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7篇
  免费   747篇
  国内免费   1802篇
林业   293篇
农学   808篇
基础科学   760篇
  756篇
综合类   4815篇
农作物   520篇
水产渔业   817篇
畜牧兽医   6654篇
园艺   480篇
植物保护   1863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596篇
  2021年   720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669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566篇
  2016年   806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832篇
  2013年   783篇
  2012年   1206篇
  2011年   1213篇
  2010年   966篇
  2009年   880篇
  2008年   770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自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中分离得到的非细胞病变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为了解分离毒株的特性,进行回归动物试验;【方法】将此分离毒回归2月龄健康犊牛,接毒25天后扑杀剖检,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自犊牛体内采取脾、骨髓、肠淋巴结及血液接种MDBK细胞进行培养,分离病毒,进行细胞传代,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犊牛表现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腹泻症状和病变。自病料分离病毒经MDBK细胞盲传至第9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相应的665bp的片段;【结论】将分离株接种易感犊牛以复制出BVD-MD病症,并从试验牛体内分离得到BVDV,从而进一步确证分离到的毒株属BVDV。  相似文献   
992.
抑制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的植物提取物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半叶枯斑法,在心叶烟上测试了3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水溶液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virus,TMV)侵染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雪松、桉树提取物能较好地抑制病毒(TMV)侵染,抑制率达到89.7%,78.3%;此外,菟丝子、红花蔷薇、桑、红千层、杜鹃、桂花、香石竹、滇厚朴、荠菜、芦荟等植物提取物也具有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的效果,抑制率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etch virus,TEV)对玉米矮花叶病(病原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预防效果,在防虫网室内,采用人工摩擦接种病毒的方法进行生物学试验,并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预防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过TEV保护接种后再接种SCMV的植株长势明显优于只接种SCMV的植株,其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只接种SCMV全部发病10 d后,有13.8%经保护接种的植株叶片开始轻微褪绿,极大地延迟了花叶症状的发生;攻击接种50 d后,经TEV保护接种后再接种SCMV的玉米植株,体内SCMV CP基因表达量为只接种SCMV玉米的0.113 4倍。说明,SCMV能够有效地减轻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994.
从人工感染RHDV致死的兔肝组织中提取病毒总RNA,应用特异性引物将病毒RNA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用长距离PCR法扩增RHDV全基因组,将成功扩增出的RHDV全基因组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PCR鉴定及酶切分析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JX97全基因组由7 437个核苷酸组成,包括由9个核苷酸组成5′NCR、59个核苷酸组成3′NCR和一个至少含有27个核苷酸的poly(A)尾。序列比较结果显示,RHDVJX97株的衣壳蛋白与已报道的参考毒株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0%以上,提示所有的RHDV分离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95.
对辣椒感染病毒病植株与健康植株花药中的游离脯氨酸和花粉萌发力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花前7天到开花当天,病株花药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比同期健株的低,但以开花前4天到开花当天的差异较明显,开花前1天病株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比健株的低26.24%~39.96%,开花当天病株上的花粉萌发率比健株的低14.35%~33.31%。本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辣椒感染病毒病后在生理生化上发生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96.
中国野生柑橘上衰退病毒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国野生柑橘上携带柑橘衰退病毒(CTV)分离株的CP/HinfⅠRFLP组群构成和分子特征。【方法】运用RT-PCR对采自中国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江西等省11个野生柑橘上CTV分离株的病毒衣壳蛋白基因(CPG)进行扩增,利用RFLP和SSCP对CPG进行分析,并将测定的CPG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野生柑橘上11个CTV分离株以单一组群感染为主;这些CTV分离株CPG的核苷酸序列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99.5%和95.0%~100%;与GenBank收录的9个全基因组CTV分离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1%~98.8%和94.6%~100%。【结论】序列同源性比较说明CTV CPG具有高度保守性,同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收集到的野生CTV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株分属5大类群,具有较复杂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97.
用核酸探针技术检测脊尾白虾体内的白斑综合症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检测了从病虾池捕获的脊尾白虾体内的WSSV。8尾脊尾白虾的斑点杂交检测阳性率为100%;脊尾白虾胃的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位于鳃区头胸甲处的角化上皮、头胞甲反缘与虾体相连的角化上皮、结缔组织、附肢外的角化上皮、鳃丝的柱状上皮及其腔隙内的血淋巴、肝胰腺小管间的上皮组织及其血窦内的血淋巴、头胸甲的肌肉、造血组织、脊尾白虾精荚之结缔组织细胞、卵巢的结缔组织及其滤泡细胞原位杂交呈阳性。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脊尾白虾是WSSV的天然宿主。  相似文献   
998.
玉米矮花叶病抗源筛选和抗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圃鉴定结合接种鉴定和苗期叶片的ELISH检测结果表明,87份接种材料中筛选出了4份高抗材料,24份抗病材料,26份中抗材料;46份病圃鉴定材料中筛选出9份高抗材料,21份抗病材料,4份中抗材料;5份苗期ELISH检测的材料中鉴定出2份抗病材料,结合血缘追踪发现,热带、亚热带种质以及美国先锋海外种子公司育成的玉米杂交种78599,87001和78698等衍生系中蕴涵着抗病基因,在抗源筛选的基础上提出了抗病与高产结合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999.
比较了同一养殖池中的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未感染WSSV的凡纳滨对虾的肠道菌群,旨在探讨对虾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感染WSSV对虾肠道的细菌总数为1.06×106CFU/尾,显著高于未感染WSSV的对虾(1.78×105CFU/尾;P<0.05),且其肠道中的细菌分别属于弧菌属、气单胞菌属、海水球菌属、盐水球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染WSSV的对虾(P<0.05),气单胞菌的比例显著的低于感染WSSV的对虾(P<0.05);盐球菌所占的比例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两种对虾在肠道菌群组成和细菌组成和细菌数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初步表明对虾肠道菌群区系和机体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动态测试与静态测试最大的区别在于动态测试包含了对多种频率成分的动态信号记录问题,频域分析是时域分析的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场测试.帮助我们选择更好的安装方法.在对基桩动态响应的频谱特性进行分析基础上,讨论了基桩低应变动测曲线的额域分析方法,并介绍了计算桩底土的单位剐度和桩身动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