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3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575篇
林业   245篇
农学   749篇
基础科学   14篇
  258篇
综合类   1938篇
农作物   518篇
水产渔业   258篇
畜牧兽医   837篇
园艺   175篇
植物保护   64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It is likely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sequence information from sequencing programmes and EST libraries will generate an abundance of gen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ir likely impact and performance vis-à-vis their genomic counterparts. Microsatellites from two source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56 old and new varieties of bread wheat on the UK Recommended List. A set of 12 microsatellite markers generated from genomic libraries and 20 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derived microsatellite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marker sets assessed. The EST-derived or genic microsatellites delivered fingerprints of superior quality, amplifying clear products with few stutter bands. Diversity levels as revealed bygenic microsatellites are similar to the few published results. The PIC values for the genic markers were generally lower than those calculated for the genomic microsatellites, though advantages of both marker classes for variety identification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2.
温度对棉纤维强度及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利用短季棉中棉所16号品种, 研究了温度对棉纤维断裂比强度与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结果 表明: 纤维断裂比强度随铃龄增大而升高; 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断裂比强度降低。 较高 温度条件下α角随铃龄增大不断宽化(变大), 对纤维强度提高不利; 较低温度条件下α角 随纤维发育不断变小(优化), 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纤维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93.
生物柴油的主要组分含有不饱和双键,分子碳链较长,含氧量在10%左右,这些特殊的燃料组分和分子结构对NOx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为了探讨燃料组分和结构对NOx排放的影响规律,运用Chemkin软件中的闭式均相反应器模型,模拟了元素组成相同或相近、分子结构类似的若干组物质NOx的生成,考察了饱和程度、碳链长度、含氧量对NO,NO2生成和燃烧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键数量越多,燃烧温度升高,NOx的生成速率越快,NOx的生成量越大;较长的碳链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NOx的生成;较高的含氧量能促进燃烧温度的升高,导致NOx生成量增大。  相似文献   
94.
植物对水分胁迫适应性的生理机理已相继在水稻、小麦、玉米、高梁等作物中得以报道。然而,有关这些性状的遗传控制及其在与逆境下作物生产的关系却了解甚少,由此阻碍了抗性遗传改良的进展。随着基因定位、基因组图谱、基因转移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植物抗逆性状进行分子剖析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主要禾谷类作物对水分胁迫的抗性生理及遗传研究上的最新进展,讨论了植物抗性遗传改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5.
明确在山东省聊城市白三叶草上发现的一种叶斑病的病原菌,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2019年采集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具有叶斑病的白三叶叶片,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依据柯赫式法则验证致病性.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从发病叶片中分离得到病原菌(标记为SY1)...  相似文献   
96.
该文利用分子蒸馏模型模拟分离皂脚中脂肪酸,进而为后续高效率制备生物柴油奠定基础.根据建立的分子蒸馏模型和物化参数的估算,对菜籽油皂脚中游离脂肪酸的分离进行模拟,并与实际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模拟分离菜籽油皂脚中游离脂肪酸时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曲线趋势相近.随着蒸馏温度的增加,蒸馏量增大,蒸馏量模拟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6%.随着蒸馏温度的增加,重组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不断降低,试验结果的脂肪酸浓度都大于模拟值,而相对误差随温度升高不断降低,蒸馏温度为453 K时较蒸馏温度为423 K时,相对误差降低近50%.  相似文献   
97.
金针菇 FV- 19菌株深层发酵醪液 .经离心、沉淀、透析处理得到发酵液多糖样品 ,并用凝胶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探讨了提取纯化过程对发酵液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以及贮存期对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8.
The Hypocrea lixii/Trichoderma harzianum species aggregate contains a group of taxa (H. lixii /T. harzianum, T. aggressivum, T. tomentosum, T. cerinum, T. velutinum, H. tawa) of which some (e.g. T. harzianum) are important for biocontrol of plant pathogenic fungi in agriculture, whereas others are aggressive pathogens of Agaricus spp. and Pleurotus spp. in mushroom farms (T. aggressivum), or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of immunocompromised mammals including humans (T. harzianum). We ch…  相似文献   
99.
【目的】挖掘与利用小麦穗长控制基因,开发与之紧密连锁的KASP标记,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分子基础。【方法】以Avocet为母本、Chilero为父本,构建含有164个家系的F6 RIL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结合5个穗长表型环境(2019年河南省孟津县、2019年河南科技大学农场、2019年河南省洛宁县、2020年河南省孟津县、2020年河南科技大学农场)及各环境穗长均值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对定位到的主效QTL开发KASP标记,并在130份小麦自然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共定位到11个控制穗长性状的QTL位点,有7个主效QTL,分别为QSl.haust-2AL、QSl.haust-2DS、QSl.haust-5AL1、QSl.haust-5DL、QSl.haust-7BL、QSl.haust-2ASQSl.haust-4DL,表型贡献率为4.22%~30.94%,其中QSl.haust-5AL1在3个环境中表现稳定且为主效QTL,其表型贡献率为4.22%~19.10%;另有4个微效QTL位点,分别为QSl.haust-2BL、QSl.haust-3AL、QSl.haust-3DSQSl.haust-5AL2,表型贡献率为4.70%~7.55%。依据控制穗长的主效QTL位点QSl.haust-5AL1QSl.haust-7BL的侧翼标记,开发了相应的KASP分子标记KASP-QSl.haust-5AL1KASP-QSl.haust-7BL1,在130份小麦自然群体中检测验证,其中KASP-QSl.haust-5AL1标记筛选出的2种基因型,穗长分别为10.93和10.17 cm,经t检验,P值为0.045,差异显著;KASP-QSl.haust-7BL1标记筛选出的2种基因型,穗长分别为10.90和10.26 cm,经t检验,P值为0.048,差异显著。【结论】挖掘的控制小麦穗长的主效QTL和开发的KASP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该性状的基因克隆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00.
土壤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其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展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减少病原菌扩散传播、防控传染性疾病、维护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显色培养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子生物学技术、拉曼光谱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并对其原理、应用及优缺点进行了全面比较。最后,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旨在促进土壤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生物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