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7篇
  14篇
综合类   63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33篇
园艺   231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棉铃虫滞育蛹的抗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观察棉虫滞育在低温0℃和5℃下的死亡率,比较其不同发育时期的抗寒力差异,结果表明,滞育在眼点移动抗寒力较强,在眼点开始移动后抗寒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3.
黄扬文 《广东蚕业》2009,43(3):16-20
本文主要介绍在夏季高温多湿的恶劣环境中,蚕种生产应注意降低蚕微粒子孢子感染率,原蚕点选择,品种投放比例,种茧及的保护,化蛾调节,产卵室温湿度调节等几个问题,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4.
柞蚕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人工栽培柞蚕虫草高产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孢子分离技术选育菌种保证了虫草高产;接种不同状态的菌种时,液体菌种效果好,硬化率高,从而产量也高;接种剂量在0.3-0.5mL时体完全变僵时间明显短,产量也高,接种剂量小于0.2mL时,僵时间长,容易感染杂菌,头部基本坏掉,影响了产量;菌丝生长期25℃恒温培养,体完全变硬时改20℃恒温培养,体硬化快,子实体分布均匀,长势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75.
蛹草拟青霉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草拟青霉cmily-02产虫草素得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以虫草素产量为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筛选出最优固体培养基为:大米粉2.0%、青稞粉0.5%、玉米粉3.0%、黄豆粉0.5%、粗麦麸30%、KH2PO3 0.05%、MgSO4 0.1%。从培养温度和干燥温度2方面,探讨了温度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得出产虫草素的最佳培养温度为28℃,最佳干燥温度为30℃。通过固体发酵条件优化,虫草素产量可达到1 850μg.g-1。  相似文献   
76.
枣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 《河北果树》2009,(5):54-55
1枣尺蠖 1.1危害状幼虫危害枣树嫩芽、叶片、花蕾、枣吊、新梢等绿色组织,发生严重时可将叶、芽全部吃光。 1.2防治措施1)挖越冬,捕捉幼虫。3月中旬前,在树干四周直径为100cm范围内,翻刨土层,  相似文献   
77.
对柞蚕在非产区的人工规模培育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解决好柞蚕的运输前提下,运用家蚕虫草成熟的培育技术,完全可以在非产区实现规模培育,而且,在培育工艺方面,主要是培育容器和培育管理,有了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78.
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sinensisYang在树冠上垂直分布的数量随树冠部位的上升而逐渐下降,水平分布以前一年生枝段虫口密度最高,前二、三年生枝段次之,当年生枝段最小。就南北方位而言,北侧虫口密度大于南侧。  相似文献   
79.
<正> 抽样技术是研究种群动态和实施害虫综合管理的技术基础之一,“准确,迅速,简便,经济”是抽样技术的要求标准。目前生产上对于油松毛虫种群的抽样技术一般采用以整株为抽样单元的简单随机抽样,由于分布于整个树冠,调查者很难准确计数树冠高层的数量,因而该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精度不高。笔者等曾分别进行过油松毛虫幼虫和种群的轮枝抽样研究,即通过组建某轮或某几轮枝条上栖息的虫口数与整株虫口数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来估计林分总体的虫口密度。在一定的林分条件,一定的种群密度阶梯下,轮枝抽样能够减轻工作量,提高抽样效率,并能达到较高的估计精度。但轮枝抽样模型参数值受虫口密度的影响极大,某一密度阶梯下建立的轮枝抽样模型,在预  相似文献   
80.
松毒蛾越冬蛹种群密度简易估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概率分布的公式法,Iwao的m-m分析方法,Gerrard和Chiang的阈限密度估计方法,以及经验曲线拟合方法,对松毒蛾越冬种群密度(m)与零频率(p_0)的关系作了研究,推导了几个用无虫频率估计虫口密度的公式。根据计算得出的零频率(p_0)和平均密度(m)的关系式,制作了p_0-m相关表,并对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抽样数量作了讨论。在林间抽样调查中,只需记载抽样单位有虫或无虫的资料,并计算出样本的零频率,即可从预先制备的p_0-m相关表中求出相应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