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0篇
  63篇
综合类   385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广西百色利用独特的气候资源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目前已形成三大蔬菜种植区,种植面积逾10.22万hm2,农民每667m2纯收入达1466.70元,为革命老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问题、新形势,百色蔬菜产业如何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河南省冬小麦生育期气候资源的时空特征及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利用河南省17个国家气象站点和16个长期物候观察点数据以及18个地级市历史产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插值法分析了河南省近20年来冬小麦生育进程、生长季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以及各地级市冬小麦产量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生育期温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夜间升温明显,全生育期平均温度增加趋势为0.067℃·a-1.空间上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上升最明显的是中部地区,升温幅度最高分别达到0.09和0.13℃·a-1;最高气温上升最明显的为西部地区,升温幅度为0.1℃·a-1.生育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南部地区减少最明显,其次是中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减少幅度为2.5~3.5 mm·a-1.冬小麦全生育期天数2000年后比20世纪90年代缩短4d,主要表现为营养生长期缩短.空间上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缩短的天数和生殖生长期延长的天数从北向南递增.产量与气候因子非线性分析表明,西部地区冬小麦产量与生育期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呈负相关,温度升高1℃,减产可达8.0%以上.最低温度升高导致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减产.降水对各地区历年产量变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3.
利用陇南盆地的两当县、徽县、成县和康县气象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取统计分析和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徽成盆地适宜栽桑养蚕的优势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徽成盆地气候资源优势明显,极利于桑树的生长发育和桑蚕的产业化养殖,是栽桑养蚕最适宜的气候区之一。温润的气候和较长的无霜期为多茬蚕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对其他林果类经济树种,春季晚霜和春旱伏旱及秋季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对桑树的影响相对要小。  相似文献   
64.
和田绿洲水文气象要素分形特征与R/S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和田绿洲半个世纪(1954-2003年)以来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应用Kandell秩次相关检验法进行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气温、蒸发的增加趋势显著,降水、相对湿度与河川径流量存在不显著的减少趋势。R/S分析结果表明,绿州内各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具有持续性,但不同季节的持续强度不同,降水和相对湿度的持续强度夏季大于冬季,其余表现为冬季大于夏季。分形结果显示,各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的趋势性和复杂程度不同,其中玉龙喀什河径流量〉喀拉喀什河径流量〉相对湿度〉降水量〉平均气温〉蒸发量,即绿洲径流变化的趋势线最不明显,也最复杂。研究结果对了解绿洲气候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及预防灾害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5.
广东省气候干湿状况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及区域性水分平衡、干湿状况及其时空特征将发生变化,有关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区域水分循环及干湿状况的变化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该地区1954—2005年逐日潜在蒸散量,采用国家标准(BG/T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推荐的相对湿润度指数(MI)对全省进行干湿状况评价,分析降水量、潜在蒸散和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东总体较为湿润,但干湿状况空间分布不均。MI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降水一致,即以恩平、龙门和海丰为三个相对湿润中心。(2)MI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呈明显的汛期、非汛期特征。(3)春季和秋季平均MI均呈纬向分布,但变化趋势相反:春季干旱南部重于北部;秋季干旱北部重于南部。全省秋旱重于春旱。(4)近50a来MI呈缓慢减小趋势,即广东地表干湿状况总体呈缓慢暖干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调整种植区划和农业生产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定量评估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的生产能力,分析天然打草场的退化程度,明确气候因子对打草场生长过程的影响。【方法】 利用Miami和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2000—2017年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气候生产潜力,并结合近18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MOD17A2H)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7年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实际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均随降水增加呈上升趋势,天然打草场18年平均实际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分别为295.24和557.79 g C·m-2·a-1。按不同草地类型分析,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潜力均以草甸草原最高,分别为589.68 g C·m-2·a-1和349.78 g C·m-2·a-1,山地草甸的气候生产潜力最低,为518.72 g C·m-2·a-1,而实际生产潜力以典型草原最低,仅为269.52 g C·m-2·a-1。从变异系数来分析,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力均以草甸草原最稳定。从年际变化率分析,草甸草原的气候生产潜力的上升速率最高,为6.30 g C·m-2·a-1,实际生产力以山地草甸上升速率最高,为4.44 g C·m-2·a-1。实际生产力对降水的响应高于温度,其中95.88%的打草场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呈负相关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5.70%,且不同草地类型的实际生产力均与降水在P<0.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天然打草场气候生产潜力呈由西向东递增的地带性规律,而实际生产力受水热条件的影响,以大兴安岭为中心向东西两麓逐渐递减,其对降水的响应高于温度,水分条件是该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年均气候资源利用率的分布规律与实际生产力相同,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为55.09%;以草甸草原打草场的气候资源利用率最高,高达60.34%,同时也是退化速度最高的草地类型。  相似文献   
67.
68.
本文根据宁武县芦芽山毛尖茶生产的实际情况,利用宁武县2008—2017年近10年的温度、日照时数以及降水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宁武县芦芽山发展毛尖茶的适宜气候资源,并提出了宁武县芦芽山毛尖茶生产发展建议,以期为不断提升宁武县芦芽山毛尖茶的产量与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目前,制约贵州省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例如,人均占有资源和农牧业商品生产的水平低,传统畜牧业比重大,向现代畜牧业转型速度慢等。但也正因此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加之特殊的生态环境、良好的气候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与人力资源为发展优质畜产品创造了条件。所以,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和优势,从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狠抓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黔江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表明该地区冬春严重气象灾害少,热量较充足,土壤墒情好,冬小麦播种适温范围大,幼穗分化期时间长,有利于小麦、油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水稻适宜栽秧期正是本区降水最多的时期,夏旱少,栽秧水有保障。因此可利用该地区气候优势,大力开发“两冬”,以促进贫困山区黔江的粮食生产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