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4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1378篇
林业   1721篇
农学   964篇
基础科学   542篇
  3990篇
综合类   6105篇
农作物   717篇
水产渔业   816篇
畜牧兽医   1781篇
园艺   480篇
植物保护   79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519篇
  2021年   615篇
  2020年   571篇
  2019年   701篇
  2018年   583篇
  2017年   782篇
  2016年   957篇
  2015年   709篇
  2014年   868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1368篇
  2011年   1065篇
  2010年   870篇
  2009年   851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868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分维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连接度和廊道密度7项景观格局数量指标,对西南师范大学校园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区分布大量小型斑块,绿地生态功能受干扰较为严重.全校范围内绿地分布普遍,并具有较好的优势度,但多样性指数的绝对取值偏低,绿化的种类结构丰富度仍然欠缺,并且绿地在全校范围内受到较严重的人为干扰,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受到削弱.通过分析总结,改进措施一方面是拓展绿地空间分布,更重要的是降低受干扰程度,并优化整体空间格局,以增强绿地系统自身功能稳定性,进而才能达到校园生态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92.
水分胁迫下磷营养对玉米苗期根系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室内水培试验法 ,选择高水肥型玉米品种 ,以 PEG6 0 0 0模拟干旱胁迫 ,Hoagland全营养液和无磷营养液控制磷素水平 ,用压力室法测定了三叶期的玉米根系导水率 (L p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缺磷植株根系的导水率显著降低 ,但在复磷后 4~ 2 4 h内导水率能恢复到与供磷对照植株接近的数值 ;干旱胁迫可导致玉米根系导水率急剧降低 ,但供磷处理的导水率仍然大于无磷处理 ;复水后 ,供磷植株 Lpr 恢复能力较无磷植株强 ,表明磷处理植株对干旱有较强的忍受能力和恢复能力。 Hg Cl2 处理表明磷营养可通过影响水通道蛋白的活性或表达量来调节根系导水率。  相似文献   
993.
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56-357,359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 ,亚洲玉米螟各代次在玉米、棉花上的分布转移规律不受玉米栽培方式的影响 ,一致表现为 :1代基本上发生在玉米田 ;2代期有少量转入棉田为害 ,但仍以玉米田为主 ;3代期大多数转移到棉田为害 ,成为危害棉花的主害代次。从发生为害的数量来看 :1、2代亚洲玉米螟的差异不大 ,但在 3代期的棉田内发生了分化 ,春玉米直播类型区棉田的亚洲玉米螟百株虫量和铃害率分别为春玉米移栽类型区的 2 .12倍和 3 .2 0倍。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移栽玉米田内的亚洲玉米螟发育进度加快 ,收获期提前又与 2代亚洲玉米螟最易受损的化蛹高峰期吻合 ,加之玉米收获物提早离田带走部分虫体等因素起了压低棉田 3代虫源基数的作用所致。通过调查还发现 ,春玉米育苗移栽的栽培技术对玉米来说 ,兼有节约用种量 ,解决苗期鼠害 ,苗床占地面积小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生育期提早 7d左右 ,最终产量增加一成以上等效应  相似文献   
994.
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通过人工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用狐尾藻、凤眼莲2种水生植物来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能有效抑制底泥中TN、TP、硝态氮和氨态氮的释放;沉水植物狐尾藻比漂浮植物凤眼莲的效果好。底泥采取物理处理(塑料包被)后在短期内(15—20d)能暂时控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但不能保持长久,并在随后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物理措施如底泥包被不是控制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水生植物修复才能有效抑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今后将成为控制底泥中营养盐释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5.
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水稻穗颈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3个水稻品种在两种行距和两种穴苗数的不同田间配置方式下,观察水稻穗颈组织性状。结果表明,颈横切面积、颈壁面积、总维管束面积3个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差异,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穗颈组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6.
以沪郊10.7万hm2优质粮田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平台ARCGIS上,利用GPS定位网格化采集土壤样品2 817个,建立12个水稻高产示范基地。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土壤快速测定方法为当季水稻进行推荐施肥,水稻平均增产31.5 kg/666.7 m2,增幅为6.04%。  相似文献   
997.
对球壳孢目8属46个种的代表菌株进行了酯酶等5种同工酶及菌体可溶性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电泳图谱显示,种间区别明显,大多数种具有各自的特征性图式,从聚类分析所得相似性矩阵和树状图可见,属内种间的遗传一致性最高的是Sphaeropsis属性,供试菌株相互的相似性多在50%以上,Ascochyta和Phyllosticta两属内的种也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其他属内的供试种则不能类聚在一起。各属间Macrophoma,Coniothyrium,Sphaeropsis和Phyllosticta四属的菌株可在一定的遗传距离内聚为一类,Ascochyta属与这一类的距离也很近,Phomopsis和Phoma两属的菌株出现交叉相聚现象;Septoria属的菌株则各自独立,与其他类群间的距离也较远。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明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对土壤养分有效供应强度和根系生长的影响,2001-2002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能够有效地促进烟株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烟株的单丛鲜根重增加77.2%,直径大于1mm的根数增加38.8%;同时,施用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还能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供应强度,使土壤养分的有效供应更符合烟株对养分的需求,烟叶中N,K的累积量分别提高29.2%和33.5%,保证了烟株在营养生长期有充足的氮素营养供应,促进营养生长;在打顶后则有充足的钾素营养供应,促进烟叶的正常落黄成熟,有利于提高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999.
该文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油松水源保护林的生物量为92.627 kg/hm2,油松林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储存量为695.17 kg/hm2,各器官中5种养分元素储存量排序是针叶>枝>干>根。油松林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5种养分元素量为85.37 kg/hm2,吸收量占0~30 cm土层中5种养分元素总量的0.34%、有效养分量的3.30%;年吸收量中存留量为35.91 kg/hm2,凋落物归还量为49.46 kg/hm2,降水输入的养分元素量为26.04 kg/hm2。5种养分元素的吸收系数排序为N>P>K>Ca>Mg,利用系数排序为Mg>K>P>N>Ca,循环系数排序为Ca>N>P>K>Mg,周转期排序是Mg>K>P>N>Ca。   相似文献   
1000.
高压绝缘子污秽程度的评定可以表述为多类模式识别问题,由于影响绝缘子表面污秽状况的因素复杂,并且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有限,因此传统的智能方法往往达不到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研究利用支持向量机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识别中的优势,将可用于多类模式识别的DAG SVM s模型用于高压绝缘子污秽程度的评定。该模型易于实现,且能够找到模式间的最优分类超平面,泛化能力较高。用SVM评定高压绝缘子污秽程度时,可以综合考虑不同污秽程度绝缘子泄漏电流的电气特性、环境参数与绝缘子污秽程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具有极大模糊性的绝缘子表面污秽程度的评定。结果表明,此方法对解决绝缘子污秽程度的评定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