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6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815篇
林业   736篇
农学   636篇
基础科学   1162篇
  927篇
综合类   3858篇
农作物   366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1121篇
园艺   158篇
植物保护   669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411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长期咸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了5个含盐量水平(1.25(对照)、2.50、5.00、7.50d S·m~(-1)和10.00 d S·m~(-1))的咸水长期田间污染对0~20 cm和20~40 cm土壤水解酶活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脲酶、β-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相比,10d S·m~(-1)咸水灌溉下0~20 cm土壤层三种酶活性分别下降45.5%、50.8%和24.9%,20~40 cm土壤层三种酶活性分别下降37.44%、32.1%和21.8%;咸水灌溉改变了土壤酶的催化动力学特性,与对照相比,10 d S·m~(-1)咸水灌溉下脲酶、β-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_(max)分别下降47.77%、44.62%和15.01%,Km分别下降57.12%、保持不变和下降14.64%,β-葡糖苷酶V_(max)/K_m下降39.63%,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V_(max)/K_m没有显著变化。数据表明咸水灌溉对不同的酶抑制机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2.
通过测定垂序商陆与胜红蓟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后的降香黄檀炭疽病菌内丙二醛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4种酶活性,来初步判断垂序商陆与胜红蓟提取物对炭疽病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炭疽病病原菌膜系统,垂序商陆处理组丙二醛含量在56h后显著提高,胜红蓟处理组则缓慢增加,略高于对照组;垂序商陆处理组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先增加,32h后急剧降低,胜红蓟处理组蛋白质含量从初期开始就少于对照组;两种提取物都能影响菌体的保护性酶活性,两处理组SOD活力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两组SDH、LDH活力都小于对照组,而垂序商陆处理组SDH、LDH活力小于胜红蓟处理组。初步说明两种植物提取物可通过影响病原菌的代谢系统和生理过程来发挥其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辣椒素的抑菌作用和对寄主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57μg/mL-50.00μg/mL的辣椒素对辣椒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愈高,抑制作用愈强。20μg/mL辣椒素对另外供试的8种病原菌的菌丝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最强。辣椒素处理辣椒后1-6 d内,SOD、POD和CAT酶活性的平均增减比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而且对根部和叶部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4.
二化螟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二化螟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二化螟的分布、危害、防治,抗药性产生和发展,抗药性机理,抗药性测定方法以及抗药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5.
为了比较4种助剂Silwet 806、红太阳A8、激健、安融乐对异丙隆防除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的增效作用及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4种助剂与异丙隆混用后对菵草的生物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采用仪器分析法测定4种助剂对异丙隆药液的表面张力、叶面接触角、干燥时间和在叶面上的沉积量的影响.结果 表...  相似文献   
26.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开拓抗虫基因源,培育抗性稳定的水稻抗虫品种,采用感虫的栽培稻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褐稻虱的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用改良的苗期群体筛选法,对其后代进行抗性鉴定,证实其抗性可以遗传,已成功地获得了抗褐稻虱的杂种后代。并根据飞虱在抗虫植株上的生存率、群体建立、蜜露量和稻株的受害级别等指标与感虫对照种TN1上的差异显著性作比较,综合评定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测试的N482(A)/101392组合的F_5、F_6、F_7和H_4等几个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均为抗生性。  相似文献   
27.
对甲胺磷敏感性的田间监测结果显示,绒茧蜂存在着抗性演化,毒力生物测定结果与AChE的K_i值的监测结果呈明显的相关性,每年9月至次年2月期间AChE敏感性最低,8月期间敏感性最高。甲胺磷可显著地抑制绒茧蜂AChE、CarE和GSTs的活性。PB和TPP对AChE的活体抑制率极低,但PB可强烈抑制CarE的活性,而TPP仅在高浓度时对CarE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PB对甲胺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而TPP对甲胺磷无增效作用。AChE的K_m、V_(max)及K_i值研究结果表明,田间绒茧蜂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抗性与AChE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有关。由此认为,绒茧蜂对有机磷的抗性主要与其最重要的靶标酶AChE的敏感性改变及多功能氧化酶有关。  相似文献   
28.
银胶菊的花对小麦的化感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银胶菊的花水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以明确其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花水浸提液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加强;随着花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磷(P)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氮(N)含量呈现先降低后趋于正常的变化趋势,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表明银胶菊的花水浸提液抑制小麦叶片光合作用,提高了小麦叶片的MDA含量,并降低了小麦叶片SOD、POD和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29.
串珠镰刀菌引起玉米穗粒腐病防御酶变化及其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侵染引起玉米穗粒腐病的防御酶活性变化和病原菌侵染过程进行研究。采用人工接菌的方法,分别对抗(Bt鄄1)、感(掖478)玉米材料进行接种,取抗、感材料间隔24 h 的6 个时间段接菌部位的苞叶组织,分析玉米植株感病后部分防御酶、同工酶谱的动态变化,并用扫描电镜对病原菌入侵植株过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丝首先要经过1 ~ 3 d 生长后,大约在72 h 左右开始侵入气孔,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侵入气孔的菌丝量逐渐增多。这说明病原菌是直接通过气孔侵入寄主苞叶组织。同时,玉米受串珠镰刀菌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在感病材料Ye478 中PAL 的活性要比抗病材料Bt鄄1 中增加的更快、更高;同样对于POD 来说,在感病材料Ye478 中的活性要比抗病材料Bt鄄1 中的高,但变化趋势在2 个材料中相似;而丙二醛(MDA)的含量则相反,在感病材料Ye478 中的活性要比抗病材料Bt鄄1 中的低;对POD 同工酶酶谱分析,2 个材料都增加了3 ~ 4 个条带,没有明显的区别,这说明玉米感病后会通过增加POD 的活性来抵御外源病菌的侵入。总体而言PAL和POD 活性水平与材料抗性呈负相关;MDA 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关系。对玉米植株感病后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分析和病原菌入侵寄主的电镜观察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玉米穗粒腐病抗病机制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宿畅  廉华  马光恕  李梅  高玉刚 《植物保护》2021,47(2):142-149
采用3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木霉,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研究木霉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性酶活性及防治枯萎病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木霉处理均能够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和茎粗,增加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均达到64%以上。播种后8~14 d,各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不同程度下降,保护性酶活性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先接种拟康氏木霉886,2 d后接种病原菌的T886-F处理的提高程度最显著。播种后14 d,该处理的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比只接种病原菌的F处理分别下降了37.02%和14.80%,同时,叶片的SOD、POD、CAT、PPO活性分别比F增加了46.82%、34.93%、18.75%和11.63%。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的3株木霉均能通过改善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能力,增加保护酶活性,促进幼苗生长,防治黄瓜枯萎病。在实际应用中,提前施入木霉菌剂,有利于促进黄瓜的生长、提高幼苗抗病性、提高病害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木霉菌剂的高效使用、保障黄瓜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