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篇
林业   4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河南省三门峡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总面积10496km^2,其中“四荒”(荒山、荒坡、荒沟、荒滩)面积18.37万hm^2。这不仅是一笔宝贵的农业后备资源,更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环境基础。为了加快全市“四荒”资源开发步伐,2008年12月12日,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专门召集发展改革、财政、税务、水利等14个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征求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2.
《茶世界》2011,(4)
白鹤沐浴,沸水洗杯有讲究;观音入宫,落茶杯中有分寸;悬壶高冲,茶叶转动有节奏;关公巡城,来回注水有韵律;韩信点兵,滴水入杯有把握;鉴赏汤色,清澈明亮有好坏;品啜甘霖,边喝边闻有赞叹……  相似文献   
43.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地形地貌复杂,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温度适宜,光热资源充足,环境条件优越,绝大部分地方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三门峡市果、牧、林、菜、烟、菌、药、草八大农业支柱产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定标准,搞宣传,抓监管,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和产地认定。  相似文献   
44.
科技基础条件是指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研究与开发)的物质与信息保障等基础保障设施。林业和园林业的科技基础条件,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科研基地与设施、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数据与文献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生物种质资源及标本、科技网络平台等硬件和与之相关的资源共享制度、专业化队伍中三方面组成。三门峡市林业园林科技基础条件经多年建设,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总体上依然十分薄弱,总量小、种类缺、更新慢、投入少。  相似文献   
45.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推动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跨越的巨大力量,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关键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市场和环境的制约,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公共媒介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将影响到消费者利益和一个地区的声誉,而且还会对整个行业和产业构成威胁,甚至带来灾难性、毁灭性打击。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压力重大。近几年,三门峡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该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突出苹果产业,提升质监检测水平;依托物联网,探索新型农产品监管模式;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标准化;整合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三品一标"产品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有效,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较好,检验检测工作有序进行。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实施了苹果、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大枣、烟叶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标准化项目61个,其中国家级项目5个、省级项目8个、市级项目16个、县级项目32个。该市共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2个,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9个。2010年三门峡市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创建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成为全国第3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继续将农业标准化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农产品无害化生产、品牌化上市和健康化消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6.
丘陵旱地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是三门峡市丘陵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群众对红薯生产重视不够,品种退化严重,投入少,管理粗放,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为了充分挖掘红薯增产潜力,全面提高丘陵旱地红薯产量,三门峡从河南省农科院、西北农大等科研单位引进了20多个优质专用红薯新品种,在陕县的李村乡、观音堂镇,渑池县的果园乡、天池乡等乡镇进行试验、示范及推广,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7.
SH系苹果矮化中间砧是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用同光×河南海棠选育的,生产叶中应用较好的型号有SH6、SH40、SH38和SH1等,通过多年的试栽、观察和渊查.SH6综合性状突出、稳定、优良,其嫁接树具有早果、高产、稳产、高效、抗性强等优点.适宜在三门峡市乃至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山楂园山楂叶螨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作为山楂的重要害虫,常使山楂叶片受害发红后变枯黄而引起早期脱落.为了有效地控制叶螨对山楂的危害,笔者于2003-2005年对三门峡市山楂叶螨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豫西黄土高原苹果产区主要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和洛阳市洛宁县,属于我国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苹果面积10.7万hm^2。目前正处于大规模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今后5~10年,每年将有5%~10%的果园面临着更新。老果园更新已成为当前豫西苹果产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0.
1三门峡市果业发展现状 1.1果业发展规模及地位 目前,全市果树面积达13.2万hm2,农村人口人均0.01hm2,其中苹果面积7.7万hm2,占水果面积的58.9%;水果总产量12亿kg,其中苹果产量9.8亿kg,占水果总产量的81.7%;果品产值15.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5%以上。全市常年从事果品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有50多万人,主要靠果品收入支撑家庭经济的农村人口达10万人,农村人口人均果品收入1000元,果品业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该市农村经济中最大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