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1.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与乙酰胆碱酯酶共价结合,从而抑制其正常的生物活性,但此类农药的无节制使用导致其大量残留于生态环境中,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生存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作者基于量化反应性指数,采用遗传/偏最小二乘法,对氨基甲酸酯与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方程的决定系数 (R2) 均在0.8以上,采用留一法和自举法交叉验证的R2均在0.7以上;一致性模型的R2为0.823,均方根误差为0.369,获得了较好的预测模型。同时发现,量化反应性指数的引入有效增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和验证氨基甲酸酯与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机理。本文所得到的模型可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活性预测和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12.
为解决新疆盐碱土壤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问题,从长期连作棉田中富集培养得到降解克百威的菌群。分析该菌群结构组成信息,利用多种培养基从中分离碱性条件下降解克百威的相关菌株,并从中筛选出能够耐受和高效降解克百威的菌株后,初步分类鉴定和测定这些菌株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克百威降解菌群在门分类水平上主要由Proteobacteria(88.24%)、Bacteroidetes(11.47%)组成;在属分类水平,丰度最大的依次为Pseudoxanthomonas(54.30%)、Hyphomicrobium(13.98%)、Hydrogenophaga(3.32%)、Aquamicrobium(3.13%)等,微生物网络构建结果也与此相同。从该降解菌群中共分离出细菌71株,其中菌株KJ71和KJ74能够耐受高浓度克百威,并在pH为8.0的基础无机盐培养基中,当接种量为1%,120r·min-1摇床培养72 h时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KJ71为Rhodococcus、KJ74为Paenibacillus;进一步研究表明,菌株KJ71和KJ74在72...  相似文献   
313.
【背景】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2016年以来迅速扩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目前已入侵我国27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化学防治是草地贪夜蛾的重要应急防控措施,经过几年的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防治策略的有效性。其发生范围持续北扩,而目前2020—2021年国内不同种群及长城防线种群抗药性现状以及年度间变化性研究较少。【目的】 明确我国不同区域种群(包括长城防线)的抗药性现状与差异,为草地贪夜蛾防控的科学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采集13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样本,通过对单头样本杀虫剂靶标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2020—2021年采自13省(自治区、直辖市)47市(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362头个体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双酰胺类杀虫剂靶标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草地贪夜蛾部分个体在氨基甲酸酯类药剂靶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基因ace-1上存在突变,种群有6种ace-1基因型。ace-1基因检测到A201S和F290V位点突变;其中A201S均为抗性杂合突变,突变频率为8.4%;F290V为14.9%的抗性纯合突变和25.7%的杂合突变,未检测到G227A位点突变。重点防范区F290V位点突变频率高于迁飞过渡区和周年繁殖区,而在A201S位点突变频率均低于两区。长城防线、黄淮海阻截攻坚带、长江流域以及西南华南监测防控带ace-1基因突变频率均较高。A201S和F290V突变频率在2021年均较2020年种群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靶标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基因vgsc和双酰胺类药剂靶标鱼尼丁受体(ryanodine receptor)基因ryr均未检测到靶标基因突变。【结论】 草地贪夜蛾种群氨基甲酸酯类靶标基因已发生较高频率的突变,说明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已产生较高水平的抗药性,在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中应尽量减少使用。本研究显示草地贪夜蛾拟除虫菊酯类和双酰胺类杀虫剂靶标基因尚未检测到突变,这两类杀虫剂可与其他作用机制药剂科学轮换用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控,鉴于目前已检测到这两类药剂的靶标基因突变个体,以及其国内近缘种甜菜夜蛾对这两类药剂存在较为普遍的杀虫剂靶标基因突变等情况,今后应开展草地贪夜蛾在室内外药剂高选择压力下以及寄主变化对主要防控药剂的靶标基因突变的影响,并加快抗药性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研究。  相似文献   
314.
针对氨基甲酸酯农药的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专用乳化助剂,其制备工艺过程为:混合烷基酚与环氧乙烷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烷基酚聚乙氧基醚,再与异氰酸甲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乙氧基醚氧基甲酸酯。研究了其制备影响因素,测定了其表面活性性能,并采用该乳化剂配制了30%叶蝉散和40%速灭威乳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