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397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60篇
  88篇
综合类   731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694篇
园艺   151篇
植物保护   1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蜂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9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2003年间,作者为2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蜂疗.其中男28例,女1例;20—30岁9例,31—40岁11例,41岁以上9例;早、中期18例,晚期11例,获效的25例中,经蜂针治疗3—5个者11例,占37.9%,蜂针5个月—1.5年者9例,占31%,坚持蜂针1.5年以上者5例,占17.2%。另4例治疗中断,作为无效病例,占13.8%。蜂针治疗不仅看近期效架,特别要注重远期疗效,坚持蜂钊治疗300次左右者,能标本兼治,在经济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蜂针并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患者进行蜂疗时,应鼓励患者坚定信心,坚持长期治疗,定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02.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营养不足空壳率高.要提高花生产量,需采取以下措施: 一、中耕除草 及时中耕除草松土既利于花生根系生长,又可以促进果针入土结果.  相似文献   
103.
廖子俊 《中国蜂业》2007,58(5):35-35
我老伴69岁,身子板硬朗,动作稳健,外出办事总是以自行车代步。去年5月,她为了避让汽车,下自行车时没站稳,右脚外侧韧带受损伤.整个踝关节红肿得像包子一样,痛得十分厉害,跪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儿子把她背回家后找来红花油擦了几次,肿胀消了些,疼痛依然如故,还是不能用力着地。看到这个情景,我决定改用蜂针治疗。试针之后,我便直接用蜂螫了她两针,一针刺太溪穴,一针刺剧痛点。谁知效果竟出乎意料,不到两个时辰,她就试着下地慢慢走路了,虽然还有点疼,但完全可以坚持住。第二天出门,她又能跟往常一样骑自行车了。我趁热打铁,三天之内对那两个穴位连续蜂螫两次。后来她扭伤的踝关节一点也不痛了,红肿也全部消失了。整个治疗过程只不过5天。老伴感到喜出望外,兴奋地说:小小蜂针止痛这么灵,我左脚的那处老伤也有望治好了。  相似文献   
104.
吴新新 《蜜蜂杂志》2006,26(2):32-32
近年来,经本人采用蜂针疗法配与第二掌骨按摩治疗功能性痛经l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0例,年龄15 ̄40岁,病程1 ̄5年,平均年龄32岁。2治疗方法初诊患者先询问病史,排除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痛经病例。首先在大椎上做皮试点,取1只中蜂或意蜂均可,直刺在该穴位上,并立即将蜂针拔出,待20m in左右观察反应的情况,如局部红肿直径小于5cm且无全身不适,方可接受治疗。在蜂针螫刺时,配合在第二掌骨病区的反应点上蜂针直刺,未在反应点上螫刺时,先按摩该病区反应点100次左右,然后直刺按摩点上,特别对月经来潮前发作的病例,有见…  相似文献   
105.
106.
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准确反映土壤有效性,表征土壤质量变化,是探索可持续草地管理措施的关键指标之一。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围封、放牧和刈割野外控制试验,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发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SOC含量表现为围封>刈割>放牧,其中围封区和刈割区土壤SOC含量显著大于放牧区,围封区与刈割区土壤SOC含量差异不显著,在土壤活性有机碳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表现为放牧>围封>刈割。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均表现为围封>刈割>放牧,围封区与刈割区土壤MBC和土壤ROC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大于放牧区。土壤MBC、ROC和SOC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ROC和土壤MBC与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围封与刈割有利于土壤SOC、MBC、ROC的提升,放牧对土壤DOC有一定累积作用。围封和刈割增强了土壤SOC的稳定性,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不同养分处理对大针茅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图牧吉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施有机肥、施化肥、放牧和对照(无管理措施)对草原种群特征及产草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比较对4个处理下的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不同处理对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的影响程度不一。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化肥和放牧处理均提高了羽茅的重要值,化肥处理达到了显著(P<0.05)水平;而大针茅和毛秆野古草的重要值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一定程度上,有机肥处理提高了草群高度,而化肥和放牧处理降低了草群高度。草群盖度变化数据显示,与对照相比,化肥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草群盖度,而有机肥和放牧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草群盖度。产草量变化情况表明,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均提高了产草量,化肥处理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而放牧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鲜草产量。[结论] 有机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羽茅的重要值、草群高度和产草量;化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羽茅的重要值、草群盖度和产草量。  相似文献   
108.
大别山五针松,是上世纪50年代在安徽大别山区腹地首次被发现的松属(Pinus)新种.这种松叶五针一束的松树,在长江中下游北岸已极为稀少,难得一见.科学鉴定大别山五针松随即成为安徽林学界的一项重要科学研究成果.从树种发现到标本采集、送样鉴定,直到正式命名的整个过程,几经反复核实、比较及研究,以严谨的科学论证,将一个深山野生、不为人知的"奇异松树",最终确定为松属中重要的新物种.同时,这也受到生物学、林学、植物分类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9.
大别山五针松嫁接繁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五针松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为保存和发展这一树种,采用短穗砧顶劈接繁殖效果很好,成活率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110.
马尾松人工中近熟林冠下套种阔叶树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宗垲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65-68,81
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1959年营造的马尾松人工林内,分别于1984、1990、1991年套种阔叶树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效果最好,15年生时,闽粤栲平均胸径达15.4 cm,平均树高达16.4 m,蓄积达到171.70 m3.hm-2,显著地增加了林地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闽粤栲是福建乡土树种,适应性广,较为速生,可用于中、近成熟马尾松林的套种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