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常用农药的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2.
农药混用要讲科学 农民朋友为了方便和节省人工,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经常会把几种农药混在一起施用。但农药的混用不能盲目,应遵循以下科学原则。 1.混用的农药不能起化学变化. (1)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杀虫剂和二硫化氩雉甲酸衔生物杀菌剂(福美双、代森锌、代森锰锌等)农药碱性条件下会分解,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大口径毛细管柱容量大,柱效高这一特点,用有机溶剂提取、凝结净化和硅胶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净化,以OV-101大口径石英毛细管柱为分析柱,对敌敌畏、速灭威、叶蝉散等十余种农药在蔬菜中残留的多种组分进行测定,其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最低检出浓度低于联合国卫生组所规定的最大残留量2-3个数量级,满足了对食品中农药多种残留组分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04.
合成了碳酸酯类化合物23个和苯氨基甲酸苯酯类化合物7个。杀螺初筛试验发现,8个碳酸酯化合物具有杀螺活性,其中,化合物I1和I11,10ppm的杀螺率为100%和96.7%。碳酸苯酯的苯环上,用硝基或3个以上的氯原子取代,有利于增强该类化合物的杀螺作用。杀螺效果较好的三氯苯碳酸酯改变成同电异素体类似物,苯氨基甲酸酯后,杀螺作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5.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氨基甲酸酯是在甲酸酯类化合物中,将连接于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是40年代后期人们在研究毒扁豆生物碱中发现的。此后,进行了类似物的化学合成和毒性研究。几十年来世界上合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很多,但商品化的只有40来个,其中真正大吨位生产的品种也不过10来个。从国外农药销售情况看,占整个杀虫剂的1/4左右,仅次于有机磷,可见它的重要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杀虫范围虽不及有机氯和有机磷杀虫剂广泛,但却有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6.
丙森锌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广谱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可广泛用于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大白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葡萄霜霉病等多种农作物病害。自1998年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首先登记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产品以来,截止到2006年6月底,共有国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缩短用于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的酶抑制分光光度法的检测时间对抑制时间为10min时的最适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最适条件确定标准,即保证酶的活性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的基础上(0.1333min-1≤k1≤0.2667min-1[1]),选择抑制率(以甲胺磷为抑制剂)最高时的温度和pH值作为最适条件。确定了抑制时间为10分钟时的最适条件为:抑制温度47.0℃,pH值为7.7。进而在此最适条件下确定了新的检测结果判断标准:当酶抑制率≥58%时,蔬菜中含有某种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为阳性。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茶树油清除果蔬农药残留的效果,该试验选取豇豆为供试材料,以不同浓度的茶树油和水溶性茶树油等清洗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豇豆内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残留量,计算农药清除率。供试7种农药中,水胺硫磷、马拉硫磷、氧乐果、三唑磷、毒死蜱、氯氰菊酯和速灭威在豇豆中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0.395、1.690、6.524、10.719、0.160、12.104和23.057 mg/kg。茶树油处理后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油具有清除残留在豇豆中农药的能力,清除效果随茶树油浓度增加而增强;清除有机磷类农药效果较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明显。茶树油比去离子水、市售果蔬农残清洗剂清除农药残留效果显著,同时,相同浓度的水溶性茶树油比相应茶树油清除农药残留能力强。0.8%水溶性茶树油清除效果最佳,清除率分别为水胺硫磷80.48%,马拉硫磷94.54%,三唑磷82.79%,毒死蜱84.58%,氧乐果72.20%,氯氰菊酯80.51%,速灭威72.21%。通过研究结果可知,茶树油可作为有开发前景的果蔬清除剂。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构建表达家蚕乙酰胆碱酯酶(BmAChE)的毕赤酵母菌株,实现BmAChE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并对其活性进行分析。【方法】从家蚕头部提取总RNA,经RT-PCR反转录成cDNA,通过PCR扩增出家蚕乙酰胆碱酯酶基因bmace并进行序列测定。采用PCR及重叠延伸PCR去除原bmace中的信号肽和疏水肽,并对序列中存在的2个A+T富含区进行同义密码子替换的改造。将改造后的bmace与表达载体pPIC9K连接,转化毕赤酵母GS115,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以Ellman法测定酶活力,毒扁豆碱和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试验分析重组BmAChE(rBmAChE)的生物活性。【结果】改造后的bmace经重组毕赤酵母菌株分泌表达了1个分子量约为70 kD的蛋白,具有AChE活性,酶比活力约为1 187 U•mg-1。抑制试验显示,该rBmAChE能够被毒扁豆碱强烈抑制,并且可被皮蝇磷等10种有机磷农药和克百威等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最低抑制浓度IC50值可达2.78×10-10 mol•L-1。【结论】成功构建分泌表达BmAChE的毕赤酵母菌株,其表达了具有良好活性的rBmAChE,可用于进一步制备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快速检测分析制剂。  相似文献   
110.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适体筛选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构建1个长度为91个核苷酸、内含30个随机序列的单链DNA(ssDNA)文库,运用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以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混合药剂作为靶分子,基于核酸分子与靶分子结合时构象会发生改变的原理,分离与靶分子结合的适体,并利用碱裂解法制备ssDNA次级文库.此方法优点在于不需要对农药小分子进行改造.经过9轮循环筛选,对氨基甲酸酯类混合农药的筛选效率从0.70上升到13.32,获得了有特异性的适体.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非改造型农药小分子适体筛选的新方法,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