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1416篇
农学   119篇
基础科学   286篇
  544篇
综合类   1963篇
农作物   138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561篇
园艺   899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做好山地玉米的种植与栽培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山地玉米的种植技术推广"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玉米品种的选择着手,就如何切实做好山地玉米的高产种植与栽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提高,农业观光项目正在迅速蔓延开来,但大多数农业观光园区都是在以前基地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改造和建设,无论风格和格局也都趋于雷同.该文以贵州六盘水市为例,对其山地农业观光园规划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发挥山地特色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加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理念的贯彻与实施,实现建设生态观光农业的新模式,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明确露营活动对山地草甸植被的影响程度,运用典型样地法对武功山景区露营基地的草甸植被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露营活动对山地草甸植被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而且不同区域的草甸植被,因承载的活动不同,露营活动强度也不同,其干扰程度也存在差异。受露营活动干扰后,草甸植被的外观特征变化较大,盖度减少率(CR)、高度减少率(HR)、植物区系组成变异度(FD)以及干扰指数(IVI)均明显增加;同时,草甸植被的多样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山地草甸的多样性指数(H')明显增加,均匀度指数(E)也略有增加,优势度指数(C)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覆膜方式对山旱地油菜收后复种架豆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模式架豆王植株性状最优,生育期0~40 cm土壤含水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为151.03 kg/(mm·hm2),较半膜平铺提高了34.26 kg/(mm·hm2);折合产量为23 125.0 kg/hm2,较半膜平铺增产21.92%。全膜双垄沟播可作为天水市山旱地油菜收后复种架豆王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在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参数设计对该区域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前后田块特征及土壤特性上,缺乏对其最基本工程设计参数的研究。因此,明确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参数设计的技术要点对该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方法】以重庆山地丘陵区2010—2015年间实施的28个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对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参数及其对耕作田块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1)选址方法:地形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为禁止建设区,地形坡度在25°以下的区域为有条件建设区,其中,15°以下的区域为重点建设区。在地形坡度6°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区域(类型区A)重点布设条田与缓坡地;在扣除类型区A的基础上,地形坡度15°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过渡区域(类型区B),条田、梯田、梯地及缓坡地均可布设;在扣除类型区A和B的基础上,地形坡度25°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区域(类型区C)主要布设梯田与梯地。(2)工程设计参数:条田、梯田、梯地及缓坡地的田块长度宜分别设置为50—200、50—200、30—200及50—300 m;田块宽度宜分别设置为30—100、10—30、5—20及50—100 m;条田与梯田的田面坡度均为0°,梯地与缓坡地的田面坡度宜分别小于10°与6°;条田及缓坡地的田坎一般均可采用夯砌土坎,但如果其土壤特性不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时,亦可采用条石或块石为主材进行修筑。而梯田与梯地则可分别采用浆砌条石与干砌条石,但如果区域内条石匮乏,其运输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以满足工程稳定性为前提,亦可采用浆砌块石或夯砌土坎。(3)对田块特征的影响:耕作田块修筑工程打破了原有田坎,将原本分散、细小及不规整的田块进行合并与再规划,最终组合形成面积较大的、形状规整的、分布相对集中的耕作田块。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实施后,田块平均规模从0.23 hm~2提升为0.63 hm~2,提升了1.79倍;田块形状指数从18.02降低为10.22,降低了7.80;田块密度从7.09个/hm~2降低为3.35个/hm~2,降低了3.74个/hm~2;田块面积的Moran’s I指数从0.1937提升到0.3501,提升了0.1564。【结论】依据地形坡度与最小耕作田块修筑单元,可将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建设为条田、梯田、梯地及缓坡地4种类型,能够显著地改善山地丘陵区耕地破碎化现状,有效地促进该区域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其工程设计除依据考虑地形、水文及土壤特性外,更应注重就地取材,降低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996.
地形因子是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格局有着直接作用。以乌江北源2000年、2005年和2010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高程、坡度、地形位指数3个指标,分析了山地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地形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反映了山地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特点;(2)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特征明显。耕地、建设用地、水域用地在低地形梯度上有明显分布优势。林地、未利用地分布优势在高地形梯度上;(3)耕地、建设用地优势分布主要受坡度梯度的影响,高程梯度决定了水域用地的分布,这与其他平原、丘陵地区有所不同。地形因素是山地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其他社会、经济、人文因素都对该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转变起到推动作用。在对山地流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保障河流源区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对闽北山地坡位对湿地松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湿地松幼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中坡和下坡湿地松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大于上坡;不同坡位上湿地松幼林的林分生物量为下坡(9 522kg hm~(-2))中坡(7 137kg hm~(-2))上坡(6 266kg hm~(-2));不同坡位上湿地松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不同,其中中坡对氮、磷的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上坡和下坡,下坡对钾、钙、镁、铁的利用效率高于上坡和中坡。  相似文献   
998.
山地城市老旧街区雨水径流排泄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其特定的环境因子与雨水径流的关联性分析入手,通过分析现状街区内雨水径流排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与之相关的环境因子特征,阐述了在街区层面基于低冲击理念下的可持续雨水径流调控改造策略,为山地城市街区尺度下的可持续雨洪管理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覆膜方式对山旱地油菜收后复种架豆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模式架豆王植株性状最优,生育期0~40 cm土壤含水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为151.03 kg/(mm·hm~2),较半膜平铺提高了34.26 kg/(mm·hm~2);折合产量为23 125.0 kg/hm~2,较半膜平铺增产21.92%。全膜双垄沟播可作为天水市山旱地油菜收后复种架豆王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CASA模型对秦岭山地植被净第一生产力(NPP)进行了模拟估算。结果表明:2000~2013年秦岭山地植被年均NPP为833.87 g C/(m~2·a);不同类型植被的NPP表现为栽培植被草丛草甸针叶林灌丛阔叶林;各季植被的NPP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秦岭山地植被NPP与当月气温及前1个月、2个月、3个月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受当月气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