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4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林业   383篇
农学   395篇
基础科学   42篇
  203篇
综合类   3578篇
农作物   433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603篇
园艺   1117篇
植物保护   1220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其发病适温20~25℃,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根强 《食用菌》2004,26(3):25-26
双孢蘑菇生产是嘉善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2003年全县双孢蘑菇采收面积为3,200,000m^2,是浙江双孢蘑菇的重点产区之一,2001年受浙江省农业厅的委托,起草浙江省无公害双孢蘑菇标准,目前已通过专家审定并将发布,现将无公害蘑菇生产操作规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覆土层有益微生物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土样制备成稀释液,采用平板涂布培养法,分析双孢蘑菇覆土期、充分发菌期,原基形成期、采收前和采收后2d5个时期土样中几种有益微生物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原基表成前和采收后,采白色和采收后2d5下时期土样中几种有益微生物的消化规律。结果表明,原其开前和采收后,采白色孢杆菌(Bacillus)、固氮苗(Azotobacter)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数量增加;链霉菌(Streptomyces)数量增减比较平缓,而土灰色芽孢杆菌的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双孢蘑菇2796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双孢菇2796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NH4)2SO4;最适温度为20--25℃;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65%;最适pH为6—7;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光照抑制菌丝生长;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1.黑斑病 这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毫米~4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防治方法: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籽实体上,特别不可用冷水喷洒。菇房内的湿度不可长时间高于90%,要看天气变化洒水,晴天洒水要轻、勤、细,阴雨天要少洒水或不洒水。每次洒水后先加强通风,然后覆盖地膜。出菇期间室内气温应调至17℃以下。发病后要及时将病菇摘除,并喷洒每毫升100单位-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或漂白粉600倍液。  相似文献   
17.
花椒盘二抱为花椒褐斑病的病原菌,是作者近年发现的新种。经室内培养试验,明确该病原菌菌落生长及及分生抱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为: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温度10~30℃均可,25℃最适,好气,pH4.5~5.0为宜,碳源以蔗糖为好,氮源以蛋白胖为好。分生孢子发芽温度为10~30℃,20℃最适,需在水滴或相对湿度100%下才能发芽,pH4~6为宜,不需营养,光照影响不大。由以上结果可了解该病的有关发病规律,并作为防治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白三叶草壳多孢叶斑病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鸿生 《草业学报》1994,3(2):F003-F003
白三叶草壳多孢叶斑病研究简报商鸿生(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12100)1988年秋季在云南省小哨人工草场(海拔1960m)采得白三叶草叶斑病际本,经鉴定为国内未报道的一种新病害,定名为“三叶草壳多孢叶斑病”。1症状白三叶叶片上病斑近圆形、长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