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16篇
  35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41.
园林的审美是一个综合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全面领悟的综合过程,园林的内涵与本质、风格与情趣、诗情与画意皆围绕着人们的感官层层展开与递进。文章以声境为出发点,通过中国古典园林与听觉美感关系的研究、声境于园景中表达方式的探索,声元素与园林意境融合的挖掘,从而总结听觉美于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情趣中的特色。  相似文献   
542.
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瑞成  吴景贵 《土壤学报》2018,55(3):774-782
采用连续2年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颗粒型秸秆(KL)、正常秸秆(JG)、牧草(MC)以及羊粪(YF)4种有机物料处理对试验地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强度、三种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生物学性质与测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物料处理(CK)对比,施用有机物料的JG、MC、YF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呼吸强度、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但差异不明显。同种有机物料不同形态之间差异显著,颗粒秸秆效果优于正常秸秆,颗粒秸秆与CK相比,提高了39.45%的土壤细菌、50.28%放线菌、89.91%真菌数量、63.21%和46.02%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呼吸强度提高46.22%,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8.03%,转化酶活性提高23.22%,纤维素酶活性提高79.32%,增产130.6%。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与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具有相关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呼吸强度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具有相关性,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与穗长和千粒重表现出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原生盐碱地改良前期,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作用效果相似,但同种有机物料不同形态其作用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43.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原生植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自然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原生植被,对原生植被的群落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类型、分布及其格局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原生植被种类丰富,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其群落结构处于相对稳定和旺盛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44.
濒危植物夏蜡梅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小尺度范围内濒危物种夏蜡梅种群的遗传分化,保护和恢复夏蜡梅种质资源,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镇的5个夏蜡梅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12个引物对夏蜡梅5个种群10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8个,总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7.31%,平均为25.03%.夏蜡梅总Shannon指数(I)为0.268 9,平均为0.148 8;总Nei指数(h)为0.174 5,平均为0.102 8.P、I、h均表明夏蜡梅总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种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47.0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52.9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种群内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均很明显.夏蜡梅种群间基因流较低,为0.717 3,显示夏蜡梅种群间的基因流动部分受阻.5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05 1,根据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结果为生境相似的种群聚在一起.夏蜡梅种群间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主要是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微生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5.
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标记基因构建复制缺陷型慢病毒载体生产病毒,以病毒感染不同来源、不同分化特征的细胞,并进行鸡囊胚注射,观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类型细胞中均可检测到EGFP较高水平的表达,其中在HeLa、293FT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约1×10^8TU·mL^-1(TU:转染单位),在C127细胞中为5×10^7TU·mL^-1,在鸡胚胎成纤维细胞(CEF)中约为1×10^6TU·mL^-1,病毒在鸡原生殖细胞(cPGC)中转染效率最低为1×10^2TU·mL^-1。病毒的感染可引起细胞表型的不利改变。用该病毒载体注射鸡囊胚获得了可直接活体观察绿色荧光信号的转基因鸡,转基因效率约53%;外源基因在鸡体不同组织如表皮、消化道等器官中检测到不同水平的表达,并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46.
[目的]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为荔枝蒂蛀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依据广西南宁市日出日落时间及荔枝蒂蛀虫常住地光照强度,在室内条件下研究6个光照时长及8个光照强度处理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夜晚亮灯,调查荔枝落地果及树上果的蛀果率变化.[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全亮(24 h光照)条件下荔枝蒂蛀虫产卵前期为10.67 d,显著长于其他处理(2.00~4.67 d)(P<0.05,下同),卵期为1.33 d,显著短于其他处理(9.67~12.33 d),每雌产卵量为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在6:00—19:00光照强度500 lx、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10~900 lx时,荔枝蒂蛀虫产卵量为每雌0~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夜晚光照强度为70~130 lx和2~70 lx时的荔枝蒂蛀虫平均蛀果率分别为2.91%和3.65%,均显著低于常规处理(25.87%).[结论]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挂灯,每日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2~70 lx的光环境可有效抑制荔枝蒂蛀虫产卵,进而极大降低荔枝蒂蛀虫蛀果率,可作为荔枝蒂蛀虫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7.
不同光环境下香樟、猴樟苗木的生态适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100%、80%、47%、23%4种人控光环境处理香樟、猴樟2年生苗木,结果表明,相对光强80%最有利于香樟、猴樟苗木生长,其苗高、侧枝长度、生物量都达到最大。地径生长则随着光强的减弱而逐渐减小。试验证明,两树种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有一定差异,猴樟和香樟均属于中性偏阳树种,猴樟比香樟稍喜光,而香樟的耐荫性比猴樟强。两树种对光照的适应策略相同,强光下苗木将生物量相对多地分配到地下根系生长,弱光下则将生物量相对多地分配到地上部分。不同光环境下香樟、猴樟苗木的生理响应表现为,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日进程曲线岭型改变,峰值出现时间不一,其日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差异较大,叶绿素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48.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独特价值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其巨量化和价值多元的态势和特征,被赋予“信息富矿”的角色;着眼数字档案馆资源建设,其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整合原则和途径等因素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49.
  目的  研究间伐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人工林林下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根、茎、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为人工林林分结构优化和林下幼苗更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间伐后3 a栓皮栎人工林灌木层荆条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质量分数、茎干物质质量分数、总根长、比根长等结构性状,以及植株各器官全氮、全磷、全钾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等化学性状的差异性,研究植物功能性状与林下光环境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关系。  结果  间伐后荆条地上部分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叶总有机碳、叶面积、比叶面积、叶有机氮、茎总有机碳)和地下部分植物功能性状指标(总根长、根体积、根生物量、根总有机碳)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散射辐射是影响荆条叶结构性状的主要因子,林下直射辐射通量、光合有效辐射和太阳总辐射时间是影响叶化学性状的关键因子,茎功能性状主要受林下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共同作用。总根长、比根长和根有机碳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荆条根功能性状的关键因子。  结论  间伐能显著促进栓皮栎人工林下荆条叶和根功能性状的发育,对茎功能性状的影响较弱。图1表6参31  相似文献   
550.
在系统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地境及根群的认识,运用系统论中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和探讨了地境稳定层概念。地境稳定层对物种的生境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更客观地表征植物物种的生存条件,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