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7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102篇
  283篇
综合类   967篇
农作物   129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586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Regional socio-economic importance of fisheries in Fin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otal value of Finnish fisheries production in 1997 was almost FIM 2 billion. The bulk of this sum was from processing and wholesaling, but in terms of value added, somewhat more than half was contributed by the primary sector, i.e. fishing and fish farming. In economic terms, fisheries accounted for 0.1%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n 1997 and the relative job creation capacity was 0.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ructure of Finnish fisheries in terms of production value and employment. It also considers the level of dependency on fisheries and of value added along the production chain. The focus is on concentra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on input to the economy at the regional level. The concentration of fisheries and regional dependence on fisheries are assessed in absolute and relative terms. Examining employment and value added in these two ways enables the regional nature of fisheries to be shown in greater detail. The input of fisheries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is examined by the share of value added and by location quotients. The location quotient compares an area's share of a particular activity with that area's share of some basic or aggregated phenomenon. The location quotient showed that fisheries have importance not only in the coastal area but also inland.  相似文献   
102.
引进6个水稻品种在浦城县烟后稻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302、圣优369、天优华占、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好,增产极显著或显著,适宜在浦城县作为烟后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3.
10个甘蔗品种通过2年新植、1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崇左区试点,柳城05-136出苗好,含糖量排在新品种之首,比对照稍有减少,宿根黑穗病明显少于ROC22,可示范并推广;福农1110出苗快,蔗茎整齐,抗倒伏,宿根性较强,糖分稳定,含糖量仅次于柳城05-136,可示范并推广;德蔗03-83农艺性状好,蔗茎产量高,宿根性强,但迟熟,可作为榨季后期原料蔗适量种植。其它品种表现不够理想,不适合在本试验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4.
对2012-2014年云南省第12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优的有云蔗06-160、云蔗06-362、云蔗05-211和德蔗06-24,可以考虑给予进一步繁殖、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2001-2010年选取的我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分析了动态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差异及变化源泉,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值—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的外生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10年内平均增长0.28%,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主销区呈现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损失并存,"双轨损失"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0.35%,平衡区受技术进步的恶化影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0.69%;中央惠农政策的实施对提高主产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显著作用,而对主销区和平衡区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人均粮食生产规模和种粮机械化水平对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负向影响,而对粮食主销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都为正向影响。对于粮食产销平衡区,人均粮食规模的扩大能够改善技术效率,但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有反向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甜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AMMI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MMI模型分析方法对福建省2008~2011年连续4年甜玉米区域试验数据进行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以基因型效应为主的有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以环境效应为主的有产量、出苗至采收日数、穗粗,以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的有行粒数、鲜百粒重;性状的稳定性以穗长、穗粗、穗行数最好,其次为出苗至采收日数、行粒数、鲜百粒重,第三为株高、穗位高,最差为产量;不同性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07.
张英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244-4247
以新经济地理视角对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与周边区域经济的经济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探讨该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状况,为将经济区逐步构建成为我国西部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提供客观的参考和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农业职业院校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技能人才。为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以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数量多、难度大和课时分配不合理等,并提出了改革的相关建议与措施,以期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培养适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09.
刺槐作为一个外来种,近年来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刺槐在我国的基本生长特性(包括根系、种子、叶片、花)和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光照条件、盐胁迫、氮磷沉降、干旱胁迫、重金属胁迫、密度、AM真菌)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进展。探讨了刺槐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与防治、昆虫病害与防治、刺槐的有性、无性繁殖培育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如薪炭材料、饲料、防风固沙、蜜源植物等,讨论了刺槐入侵理论与生态风险处理措施。评述了刺槐的区域性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针对刺槐的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0.
每一次的军事变革,其存续时间或长达千年,或短至数十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不过是一瞬,可以压缩成一张缩微的时间图表,从宏观的视野下观察,可以发现历史上的军事变革呈现出特有的规律性,概括来说,军事变革的中心在空间上不断转移,经历了从地区性转移、地域性转移到全球性的转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在时间上不断加速,呈现出周期不断缩短、主动不断增强、突破日趋多元的特征;在发展进程上异化流变,各变革主体间经历了传布与嵌入的进程颠倒、主动与被动的角色转变、原发与输入的性质转化,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汇合成滚滚向前的世界新军事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