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6篇
综合类   2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者最近在研究中国竹亚科刚竹属中,发现一个新变型,分布于浙江地区,现给予报道.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朱顶红花径、花梗高度等6个观赏性状在杂交一代(F1)的遗传表现,为朱顶红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外院1号、苹果、红狮子等10个朱顶红品种为亲本,配成12个杂交组合,观测其F1代花径、花梗高度、花梗直径、花色、花型以及花朵开张角度等遗传性状,并与其亲本的相应性状进行比较,计算狭义遗传力。【结果】朱顶红F1代的花径、花梗高度、花梗直径与其双亲比较,表现出明显的衰退现象,杂种总平均花径、花梗高度和花梗直径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89.8%,81.0%和88.1%,但仍有超高亲个体存在;在花色遗传上,红色较红白间色、粉色、白色的遗传能力强;在花型遗传上,重瓣对单瓣表现为显性遗传;在花朵开张角度遗传上,直角和钝角较锐角具有更强的遗传能力。朱顶红花径、花梗高度、花梗直径和花朵开张角度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81.5%,83.8%,49.4%和22.2%。【结论】朱顶红花径、花梗高度遗传力较高,适宜在世代早期进行严格选择;而花梗直径和花朵开张角度遗传力较低,适宜通过综合方法在晚期世代中选择。朱顶红花色遗传表现为红色遗传能力强,瓣型遗传表现为重瓣遗传能力强,花朵开张角度遗传表现为直角和钝角的遗传能力强。  相似文献   
23.
为探明铅对蜈蚣草的胁迫作用,为利用蜈蚣草对重金属的超富集作用修复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培的方法,在不同浓度Pb2+胁迫下研究了蜈蚣草叶片叶绿素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株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受铅胁迫初期,其活性值明显升高,但随着铅胁迫量增加及胁迫时间延长,2种酶的活性则呈下降趋势;蜈蚣草叶片的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则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说明,在铅胁迫下,蜈蚣草可通过抗氧化系统的应激反应形成一个应急系统,以清除过多的活性氧,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减少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4.
病菌(Stagonospora curtisii)主要危害朱顶兰(Amaryllis vittata)叶片及花梗,其次危害鳞茎。病斑呈椭圆形、纺缍形或半圆形。被害部初期呈鲜红色,后期转赭红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点。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为25℃;适宜pH位为4~9,最适为6左右;菌丝生长对培养基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PSA培养基最佳;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葡萄糖最佳,山梨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及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牛肉浸膏和门冬酰胺最佳,尿素最差;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为25℃,高于35℃或低于8℃时孢子均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25.
朱顶兰红斑病病菌在患病组织内越冬,于3月上旬开始初次侵染,而后病菌进行重复侵染。病害发生期为3-11月,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在诸因子中以与雨日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朱顶兰的被害程度不但与品种有关,而且与栽培环境有关。根据室内抑菌测定和圃地防治试验,ZHB(自己混合配制药剂),四氯苯酞,百蓖清,三环唑等杀菌剂,对该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采用  相似文献   
26.
为寻找喀斯特地貌具有汞富集作用的优势植物,对贵州万山、务川、开阳主要汞矿区废弃地带的植物进行调查表明,采矿区与矿渣区共有17种植物,其中蜈蚣草、草等8种植物数量较多,均为20株以上;苍耳、蜈蚣草等6种植物地上部鲜重较多,均为100 g 以上;蜈蚣草、狗尾草等7种植物地上部汞含量较多,均高于1 mg/kg。狗尾草、蜈蚣草的汞富集系数较高。综合比较各项指标,蜈蚣草对于汞污染土壤的适应和富集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7.
朱顶红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朱顶红组织培养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基因型、外植体选择、切割方式和消毒、基本培养基选择、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活性炭在组织培养中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朱顶红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朱顶红组织培养在个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和激素的应用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8.
杨立昌  乙引  张习敏  徐小蓉  刘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52-13053
[目的]探讨汞胁迫下外源Ca2+对蜈蚣草生物量和汞累积的影响。[方法]以蜈蚣草为材料,用含不同浓度汞(0、5、10mmol/L)和Ca2+(0.03、2.50、5.00mmol/L)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测定各处理的生物量及汞与Ca2+含量。[结果]汞和Ca2+处理降低了蜈蚣草的生物量;Ca2+加速蜈蚣草对汞的吸收;汞抑制其对Ca2+的吸收。[结论]外源Ca2+可以加速蜈蚣草吸收环境中的汞。  相似文献   
29.
南宁地区蜈蚣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 研究了南宁地区的南宁市、武鸣县和隆安县3 个不同的生态环境的野生蜈蚣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所测定的酶系统包括: 氨基肽酶 (AMP)、还原型辅酶I心肌黄酶 (DIA)、异柠檬酸脱氢酶(IDH)、苹果酸脱氢酶 (MDH)、6 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PGD)、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PGI)、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PGM) 和莽草酸脱氢酶 (SKD) 8 个酶系统, 15 个酶位点。分析结果表明: 南宁地区蜈蚣蕨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偏上,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1.6, 多态位点百分数为53.3% , 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42。  相似文献   
30.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研究了桂林地区的桂林市、雁山镇、永福县的野生蜈蚣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南宁地区群体进行比较。所测定的酶系统包括:氨基肽酶(AMP)、还原型辅酶Ⅰ心肌黄酶(DIA)、异柠檬酸脱氧酶(IDH)、苹果酸脱氨酶(MDH)、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GD)、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莽草酸脱氧酶(SKD共8个酶系统,15个酶位点。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地区蜈蚣蕨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偏上,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为1.7,多态位点百分数为6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51,略高于南宁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