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8篇
农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昆嵛山赤松林不同林型结构特征与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立地主导因子(坡向、坡位、土层厚度)与混交状况,对山东昆嵛山赤松林划分林型,将其归纳为4个林型组(山脊阳坡薄土赤松林,阳坡中土厚土赤松林,阴坡中土厚土赤松林,阴坡阳坡中厚土松阔混交林)。并对不同林型的群落结构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松纯林面积较大,林龄多为30~50年生的中龄林、同龄林,混交树种多为栎类(麻栎、栓皮栎等)。林下灌木层与草本层发育较好,样地中常见约20个灌木种,近40种草本。林木与林分生产力较低,立地较好的中龄林林分蓄积量约30~50 m3/hm2,平均材积生长量1~2 m3/hm2;松阔混交林蓄积量超过90 m3/hm2,年均材积生长量达2~3 m3/hm2。   相似文献   
92.
长白山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白山北坡6种不同林型(阔叶林、针叶林、云冷杉、岳桦林、岳桦-苔原、高山苔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量,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分布与铁铝氧化物和黏粒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之间,阔叶林土壤的有机碳、胡敏素碳、颗粒有机碳、2~0.25 mm大团聚体碳和0.25~0.053 mm微团聚体碳含量最高,云冷杉土壤的易氧化碳含量最高而水溶性有机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最低;此外,岳桦林土壤的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型土壤,岳桦-苔原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型土壤,而高山苔原土壤的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林型土壤。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非晶质氧化铝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富里酸碳含量与游离氧化铝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0.25~0.053 mm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2种形态氧化铝含量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上述结果指出,不同林型条件下各有机碳及其组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3.
凋落物在调节植物-土壤间养分循环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青海省不同林型(针叶林、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含量以及影响凋落物养分变化的环境因子,本研究以青海21个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地表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和海拔上凋落物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分区上,针叶林凋落物碳(C)、氮(N)含量、C∶P、N∶P高于阔叶林,而磷(P)含量低于阔叶林;2)针叶林凋落物N、P含量、C∶N、C∶P、N∶P均与海拔呈线性关系(P<0.001),即N含量、C∶P、N∶P随海拔升高递增,P含量、C∶N随海拔升高递减;3)两种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凋落物现存量、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经纬度、坡度、郁闭度、群落高度、样地投影面积均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阔叶林P和C∶P外);4)两种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凋落物C、N、P含量较低;针叶林、阔叶林普遍受到N限制(N∶P<14),其中针叶林在高海拔地区又受到P限制(14林型和海拔对凋落物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且各影响因子(海拔、纬度、坡度等)与养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在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时应综合考虑凋落物与各因子之间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以便制定出合理的森林管理与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94.
以三江并流区4种林型(云南松林、多变石栎+旱冬瓜混交林、山杨林、云南铁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9种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分析不同剖面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分级特征,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各属性分级指标,结合改进的内梅罗指数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林型下的土壤砾石含量为10%~50%,土壤机械组成为砂粒>粉粒>粘粒,粉黏比为0.71~2.68,属于偏砂质黏壤土;土壤pH值在5.15~6.77,C/N为6.09~15.95;不同林型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属丰富水平且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全钾和速效磷含量较低,前者随着土层加厚而增加,后者分布无明显规律。4种林型下的土壤内梅罗综合评价指数在0.9~1.8,肥力状况一般,不同林型土壤肥力综合系数排序:云南铁杉林>山杨林>多变石栎混交林>云南松林,普遍表现出深层养分缺乏,应适当补充P素和K素。  相似文献   
95.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不同林型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网,黄盘和巴氏罐诱法对三江平原典型环形湿地周围三个不同类型树林(岛状林,杨树林,松树林)的昆虫进行采集,经初步整理和鉴定,共采集标本24212号,其中昆虫20948号,分属于14目。其他的属于蛛形纲和多足纲。昆虫中种类最多的是双翅目和膜翅目,其次是弹尾目,同翅目,鞘翅目和缨翅目。在高的分类阶元(目)Shannon-wiener指数在松树林最高,杨树林最低。昆虫数量在各个林型中没有明显的不同。在这三个林型里面发现了长翅目蝎蛉,丰富了我国对于蝎蛉分布北限的记录,表明三江平原湿地区是我们昆虫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6.
