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8篇
  126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49篇
畜牧兽医   28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杀虫细菌苏云金杆菌ICP基因构建工程菌,包括植物根际定居菌、植物疫苗、重组杀蚊蓝细菌和杆状病毒Bt重组菌等研究的历程及现状、成功的范例及存在问题.文中亦讨论了该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不同寡糖对肉仔鸡肠道主要菌群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研究含糖量相同(0.015%)的不同种类寡糖对肉仔鸡肠道菌群和免疫机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50只健康的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为分别在基础日粮添加果寡糖组(FOS)、甘露寡糖组(MOS)、低聚异麦芽糖组(GOS)、低聚木糖组(XOS),试验期为42d。试验结果表明:42日龄时,低聚木糖组对肠道菌群的改善效果最好;寡糖极显著提高了胸腺指数(P<0.01),且低聚木糖组极显著提高了法氏囊指数(P<0.01)。  相似文献   
23.
戴必胜  蒋林  陈少雄 《中国家禽》2007,29(16):21-24
研究了中草药添加剂、芦荟多糖对肉仔鸡肠道主要菌群、小肠微绒毛密度、免疫功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肉仔鸡饲粮中添加中草药、芦荟多糖,能显著降低盲肠内容物大肠杆菌浓度,提高盲肠内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杆菌浓度(P<0.05);回肠微绒毛高度增加、密度加大(P<0.05);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法氏囊相对质量均显著增加,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提高(P<0.05);添加中草药、中草药 芦荟多糖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日增重和降低了料肉比(P<0.05).  相似文献   
24.
肠道激素和食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欲的调控涉及到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些消化道激素(ghre lin、神经肽YY、胰多肽、GLP-1和胃泌酸调节素)在有下丘脑调控的食欲过程中扮演一定的生理角色。这表明消化道激素食欲调控系统可能是研发抗肥胖病药物以及调节动物食欲的一个有潜力的对象。  相似文献   
25.
利用平板培养法对黄瓜连作根系微生物种群连续性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黄瓜连作导致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减少,其中细菌数量降低最为明显,对连作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根际根外细菌数目减幅分别在第三、四茬时达显著水平。放线菌数量对黄瓜连作反应较小,根际到第四茬减幅才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根外在连作四茬过程中均未达显著水平。黄瓜连作致使少数真菌种群富集,同时多种真菌类群数量减少,种群变化呈现单一化趋势。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生理群分析表明,连作导致根际自生固氮菌与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目明显下降,硝化细菌数量大幅增加,而氨化细菌数量变化不大。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随连作茬次增加而降低,脲酶活性稍有上升。  相似文献   
26.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an end-tidal infrared CO2 monitor and customized capnography tubing system designed to measure gastrointestinal intraluminal CO2 partial pressure (PiCO2) were tested in vitro.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customized capnography tubing placed in either 5% or 10% CO2 gas at discrete intervals ranging from one minute to twelve minutes. For a given time interval, the tubing PCO2 measurement was a constant fraction of the actual PCO2 (all standard errors < 0.02). For increasing time intervals, the ratio of the tubing PCO2 to actual PCO2 increased logarithmically. In the 5% and 10% CO2,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were 0.89 and 0.85 for 8 French tubing and 0.99 and 0.91 for 6 French tubing. Beacuase of its accuracy and precision, this system may provide automated gastrointestinal CO2 part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t short intervals (e.g. 5 minutes), facilitating testing of the role of gastrointestinal PiCO2 information in treatment algorithms. (Vet Emerg & Crit Care, 1998; 8: 109–116)  相似文献   
27.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的平衡与类风湿关节炎密切相关。由于益生菌在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恢复正常肠道菌群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给益生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类风湿关节炎病因、机制及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总结近年来益生菌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临床试验和今后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南岭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调查了南岭小坑森林公园4种典型林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杉木林、毛竹林,并在不同林型采集土壤样本,分析该地区4种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微生物总数平均值以针阔混交林最高,数量是(40.5±13.4)×105CFU.g-1,毛竹林[(27.9±8.1)×105CFU.g-1]和常绿阔叶林[(30.2±11.0)×105CFU.-g 1]次之,杉木林的数量最少[(17.9±5.8)×105CFU.g-1];(2)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中,各类微生物组成比例不尽相同.从总体来看,以细菌占绝大多数(平均为74.6%),其次是放线菌(平均为13.9%),真菌较少(平均为11.5%);(3)同一林型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各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其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均呈现出明显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9.
黄土高原几种乔灌木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化学分析、微生物平皿培养及放线菌形态鉴定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安塞试区5种乔灌木根区0-20cm及20-40cm土层17个土样的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与无林裸地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其中各类群的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②不同树种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不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按灌木林>乔木林排序;③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及无林裸地土壤的放线菌组成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和诺卡氏菌(Nocardia)。灌木林根区放线菌数量与种类均多于乔木;④黄土高原“沙刺人工林-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大,种类较多,生物活性强,对土壤物质转化及肥力提高有明显作用,在恢复黄土高原植被时应作为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30.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孙翠玲  佟超然 《林业科学》1997,33(6):488-497
对北京大兴县林场和河南省民权国营林场2块试验林,面积分别为1.86hm ̄2和3.2hm ̄2,连续四年(1992-1995)进行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研究杨树不同混交模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及其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混交可以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5种处理间存在差异(P=79%)。(2)不同混交处理,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P=87%),其中转化酶、磷酸酶在A、C处理中增长较明显;5种酶活性之间差异极显著(P>99%)。(3)杨树混交林的土壤营养元素、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林地生产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