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147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13篇
  660篇
综合类   36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6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土壤风蚀采沙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壤风蚀是全球性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准确认识和掌握风沙运动规律,有效指导防止风蚀措施的选择,该文研制了适用于野外采集风蚀土壤颗粒的采沙器,并在风洞内对其等动力性、高效率性及选择性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采沙器满足等动力特性要求;采集率为85.6%,可作为输沙量统一修订系数;采沙器更适用于采集以跃移形式运动的土壤颗粒。  相似文献   
82.
宁南山区生态农业模型设置及结构调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北农牧交错带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其人地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依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从而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宁南山区作为西北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之一,其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完全取决于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变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为集约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促进宁南山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3.
三种网格的农田防护林防止土壤风蚀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冲积沙地建立土壤风蚀试验区,采用标尺法对3种网格的农田防护林和对照地的土壤风蚀量进行观测,测定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网可明显减少风蚀损失,其中,130m×3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土壤风蚀量81%,260m×3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78%,300m×4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75%,即随着网格面积的增加对风蚀量的影响越来越小。同时,土壤风蚀程度与测定期间日平均风速>4 m/s的出现频率有密切关系,土壤风蚀量与风速之间的最佳拟合关系为幂函数关系,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95以上。黄河故道冲积沙地农田防护林网对5.0~5.9 m/s范围内的风速引起的土壤风蚀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4.
地表坡度与薄层水流侵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85.
我国农牧交错带资源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我国东部农区与西部牧区之间生态过渡带———农牧交错带独特资源与环境特征 ,指出该区应打破系统的封闭性 ,引进负熵促进系统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使农牧业系统良性耦合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获取外源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和信息流 ,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86.
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重建SD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建立了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SD模型 ,并应用该模型对该区强化治理型、协调发展型和传统经营型 3种典型治理模式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强化治理模式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治理最佳模式 ,可使农林牧协调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量减少 76 .1% ,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7.
六道沟流域有效水蚀风蚀能量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属于典型的水蚀风蚀交错带,该文是在流域5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土壤有效水蚀能量和风蚀能量以及年内分配特征,指出该地区从2-5月,11-12月地表裸露,气候干旱,风力强盛,有效风蚀能量表现最高,其中4-5月和11月是风蚀能量的高峰时期,同时,占流域面积40.4%的NW,N,S,E,S坡(8方位计)又是风力吹蚀和风积的主最要破面,是防治风蚀的重点部位,6-10月份,有效风蚀以胆低,风力不强,加之地面湿润,风蚀风积作用表现微弱,但有效水蚀能量高,并集中于7-8月份,形成水力侵蚀的高峰,这种水力与风力侵蚀能量在一年之中相互交替,促进的结果是该地区土壤侵蚀强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应用遥感技术估算东亚沙尘携沙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中国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1 0 指标和 N OAA - AVH RR的大气上界的反射率指标 ,首先从遥感影象上确定沙尘。同时利用单通道遥感方法 ,从 AVH RR可见光通道反演东亚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分布 ,进一步依据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沙尘载荷的定量关系 ,估算出一次东亚沙尘的携沙量。基于卫星遥感的沙尘携沙量为风力侵蚀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89.
利用1996—2000年统计资料的11项指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对其农林牧业生产结构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确定了以种植业比重、林业比重、牧业比重为自变量组,其余指标为因变量组;其次,利用CANOCO4.5和CANODRAW4.1软件,将研究区划分为偏农、偏林、偏牧、农牧、牧农等5种农林牧业生产结构类型;最后,结合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农林牧业生产结构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东南向西北,5种类型分布大体为偏农型、农牧型、牧农型、偏林型和偏牧型。  相似文献   
90.
首都圈典型区土地退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工作,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探讨以防止风蚀为目的的首都圈的范围及主要特征,着重分析首都圈典型地区土地退化的机制、分布状况和防治的季节。结果表明,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持续干旱少雨,土地利用的强度过大,以及在干旱季节里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等。建议采用适宜于首都圈的封育和垄耕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