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72篇
  免费   727篇
  国内免费   1108篇
林业   1934篇
农学   2183篇
基础科学   936篇
  1611篇
综合类   17614篇
农作物   1452篇
水产渔业   3188篇
畜牧兽医   19568篇
园艺   4059篇
植物保护   562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610篇
  2022年   633篇
  2021年   743篇
  2020年   667篇
  2019年   908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584篇
  2016年   751篇
  2015年   1059篇
  2014年   2221篇
  2013年   2033篇
  2012年   2795篇
  2011年   3077篇
  2010年   3025篇
  2009年   3248篇
  2008年   3756篇
  2007年   3368篇
  2006年   3500篇
  2005年   3137篇
  2004年   2648篇
  2003年   2539篇
  2002年   1764篇
  2001年   1623篇
  2000年   1245篇
  1999年   811篇
  1998年   783篇
  1997年   579篇
  1996年   666篇
  1995年   620篇
  1994年   612篇
  1993年   456篇
  1992年   446篇
  1991年   491篇
  1990年   342篇
  1989年   447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3年   5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1.
冬季罗非鱼营养性疾病的探讨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有东 《淡水渔业》2001,31(3):35-35
罗非鱼属热带鱼类 ,其最适生长温度在 2 5~35℃ ,生存温度 15~ 37℃ ,而致死温度在 10℃以下。在我国南方地区 (特别是两广地区 ) ,冬季平均气温在 10℃以上 ,为罗非鱼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然而在冬季 ,许多地方还是发生了较大规模的鱼病和死亡情况。下面就南方地区冬季罗非鱼发病死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防治措施 ,以供参考。1 鱼病的流行情况与症状进入冬季 ,罗非鱼的死亡情况大多发生在气温骤然下降两、三天后 ,当气温又有所回升之时 ,其损失情况也各有不同。有些是集中大批量死亡 ,有些则是连续几天不断有死…  相似文献   
72.
医学家提出中国人补钙问题,已成为热的研究课题,作者从事年多珍珠粉食用机理的研究,提出了珍珠粉作为新型补钙剂的科学依据,以飨同行专家参考。  相似文献   
73.
由于饲养管理因素和母羊的疾病、繁殖器官机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母羊长期和暂时不能怀孕称为不孕症,该病严重影响羊的繁殖能力,降低了养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4.
研究新生仔猪的非肠道的和经肠的营养摄入,检测了总的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的需求量.但通过不同饲喂途径获取的支链氨基酸的最适比率还未确定。在这个研究中,利用氨基酸氧化示踪技术检测非肠道的和经肠的支链氨基酸的比率。给24头约克夏公仔猪提供含足够营养的氨基酸基础日粮5d。在6日龄和8日龄连续服用L-[1-^14C]-苯丙氨酸,试验前4h开始测定苯丙氨酸的氧化和动力情况。在第6d,  相似文献   
75.
中华绒螯蟹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关于河蟹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国内多数学者是根据河蟹蟹体组织蛋白质的组分,作为设计配合饲料蛋白质组分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河蟹对天然饵料的选择摄食习性,进行试验设计。徐新章等(1988)用20μm~40μm胶囊饲料饲养蚤状幼体,以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的成活率为分析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45%。韩小莲等(1991)根据幼蟹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以贻贝、糠虾、乌贼、玉米蛋白粉、黄豆粉为主要蛋白源,研究指出河蟹从大眼幼体至II期幼蟹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5%,幼体蜕皮时间短、…  相似文献   
76.
硼与动物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硼营养研究史早在1914年,Maze就发现了硼对玉米生长的影响。1923年,Warington证实了其他植物也需要硼。1926年,Sommer和Lipman证实,硼是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1931年,Brandeneurg在田间试验证实,甜菜的腐心病是缺硼的症状。1939~1944年,学者们试图用含硼155~163μg/g的日粮以诱发大鼠的缺硼症,均未获成功。1941年,Kent等报道成年人对硼的摄入量为10~20mg。1944年,Owen每日向乳牛日粮内添加硼砂20g,使牛奶含硼量由0.7ppm提高到3ppm以上。1945年,Skinner和McHar…  相似文献   
77.
几十年来,肉仔鸡与火鸡生长期的饲料都是通过蒸汽加工制成颗粒料,这种加工过程促进了鸡的生长且降低了饲料转化率。其中生长速度的提高是由于减少了因摄食而消耗的能量,因为与采食粉料的鸡相比,饲用颗粒料的鸡每天采食的餐数不变,但采食时间显著减少。当把颗粒料碾成末时,可以增加一些饲料原料中的有效养分,但却不能象原来那样提高家禽的生长速度。制颗粒饲料对倒料的代谢能(ME)的影响极少,但可以显著地提高用以生产的能量(净能,NE);另外,颗粒料不仅可以提高腹脂量与胴体脂肪含量,而且可以提高屠宰率及胸肌比重。此外,饲用颗粒料的鸡肌胃及一些肠道组织与体重的比例更低。通常家禽的颗粒料质量与稳定性差别很大。研究表明,颗粒料中每增加10%的破碎率,则饲料转化率上升一个百分点。近年来制粒技术的改进可以增加颗粒料的稳定性,可时减少微生物污染,另外,颗粒料因为含有更多的自效能,因而降低了每单位体增重所需的养分。因此,在采食量相同的情况理,饲用颗粒料的坞相对于饲用粉料的坞能获得更多的养分。实验表明,当饲料中蛋白质略显不足时,颗粒料对鸡具有更大的危害作用。另外,肉仔鸡饲用颗粒料时腹水症、瘁死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当然,后一种疾病可能是由于颗粒料的变化,而不是由于生长速度加快所致。简用颗粒料的肉仔鸡饲养至70日龄时,死亡率大大增加。目前,政府已批准了下一步的研究,以量化制颗粒料对营养需要的影响,同时探明为什么肉鸡饲用颗粒料时疾病更多而死亡率更高。(注:饲料转化率=饲料量/畜产品产出量)  相似文献   
78.
80年代以来,我省在家禽营养饲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另一特点是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的研究比例加大,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9.
饲料香味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翔 《饲料研究》2001,(12):21-22
中国饲料业和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饲料香味剂在饲料工业和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研究饲料香味剂的发展状况和应用技术,对提高饲料质量,推动饲料工业的发展,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饲料香味剂(Feed flavor)又称饲料风味剂,它属于非营养性添加剂,是根据不同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征和采食习惯,在饲料中改善饲料香味,从而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动物采食量,提高饲料品质而添加到饲料中的一种添加剂。它一般由醛、酮、酯、酸等具有挥发性的芳香原料组成。通过香味剂散发出来的浓郁的香气,感染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