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7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579篇
林业   326篇
农学   871篇
基础科学   1705篇
  769篇
综合类   6159篇
农作物   451篇
水产渔业   177篇
畜牧兽医   1218篇
园艺   936篇
植物保护   333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99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779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826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741篇
  2009年   713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645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32.
33.
本工作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全沟硬蜱的围食膜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饥饿幼虫、若虫、成虫以及吸血期雄性成虫不具围食膜。吸血期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最晚分别于吸血开始后20、20及18小时出现了单层结构的围食膜;缓慢吸血期围食膜的厚度持续增加,而在快速吸血期其厚度却会显著减小。饱血后发育期围食膜不断增厚,愈来愈拱曲,与肠壁的距离不断扩大,并形成多层结构;至少分别于饱血后12、25及11天,仍能在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肠腔观察到完好状态的围食膜。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多种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其围食膜的发现及围食膜形态变化的初步描述,对进一步认识这些病原体在全沟硬蜱体内迁移扩散规律、发育动态以及向宿主的传播途径,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4.
在苦瓜生产中,经常会出现秧苗发黄的问题,特别是苗期和拱膜覆盖期间尤为严重,造成减产,影响农民收入。现将苦瓜黄苗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5.
蟾蜍壳指的是蟾衣,系中华大蟾蜍(俗称癞蛤蟆)、黑眶蟾蜍等蟾蜍科两栖动物生理性蜕下的角质衣膜,是用于肿瘤及疑难杂症的传统中药材。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棉花膜下滴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结构、系统设计思想、程序设计模型以及具体实现时的有关算法。运用现代软件编程和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出先进、实用、可靠和界面友好的应用软件,并在新疆兵团推广应用,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7.
姜玉梅  张俊义  苏奇  段建安 《油气储运》2001,20(11):27-29,32
加热炉一般以原油或渣油为燃料,在其运行过程中,大量烟尘沉落在炉体内,烟尘的不断堆积,导致加热炉热效率下降,而吹扫炉膛又使大量烟尘进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为达到污染物的国家排放标准,就必须对排放的烟尘进行回收治理,根据燃油烟尘易漂浮并沾粘的特点,对几种除尘技术进行了比较,重点推荐了效果较好的滤袋式除尘器技术,提出了现场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39.
吕丽芬 《蚕桑通报》2006,37(1):61-62
以前,大多采用捉熟蚕到方格蔟的上蔟方法,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还容易抓伤熟蚕。特别是一期养3张以上蚕种的大户,蚕上蔟时需雇临时工,又增加了养蚕成本。近年来,我县蚕农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探索、使用熟蚕自动上蔟省力化养蚕技术。刚开始时,蚕农把方格蔟直接放到蚕座上,或者将  相似文献   
40.
For this paper, the plasma membrane (PM) H -ATPase gene has been cloned from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through a homology based strategy. The isolated 3,210 bp cDNA contains a single 2,862 bp open reading frame (ORF) which encodes a putative H -ATPase protein of 953 amino acid residues, with a significant homology to plasma membrane H -ATPase of Primus persica, Phaseolus vulgaris, Sesbania rostrata and Daucus carota. The predicted protein has a molecular weight of 104,553 Da. The copy number analysis revealed multiple copies of the PM H -ATPase in the P. euphratica genome after digestion of their genomic DNA by the restriction enzymes EcoRI, NdeⅠ, FbaⅠand BglⅡ, and Southern bl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