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147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13篇
  660篇
综合类   36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6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是具有敏感地退化趋势的生态交错带 ,它受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双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 ,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 ,探讨性地将它分为三类 :( 1 )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 ;( 2 )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 ;( 3 )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 ,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作者提出了若干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2.
沙拐枣属种间抗干旱抗风蚀性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了8种沙拐枣造林后的成活生长状况、抗旱性水分生理指标及抗风蚀性能。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种沙拐枣的当年成活率、第4年保存率、水势、束缚水/自由水、细胞液浓度、抗脱水力、受风蚀致死率、相对含水量等8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8种沙拐枣抗干旱、抗风蚀性强弱的顺序为:红皮沙拐枣>东疆沙拐枣>密刺沙拐枣>白皮沙拐枣>泡果沙拐枣>头状沙拐枣>乔木状沙拐枣>网状沙拐枣。从中筛选出红皮沙拐枣、东疆沙拐枣、密刺沙拐枣三种抗逆性较强的种。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空间序列方法,从土壤和植被二个方面探讨了绿洲-荒漠交错带环境演变的过程,并从微观及宏观上对其演变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针对交错带在存在主要环境问题,探讨了该区域今后环境管理的重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34.
灌溉对华北农牧交错带无芒雀麦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北坝上地区不同水分处理下无芒雀麦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无芒雀麦的植株高度、分蘖数、叶面积、地上和地下植物量等生物学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9月初刈割前,植株高度顺序为W3>W4>W2>W1,表明较多的灌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叶面积大小顺序与植株高度变化规律相似,叶面积大小顺序为W4>W3>W2>W1,表明较多的灌水利于叶片的增大;对于分蘖数则相反,不同水分处理分蘖数顺序为W1>W2>W3>W4,灌水越多分蘖越少,说明整个生长季里适当的干旱可以促进分蘖;不同水分处理下地上植物量的大小次序为W2>W4>W3>W1,但无显著差异;不同水分处理根系重量的大小次序为W2>W1>W3>W4,说明适当干旱有利于无芒雀麦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35.
农牧交错带即是国家一直重视的区域也是众多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区域,作为一个生态脆弱区,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寻根问底的问题。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多从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基础上,测算了土地适度人口规模、经济适度人口规模,并进一步测算了武川县乡城人口转化的进程与规模,从理论与现实角度展示了控制人口,加快转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6.
农牧交错带不同封育时间对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封育时间对干旱、半干旱草原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同时探索农牧交错带草原封育周期,本研究选取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于每年7-8月份(植物生长季节)对封育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植物名称、植物种数、株数、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鲜重)等。运用生态学、地统计学原理,结合Biodiversity Pro、Microcal Origin等生态学统计软件对外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封育2-3年后植物群落优势种优势地位得到巩固,而一些伴生种则在竞争中消失;封育区植物特征值在封育2-3年后达到最大,如地上生物量(鲜重)在封育3年达到最大值,为6907.75kg/hm2,此后呈下降趋势;封育区主要植物重要值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均在封育2-3年后出现最大值,此后也不同程度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7.
深松作业是解决翻耕作业存在的动土大、功耗高、不利于水土保持等问题的耕作技术。在不引起土壤全面翻转的条件下,利用松土铲疏松土壤,加深耕层而不翻转土壤,使地表继续保持覆盖,减轻土壤风蚀与水蚀,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因此,深松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作业内容。  相似文献   
38.
从2000年开始,武川县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林业工程进行了详细规划,制定了“三区三线”生态建设工程的“战略蓝图”。“三区”即西北部风蚀沙化区,中部丘陵风蚀、水蚀侵蚀区和南部水土流失区;“三线”即北部一线灌草型建设,中部六乡连体的乔灌型植被建设和大青山北部一线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在沿西北部风蚀沙化区一线,建设一条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绿化带;在中部丘陵风蚀、水蚀双侵区一线,建设一条东西长110公里的林草覆盖绿化带;  相似文献   
39.
对吉林市城乡交错带1982年至2012年近30年来耕地土壤pH、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城市化进程对耕地质量演变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30年间,土壤pH平均值由6.19降低到5.69,酸化趋势明显。有机质含量由26.14g/kg提高到28.45g/kg,有小幅提升;耕地土壤pH和有机质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具有明显的城乡梯度特征,土壤酸化速率沿城乡梯度递减,有机质呈现近郊增加远郊降低的变化趋势;城市化进程影响了吉林市近郊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加速了土壤酸化过程。城市化对吉林市耕地质量变化的作用强度随距中心城区距离递减,作用半径在12km左右。  相似文献   
40.
那木风蚀小流域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木风蚀小流域土壤风蚀严重 ,经采取封、堵、拦等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开发 ,形成了乔、灌、草、田复合型生态经济体系。植被覆盖度已由治理前的 0~ 30 %恢复到 82 6 % ;风蚀得到了控制 ,风蚀模数比裸沙地 (对照 )减少了 94 6 %~ 99 7% ;林内 1m高的风速降低了 42 9%~ 72 2 % ;农、林、草各类沙地每公顷年均净效益为 1 1 0 8~ 6 0 6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