为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森林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进行了为期1a的监测。结果表明,CO_2全年都为排放,季节波动较大,总体上随海拔增加排放量减少,海拔由低到高(包括3种林型)年排放量依次为:19.12、12.53、11.78、16.95、14.87t·hm-2;CH_4全年主要为吸收,在非生长季出现排放,季节波动幅度较大,总体上随海拔增加吸收量增加,海拔由低到高年通量依次为:-2.57、-3.60、-5.94、-5.59、-3.92kg·hm-2;N_2O全年以排放过程为主,存在吸收现象,季节波动幅度不大,海拔对其通量影响不明显,海拔由低到高年排放量依次为:0.23、0.62、0.63、0.60、0.95kg·hm-2。土壤温度是影响CO_2、N_2O通量的关键因子。5个样地森林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20~40cm)显著相关(P<0.05)。高的土壤NH_4^+含量对CH_4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在冻融交替期,降雨对N_2O的通量有明显影响。海拔由低到高5个样地的GWP(全球增温潜势)分别为:119.13、12.65、11.85、17.02t·hm-2和15.07t·hm-2。  相似文献   
204.
以麦积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测定分析各层片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并计算物种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研究表明,区域植被有34科56属67种,随着海拔升高乔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成分增加,灌木层下降,乔木层树木胸径、树高增大,但个体数减少,表现出明显的松类向栎类过渡特征;灌木层出一定单优倾向,平均地径、株高和总盖度均有所下滑;草本层物种组成和个体数量均增加,纵向横向生长旺盛,尤其是株丛高度明显增大,与较低海拔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整体上,各层片仅灌木层存在逆向波动,群落的稳定性能够较好的保持并发展。  相似文献   
205.
海拔是多个环境因子的综合反映,对竹子生长和竹笋品质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海拔对高节竹笋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为高节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选择了经营措施和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3个海拔高度(110,370,560 m)的试验高节竹林,分别采集露土10 cm左右的竹笋进行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对不同海拔高度竹笋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评分(AAS)、比值系数(RC)、化学评分(CS)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及功能性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除苯丙氨酸+酪氨酸外,高节竹笋其他种类必需氨基酸含量及EAAI、SRC、AAS、RC和CS均呈减小趋势,但对竹笋蛋白质含量并无显著影响。高节竹笋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不足,苏氨酸为高竹节笋第一限制氨基酸。发现不同海拔的高节竹笋蛋白质营养价值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中,低海拔的高节竹笋在氨基酸营养价值、利用率、平衡程度以及与模式氨基酸的接近程度等方面相对较好,即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6.
本研究对不同采集地割手密无性系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探究割手密耐寒性与其生长地海拔、纬度的关系,筛选耐寒性种质资源。以40份割手密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苗期低温胁迫后测定各无性系材料的7项生理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其耐寒性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低温胁迫处理后,割手密的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电导率(PMP)、可溶性蛋含量(SP)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脯氨酸含量上升最大,升高了43.81%,而叶绿素(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叶绿素含量减少35.01%,下降程度最大;叶绿素、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异系数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长最大的是叶绿素,是对照的1.76倍;相关性分析显示,40份割手密无性系耐寒性与其生长地的海拔、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0.686;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40份割手密无性系的耐寒性分为三类,其中高耐寒类型有10份材料,中耐寒性有19份,不耐寒性11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集地割手密材料之间耐寒性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耐寒隶属函数与海拔、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即高海拔和高纬度的割手密耐寒性强、低海拔和低纬度的割手密耐寒性弱,表明在相近海拔范围内决定耐寒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在相近纬度范围内决定耐寒性的主要因素是海拔。该结果为割手密种质资源在甘蔗耐寒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7.
采用铗日法对贺兰山西坡鼠类的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情况进行了细致研究。选取8条典型沟道为样线,共布设有效铗日18 748个,捕获鼠类235只。阿拉善黄鼠和大林姬鼠在所有海拔梯度均有分布,其次是社鼠、灰仓鼠和短尾仓鼠,海拔分布范围最小的是高山鼠兔和东方田鼠。阿拉善黄鼠的肺脏和肾脏重量高海拔重量远高于低海拔重量,显示出了其对外界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8.
[目的]探究哈巴雪山东坡矿场路植物群落在遭受破坏后,植物群落沿海拔的演替规律及种群的更新能力。[方法]以哈巴雪山东坡矿场路沿海拔梯度设置23个样方,分析哈巴雪山东坡矿场路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垂直分布格局。[结果]23个样地中,乔木27种,灌木65种,草本196种。物种丰富度呈明显的单峰分布格局,峰值最大出现在中海拔群落,乔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而灌木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上升呈明显下降的格局。α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与物种丰富度相似,β多样性基本也符合单峰格局,但是受矿厂区干扰峰值波动起伏较大。[结论]海拔梯度、人为干扰、小地形破坏对群落物种多样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9.
采用隔行调查法调查川北不同海拔(高海拔、中海拔和低海拔)猕猴桃果园中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情况,利用经典的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该病害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不同海拔果园猕猴桃溃疡病病株在大田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形式为个体群。分别计算了不同海拔猕猴桃溃疡病大田抽样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数,确定了该病害抽样的最佳样方大小,提高调查抽样的效率。  相似文献   
210.
[目的]研究青海东南部绿绒蒿叶片表观特征与海拔的相关性。[方法]对青海东南部地区主要绿绒蒿属资源的分布进行实地踏勘,调查植株叶片表观特征和分布区海拔,通过二者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绿绒蒿资源的表观特征变化与海拔的相关性。[结果]青海东南部绿绒蒿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3 9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多数种株高下降显著,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叶长和叶柄长均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显著;叶宽受海拔影响较小。3个绿绒蒿种的叶片表皮毛密度均与海拔呈正相关,上表皮的表皮毛密度大于下表皮,上、下表皮的表皮毛密度差异与绿绒蒿种或变种有关。[结论]该研究对于了解绿绒蒿对青藏高原不同海拔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机理,以及对未来不同气候环境变化条件下的繁育与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