冬季积雪与冻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长白山地区3种不同林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采样观测与室内模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积雪与冻融过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冻融过程使白桦成熟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MWD)出现显著下降(P<, 0.01),但并未显著影响白桦幼龄林和阔叶红松成熟林。冬季冻结及春季冻融过程都能显著影响团聚体MWD值(P<, 0.01), 2)提前雪盖能够防止土壤秋冬季冻融及冬季土壤结冻,并能够显著增加团聚体MWD值,但并不能防止春季融雪冻融阶段团聚体MWD值下降。3)土壤团聚体在冻融过程中受到不同冻融次数、不同林型以及不同含水率影响,差异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冬季降水格局变化这些全球变化因素能够影响到雪盖、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从而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
太行山不同林型枯落物持水性及生态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太行山不同林型枯落物物持水性及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1)灌丛和混交林未分解层占总厚度的一半以上,阔叶林和针叶林半分解层占总厚度的一半以上;枯落物总蓄积量大小排序为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灌丛,不同林型半分解层蓄积量均占总蓄积量一半以上,表明了高海拔枯落物分解速度比低海拔枯落物分解速度快。(2)不同林型枯落物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率、有效拦蓄量和自然含水率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基本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丛,并且未分解层高于半分解层;针叶林枯落物有效拦蓄能力最强,灌丛最弱,即高海拔拦蓄能力较强,低海拔较弱。(3)土壤容重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降低,依次表现为灌丛>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毛管孔隙度在不同林型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土壤饱和含水量、有效调蓄空间、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依次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丛。(4)不同林型初渗速率与稳渗速率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渗透性能与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其中,非毛管孔隙状况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更为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太行山森林水源涵养能力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8.
六盘山林区土壤物理性质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六盘山林区土壤物理性质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拔和林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六盘山林区阔叶林地土壤有机质和饱和导水率显著高于针叶林地,土壤容重显著低于针叶林地,阔叶林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饱和导水率分别比针叶林地高27.7%、21.2%和38.0%、42.2%,容重比针叶林地低13.8%和7.6%;高海拔处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容重较低;研究区土壤饱和导水率不受海拔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不受林型和海拔的影响;阔叶林地0~20 cm土层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平均值分别比针叶林地高3.46%和5.21%,但不受海拔影响,大团聚体数量与饱和导水率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六盘山林区阔叶林地土壤物理性状显著优于针叶林地,林地土壤结构的改良主要体现在大团聚体增加方面。  相似文献   
99.
广东南岭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东南岭小坑自然保护区5种林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土壤肥力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林型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5.83±0.34)%)、土壤全N质量分数((0.369±0.019)%)较其他林型高,且林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不同林型的土壤碳氮比不同,其中马尾松林地最高(24.69±6.01),常绿阔叶林最低(15.77±1.59).各林型间土壤全P质量分数、土壤速效K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均是以毛竹林林地质量分数(P,(0.045±0.001)%;K,(79.00±4.03)mg/kg)最高,表明毛竹林比较适合本地生长,对地力维持有一定作用,可以适当发展.除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外,其余3种林型土壤均表现出明显的P缺乏,当地在林业经营措施中可适当施加P肥以提高地力.5种林型综合排序为常绿阔叶林(0.576)>毛竹林(0.481)>针阔混交林(0.196)>马尾松林(-0.558)>杉木林(-0.694),说明地带性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是当地最佳的林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0.
辽东3种主要林型地被可燃物载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辽东地区3种主要林型-油松,落叶松及栎类杂木林的地被可燃物载量进行了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地被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密度,林龄及坡位,坡向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林地被可燃物载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栎类杂木林,油松林及落叶松林,并且载量的分布与林分密度,林龄及坡位,坡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