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35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90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为了了解獭兔在不同月龄毛囊和毛密度的变化,选择1~7月龄的獭兔为研究对象,通过活体取样,Sacpic法染色,对不同阶段切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毛密度在1~3月龄处于平台期,无显著变化(P0.05);4~7月龄毛密度处于一个波形变动期,其中通过切片观察5~7月龄为全休止期;4~6月龄为换毛期。本研究摸清了毛密度的变化趋势、变化阶段、各阶段毛囊群特点,为獭兔取皮时间的确定及提高毛密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2.
应用FSH和HCG相结合的不同方法 (递减量与恒量法),对不同兔龄和是否经产的中国家兔进行了超数排卵处理。其中,递减量法超排处理:每间隔12 h依次肌肉注射15、15、10、10、5及5 U/只共60 U的FSH,6次之后间隔12 h,经耳缘静脉注射HCG 100 U/只,合笼;恒量法超排处理:每间隔12 h肌肉注射10 U/只共60 U的FSH,6次之后间隔12 h,经耳缘静脉注射HCG 100 U/只,合笼。17 h后,取卵经显微注射后移植到排卵点分布不同的家兔输卵管中,比较分析了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因素,旨在优化兔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方法。结果显示,①总量为60 U的FSH递减量肌肉注射法超排效果略优于恒量法(688枚、671枚),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9~11月龄的母兔超排效果明显优于6~8月龄的母兔(794枚、565枚),差异显著(P<0.05);③经产母兔的超排效果明显优于未经产的母兔(887枚、472枚),差异显著(P<0.05);④经显微注射重组DNA的胚胎移植受体时,两侧卵巢均有排卵点的胚胎移植受体妊娠率明显高于一侧卵巢有排卵点和两侧卵巢均无排卵点的受体(81.25%、38.46%、37.50%),差异显著(P<0.05)。试验证明,通过肌肉注射递减总量为60 U的FSH对9~11月龄经产母兔的超排效果最佳,且两侧卵巢均有排卵点的受体胚胎移植妊娠率最高,为胚胎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24.
在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 (RHD)疫苗后 ,30只兔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兔饲喂含 1 5 %黄白散的饲料。从接种到第 1 80天 ,每组取兔 8只 ,每隔 1 5d采血 1次 ,检测血凝抑制 (HI)抗体 ;在接种前 1天及接种后 5、 1 0、 1 7、 2 4、 31、 41、 5 1d ,每组取兔 1 0只 ,采血检测ANAE+淋巴细胞百分率 ;在 1 80、 2 4 0、 30 0d时 ,每组分别取兔 5只做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 :2组兔HI抗体峰值分别为 7 3log2和 9 8log2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试验组疫苗保护期可延长 60d ;试验组ANAE+率从第 1 0天至 5 1天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极显著(P<0 0 1 )。所以黄白散可增强兔接种RHD疫苗后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增强RHD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5.
本文应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NADH-TR)组化染色,将大鼠与家兔小腿胫前肌与腓肠肌的肌纤维型分成染色最深的快缩氧化FO型、染色较深的慢缩氧化SO型、染色浅的快缩氧化酵解FOG型及染色最浅的快缩酵解FG型纤维。这与定量分析结果相吻合。并对低温液氮保存骨骼肌标本进行观察,发现小块肌组织+生理盐水和小块肌组织+5%二甲基亚砜(DMSO)冷冻保护剂的玻璃化冻存一起浸入液氮制成切片,都未见冰晶形成;而在用5%二甲基亚砜玻璃化冻存大块肌组织切片见有少量冰晶出现;未使用5%二甲基亚砜玻璃化冻存大块肌组织切片见有大量冰晶出现。提示小块标本超快速浸入液氮内能减少冰晶形成,保证酶组化染色切片的质量。并进一步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组化作用机理与孵育液的科学配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
兔肉的速冻     
本文简单阐述了兔肉的速冻特点及规律 ,并对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对兔肉的冷冻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分别在3×10~(-3)g/ml和6×10~(-3)g/ml浓度时,小白鼠子宫活动呈轻度弛缓,记录图形波谷略下延,收缩间隔延长,子宫活动较用药前有明显差别(P<0.05);妊娠小白鼠每只一次皮下注射0.2 mI丹参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3次,试期无一例发生流产,妊娠鼠均产下健康乳鼠;用妊娠山羊作同样实验(山羊体重30kg左右,每次每只皮下注射10ml丹参液,约含生药10g,每日1次,连续3次),同样无一例发生流产,妊娠期满顺利产下健康羊羔;丹参注射液离体兔耳灌流后,兔耳皮肤血管短暂徼弱扩张,但用药前后流量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28.
用中药“驱螨净”治疗23只螨病患兔。结果:一次用药后治愈率达91.3%,初步证实该药剂对治疗兔螨病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采用电脉冲刺激穴位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电脉冲刺激肾旁穴对丘脑内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影响。结果发现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丘脑内广泛分布,可见电针组丘脑室旁核、丘脑腹外侧核、丘脑腹内侧核、丘脑腹主核、丘脑中央中核、丘脑网状核、丘脑室周核等核区有大量阳性产物,且多分布于神经元的胞浆、胞核和突起中、有少部分分布于胞膜上,染色较深,突起明显,细胞形态多样,轮廓清晰;而对照组相应神经核团中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且淡染,突起也不明显,形态单一或轮廓不清。两组阳性产物的染色强度和细胞数目均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表明电脉冲刺激肾旁穴可使家兔上述核团内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30.
从临床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株无血凝性的致病性兔出血症病毒(RHDV),命名为Yaan-1。HA试验测得该毒株原代及经兔体传3代后的肝毒在25℃、37℃和4℃时均无血凝性;但在琼脂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中均可见分离株与常规RHDV高免血清形成清晰的沉淀线;电镜观察可见30nm左右的病毒粒子。采用RT-PCR方法将Yaan-1株的衣壳蛋白VP60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VP60基因序列全长1740bp,编码579个氨基酸,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注册号为DQ069280),并与世界各国的常规RHDV分离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8.0%,氨基酸同源性为94.1%~99.0%,氨基酸变异多发生在衣壳蛋白C、E区;同时对Yaan-1株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跨膜区等分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无血凝性RHDV中国分离株,丰富了地方毒株资源,为明确我国地方株的分子流行病学,以及对VP60蛋白分子特征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