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5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8篇
  23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越冬红米稻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米稻分为高秆和矮秆两种类型。其单株分蘖性强,成穗数多,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低,比常规水稻减产12%以上。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口性差。红米稻落粒性强,越冬出苗率高,通过增加播种深度,可明显降低其出苗率。  相似文献   
102.
针对云南省河口地区气候环境的异常变化,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及温度的异常变化对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影响最大。河口县香蕉黑星病7月份开始迅速扩散,9~12月份达到高峰期;不同栽培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具有一定的差异,危害率依次为河口东部地区>中南部地区>西部地区,但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海拔对黑星病的危害情况具有一定的影响,海拔越高危害性越大;香蕉炭疽病在1~3月发病率较低,8~12月为发病高峰期;河口县西部地区危害率较东部和中南部较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危害率逐渐升高,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是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每年在局部稻区流行致灾。该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和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侵染特性、致病因子、致病性和抗性育种等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与防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兰州市白蜡绵粉蚧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了其发生为害特点,并进行了相关药剂防治实验。结果表明,早春若虫出囊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若虫孵化期(6月下旬至8月上旬)使用20%融杀蚧螨、25%扑虱灵加99%绿颖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可有效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05.
在调查广西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绿化植物现状的基础上,对路域范围内现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初步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友高速公路路域现有外来入侵植物46种,隶属18科36属,分别占广西、中国外来人侵植物种数的40.4%和12.1%;入侵植物以菊科的种类最多,有10种;入侵植物以原产于热带美洲的种类最多,达23种;入侵植物檀株性状以草本最多,有30种;入侵植物危害“很严重”的有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1种,危害“严重”的有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vo.r.radiata)、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等6种;通过“自然传人”途径入侵的外来植物29种,危害严重的植物主要通过此途径入侵,但“有意栽培”的南美蟛蜞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也已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06.
从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方面,剖析了野生东北虎野外损伤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7.
Abstract. Terrestrial ecosystem risk assessment remains in its infancy by comparison with the aquatic discipline, yet it is advancing quickly in response to increasing concerns surrounding soil quality and the sustainable use of soil. Several international frameworks have been develop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to aid decision-makers as the need for scientifically derived tools for determining ecological risk from land contamina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From the regulatory viewpoint, the priority is establishing what to protect in order to prevent ecological harm. This is a complex issue requiring clear objectives in a risk assessment contex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assessing ecological harm is whether or not ecosystem function is altered as a result of land contamination and, if it is, judging the significance. A consensus is developing that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should aim to protect populations rather than individuals. This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risk assessment fo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land contamination in the UK, with emphasis on deriving a measure of ecological harm to assess ecosystem function. We seek to further justify the use of earthworms as a favoured indicator species for protecting ecological function. Guidance on how to measure harm in relation to ecological function is, however, still lacking.  相似文献   
108.
从化学角度,对大气中化学污染物SO2,O3,Cl2,酸雨(H2SO3,HNO3)、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将植物对污染物的抗性作了归类。  相似文献   
109.
隐性伤害是一种隐蔽的,不易被人发觉的伤害类型。关注和解决读者的隐性伤害问题。是高校图书馆深化读者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就隐性伤害的类型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0.
超期羁押实质上是一种程序违法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制不健全。因此,应当从立法上加以克服,一是明确 羁押期限;二是强化法律监督;三是实行拘留、逮捕与羁押的决定权分立行使;四是贯彻湘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