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3篇
  23篇
综合类   22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41.
李曼  杨莲梅  赵玲 《干旱区研究》2014,31(5):915-921
利用2012年新建成的天山山区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GPS PWV)资料、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逐时降雪量资料等,对2012年11月6-9日新疆北部地区、天山山区一次强降雪过程发生、发展前后GPS PWV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 PWV的持续上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现降雪过程有一定的预示意义,降雪发生前GPS PWV有十几个小时的持续上升(增幅为近10 a该月平均大气可降水量的1倍左右),在其达到峰值前后3 h内出现降雪;GPS PWV空间分布大值区与降雪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水汽汇聚和堆积,天山山区各站点GPS PWV随时间持续上升;水汽随偏西气流进入北疆及沿天山地区。与之对应,GPS PWV也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型,说明GPS PWV能够较准确的从时间和空间上反映大气中水汽的特征。  相似文献   
42.
以山东省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的大气水汽产品、山东森林分布图等对大气水汽与森林植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汽的变化很快,有明显的运动、传输过程;水汽含量的分布与当时的风速、风向、天气状况、地形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午各地水汽含量差异不明显,夜间各地水汽含量比白天低;林区分布的对大气水汽含量的日变化影响不显著,下午森林对大气水汽的调节作用比较强。  相似文献   
43.
李如琦 《农技服务》2009,26(12):105-106
利用新疆103个测站46年6~8月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46年来新疆夏季降水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和水汽输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夏季降水区较为集中,近46年来呈明显增多趋势,且造成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4.
《农技服务》2009,26(4):167-167
1人工增雨防雹原理 人工增雨就是在云中播撒人工冰核通过Bergeron过程,增加云中水汽凝结率,以增加降水,防雹就是在云中冰雹还未形成之前于强上升气流(高含水量区)的适当高度进行催化,降低雹块赖以生长的霰和冻滴向雹转化的比例而增加降雨量,以达防雹目的。人工增雨分冷云催化(云内温度在0℃以下)和暖云催化(云内温度在0℃以上)。我国基本多是冷云催化,华南极少部分云属于暖云催化。  相似文献   
45.
对2007年5月5日江苏出现的大范围雷雨、大风和区域性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触发所致,锋前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和500hPa冷空气的先行南下使潜在的对流不稳定性加剧;地面冷锋前中尺度低压的发展是对流性天气发展的主要因素;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提供了有利于冰雹产生的过冷水滴的碰撞增长条件;冰雹天气的产生与地面物理量场有很好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46.
利用涡度相关观测技术研究了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人工高效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生态系统的水汽通量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汽通量对净辐射的响应。结果显示:雷竹林全年水汽通量基本为正值,夏季最高,春秋季变化特征相似,冬季最低 ,最高月份为7月,最低月份为1月。实验区全年降水量为1 201.72 mm,蒸散量为669.84 mm,蒸散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74%,较人工针叶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柞树Xylosma racemosum林,杂木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等,雷竹林蒸散量偏低。2月、10月和12月蒸散量略大于降水量,其余月份蒸散量均小于当月降水量,以6月份降水量与蒸散量差别最大。雷竹林水汽通量与当地净辐射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600~0.017。图4表1参13  相似文献   
47.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15年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特征。结果表明:(1)2015年青海湖高寒藏嵩草和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日平均水汽通量分别为1.74,0.99mm,年水汽通量分别为633.3,362.1mm。(2)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潜热和净辐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感热和潜热月平均日变化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均晚于净辐射。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月均日变化最大值最大为179.06W/m~2,最小为46.02W/m~2;潜热最大为312.55W/m~2,最小为30.58 W/m~2;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月均日变化最大值最大为161.86 W/m~2,最小为31.60 W/m~2;潜热最大为215.44 W/m~2;最小为14.08 W/m~2。(3)通过波文比分析发现,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能量分配以潜热为主,非生长季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能量分配以感热为主,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则较为复杂。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全年能量平衡率为0.82,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为0.89,增加土壤热通量项能改善能量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48.
根据全球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监测网络GNIP我国黑龙江地区监测站点(哈尔滨站和齐齐哈尔站)同位素及气象数据资料,结合美国气象中心NCEP\NCAR逐月再分析数据,讨论年际尺度和季节尺度下研究区降水中δ~(18)O、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两站点不同降水类型下δ~(18)O-δD相关性以及同位素效应,并利用水汽通量模型追踪季节上影响研究区的降水气团差异,分析水汽输送过程中两站点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黑龙江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值总体较低,并表现出冬季低值和夏季高值的变化;(2)两站点不同降水类型δ~(18)O-δD相关性如下:齐齐哈尔站点(δD=7.58δ~(18)O-0.14,R=0.98,n=50),哈尔滨站点(δD=5.52δ~(18)O-19.42,R=0.83,n=30),降雪样品较降雨样品具有高的斜率和截距值(7.54,-3.15),这主要和水汽相变过程中的再蒸发有关.在年际尺度与年内尺度上,大气降水中δ~(18)O与温度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δ~(18)O=0.35T-16.26,R=0.53,n=80;δ~(18)O=0.17T-13.09,R=0.27,n=10;δ~(18)O=0.08P-19.34,R=0.42,n=12),与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3)结合黑龙江地区水汽通量分析发现,夏季降水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水汽影响,冬季风期间降水形式以降雪为主,受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及西风带水汽和内陆水汽再蒸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本文利用辽阳地区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MICAPS天气图、FNL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6年6月发生在辽阳地区的2次短时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短时暴雨过程都存在高空槽及低层切变系统影响,且都有西南急流水汽输送;不同的是过程Ⅰ有源源不断水汽供应,降水时间较长,最终产生大范围短时暴雨天气;过程Ⅱ在冷涡背景下不稳定能量较强,降水强度大,短时内产生大范围强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50.
该文利用ECMWF模式产品、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出现的暴雨,局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探讨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沈阳地区雨量分布差异的原因,同时探讨水汽输送特征,重点分析干、湿空气路径和大气可降水量特征。结果表明:(1)沈阳地区雨量严重分布不均,主要是回波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断裂,北段回波影响沈阳的中北部地区,沈阳市区的强降水是在暖区环境中产生的"列车效应"造成的,而不是ECMWF模式预报的系统性的锋面降水。(2)锋面降水未产生的原因:强对流云团的不断发展,使其后部的下沉气流加强,切断了锋面附近的水汽供应,进而导致模式预报的系统性降水的减弱和消失。回波断裂的原因:回波北段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南段强度维持,下沉气流同时也切断了云团之间的水汽供应。(3)925h Pa和850h Pa水汽都来源于西太平洋,700h Pa水汽来源于南海和孟加拉湾,干空气(550h Pa)主要是沿着偏西路径。随着强降水的临近,850h Pa和700h Pa水汽输送明显加强。强降水发生时,700h Pa层干侵入明显,850h Pa和925h Pa水汽输送平稳。强降水间隙时,700h Pa干侵入减弱,850h Pa和925h Pa水汽输送减弱。大气可降水量最大值较强降水的发生提前2~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