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姚有根 《蚕桑通报》2000,31(2):24-25
调查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防治桑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提出了合理搭配用药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72.
以羊角月牙藻、四尾栅藻、斜生栅藻、普通小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5种绿藻作为供试生物,用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其进行96 h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5种绿藻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但不同藻类对不同农药的敏感性不同,四尾栅藻对速灭威、叶蝉散较为敏感,普通小球藻对这6种农药均较敏感,而蛋白核小球藻对6种农药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73.
随着1947年对硫磷的发明,世界进入了有机磷农药的工业化时代。而在中国,农药工业起步较晚,1957年天津农药厂有机磷农药生产车间的投入使用,是中国进入有机磷农药时代的标志。在当时的条件下,农药工业遍地开花,大量生产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中国农业生产,尤其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部分杀虫谱广、应用范围大、见效快、杀虫效果好、使用成本低、生产难度小的有机磷品种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74.
为了寻找新的高效的Strobilurin类杀菌剂,以1-取代基-3-三氟甲基吡唑啉-5-酮与N-甲氧基-N-(2-溴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反应,合成了系列新型N-甲氧基-N- 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化合物 (IV1~IV13) ,其结构经IR、1H NMR、LC/MS及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在50 mg/L下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白粉病病菌Erysiphe graminis等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如 IV13 对稻瘟病菌P.oryzae 的抑制率达94.0%.  相似文献   
75.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阿维菌素混配防治甜菜夜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9%杀虫威·阿维乳油、15%杀虫威·阿维乳油、15%丁硫克百威·阿维乳油、20%异丙威·阿维乳油、20%灭蚜威·阿维乳油1 000倍液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幼虫,其药后1-7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2.13%-90.05%、75.97%-83.50%、70.58%-78.71%、74.50%-82.28%、77.59%-83.97%。  相似文献   
76.
本文建立玉米粉中几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以LC-FlorisilSPE小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柱后衍生化法系统、荧光检测器检测。方法对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最低检出浓度在0.0032~0.0044mg/kg,回收率在82.5%~97.3%之间,变异系数在均<6.2%。  相似文献   
7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的氨基甲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色谱柱,以甲醇:水(V/V)=80:20混合液为流动相,在不同的波长下测定吸收值;通过测定常见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荆的残留量,结果该法精密度高.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78.
《植物医生》2005,18(3):38-38
涕灭威aldicarb,别名铁灭克,是抑制昆虫胆碱酯酶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作用,能被植物根系吸收.传导到植物的上部各组织器官。可防治蚜虫、螨类、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食叶性害虫.对作物各个生长期的线虫有良好防治效果.同时可防治昆虫为媒介传播的多种病害。涕灭威速效性好.一般在施药后数小时即能发挥作用,药效可持续6~8周。撒药量过多或集中撒布在种子及根部附近时,  相似文献   
79.
纪明山 《新农业》2006,(5):41-42
近20年,辽宁稻田杂草的防除经历了由人工除草到农具除草再到化学除草的历程。1985年化学除草面积392万亩;1986年515万亩,以后呈逐年递增。现阶段水稻田除草剂以酰胺类和磺酰脲类为主,其他还有苯氧羧酸类、氨基甲酸酯类、嘧啶水杨酸类等。在生产中以二元复配制剂居多。  相似文献   
80.
竹醋液对黄瓜育苗基质和苗期根圈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