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50篇
  51篇
综合类   23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茶业     
多国旱灾 国际茶价创新高 近期,由于多个茶叶的主产国陆续因为旱灾导致失收,使国际茶叶价格蠢蠢欲动,有生产商预测明年茶叶价格将在今年的高位上再涨超过一成。  相似文献   
22.
2006年四川省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探讨和总结森林及森林生态系统在抗旱减灾中的作用,为政府、行业提供决策参考,四川省林学会和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12月15日联合在成都召开“特大旱灾后的反思与启示———林业在抗旱减灾中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揭示该区旱灾的发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历史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1368~1911年)渭南地区的旱灾史料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等方法研究了明清时期该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总体上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以全区域的特大旱灾为主,明朝崇祯大旱、清朝康雍奇灾和光绪丁戊奇荒等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在渭南地区均有较好记录.(2)渭南地区旱灾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准3 a、准6 a和准8 a的年际周期,准11 a、准17 a、准28 a和准84 a的年代际周期以及准181 a和准363 a的百年际尺度周期,分别与厄尔尼诺的2~8 a周期、太阳活动的11 a周期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20~30 a周期相对应.(3)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在年际尺度上的振荡信号可能要强于在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上的振荡信号.(4)渭南地区旱灾的频次序列与我国同时期冬季温度变化序列总体上较为一致,与该时期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基本同向,但不完全同步.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并对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24.
【目的】揭示小麦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经承灾体脆弱性转换为旱灾损失的干旱致灾机制。【方法】基于小麦受旱试验,运用相对生长率生长函数,构建了小麦旱灾系统敏感性曲线,据此进行小麦旱灾系统敏感性的定量识别与评估。【结果】小麦分蘖期受旱胁迫均会造成干物质累积总量相对生长率小幅降低(相对无受旱胁迫),但随受旱胁迫度的增加变化幅度并不明显,当期受旱会激发小麦的自适应能力,促进根系纵向生长,从而对后期生长发育有利;小麦拔节孕穗期轻度受旱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在重度受旱时系统敏感性最大;小麦抽穗开花期系统敏感性较大,轻度受旱即会对小麦生育造成较大影响;小麦灌浆成熟期系统敏感性也较大,轻度受旱就会显著抑制小麦生长发育。【结论】小麦拔节孕穗期轻度受旱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在重度受旱时系统敏感性最大,宜保证该生育期土壤含水率高于田间持水率的55%;小麦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系统敏感性均较大,轻度受旱均会对小麦生育造成较大的影响,宜保证这2个生育期土壤含水率高于田间持水率的75%。  相似文献   
25.
26.
《重庆水产》2006,(4):5-6
2006年7月以来,合川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截止9月14日,全市渔业受灾面积达7.5万亩,损失水产品3240吨,直接经济损失4100万元。其中,稻田养鱼受灾面积3.3万亩,损失水产品800吨;池塘受灾面积1万亩,损失水产品1200吨,50亩以上的养殖大户受损户达85户、面积5900亩,产量损失达1700吨,占30%左右,直接经济损失约1700万元;河沟养殖损失水产品240吨,占8096:水库等其它养殖方式损失水产品1000吨。  相似文献   
27.
结合农业的相关研究和实地水稻产量调查具体情况,针对极端气候下水稻产量的差异,利用鄱阳湖区域极端气候调查数据,以旱灾洪灾为例,用OLS回归方法对在极端气候下影响鄱阳湖区域水稻平均产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劳动投入、平均农药投入、平均灌溉水量、播种日期、收获日期在极端气候下是影响水稻平均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极端气候下水稻平均产量不减产甚至提高从农户视角来说必须考虑水稻平均产量在不同灾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8.
李新梅 《农技服务》2014,31(9):17-17
<正>中阳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西麓,境内梁峁交错,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旱作区。全县粮田面积22万亩,旱地占到95%以上。土壤养分含量偏低,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三保"能力差,加上旱灾频繁,降雨分配不均。秋耕面积少、质量不高,使秋冬雨雪积纳利用率甚低。在农业耕地中,单粮型一年一作占到80%以上。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耕作方式严重限制了耕作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我县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29.
在综合考虑河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并借鉴已有干旱灾害恢复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数据的可取性和详尽程度,选取降水量、复种指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有效灌溉率、劳动力比重、农民人均收入和农业产投比等八个指标,构建农业旱灾灾后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河北省11个市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石家庄旱灾灾后恢复力最高,级别特征值为4.2329,其次是唐山市为4.0046,张家口市恢复力最低,级别特征值为1.8079,各地区旱灾灾后恢复力差异明显。而在影响恢复力高低的因素中,发现不同的因素对旱灾灾后恢复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降水量是影响农业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有效灌溉率在农业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占较大的权重,对灾后恢复力的影响较大,农民人均收入和人均粮食产量对灾后的救助及农民生活的恢复重建也具有较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0.
干旱是一种周期性发生的自然现象,在其发生过程中有关的参数如地表植被覆盖度、温度和土壤表层含水量等均可以通过遥感信息反演,这些参数客观地反映了土壤水分状况的综合特征。本文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使用改进的垂直干旱指数(MPDI)对我国河南省冬小麦区的旱情进行了有效监测,论述了改进的垂直干旱指数监测干旱的原理与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地实时监测地表的干旱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