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8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fish health. In this study, 150 Oreochromis niloticu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G1–G5) and were subjected to alternate weekly exchange of feeding rate and frequency (3, 3, 1.5, 1.5 and 0%) and (2, 1, 2, 1 and 0 time), respectively, for 8 weeks. Enumeration of total intestinal bacteria revealed that the abundance of Lactobacillu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Aeromonas, Pseudomonas and Edwardsiella. The abundance and proportion of Lactobacillus were affected by the change in feeding frequency. When fish were infected with Aeromonas hydrophila, survival rat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G5 (starved fish) compared with G1 (control group).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terleukin (IL)‐1β and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0 as well as serum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respiratory burst activity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Lactobacillus. The alternate weekly exchange of feeding regime did not alter the parametric morphology of the intestine, height and width of intestinal villi, number of goblet cells and width of muscle layer, except in G5. In conclusion, the alternate weekly exchange of feeding regime to starvation (G5), decrease in the feeding frequency to 1 time/day (G3) and decrease in feeding rate to 1.5% (G4) suppressed the immune status of fish, which became vulnerable to bacterial infection. Immune suppre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 decreased proportion of Lacto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272.
试验旨在探讨胚蛋注射乳酸菌对蛋雏鸡孵化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十二指肠中SIgA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影响.将300个海兰褐蛋鸡种蛋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个种蛋.18日胚龄时,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向羊膜腔内无菌注入0.2 mL含活菌数2×106、2×107和2×1...  相似文献   
273.
为进一步研究非增殖型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弓形虫(NRTUAs)对小鼠的致病性,本研究以NRTUAs和Δku80虫株分别感染小鼠,每日检测各组小鼠的组织荷虫量,并检测感染后1~3 d脾脏相关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1)NRTUAs感染的小鼠不能在7 d内清除虫体,NRTUAs刺激小鼠脾脏上调IL-12、TNF-α和IL-10的表达,并诱导温和的炎症反应;2)Δku80虫株感染的小鼠在感染后6 d内死亡,组织荷虫量平均水平高于NRTUAs感染的小鼠,Δku80虫株刺激小鼠脾脏上调IL-12、TNF-α、IL-1β、IL-6、IFN-γ和IL-10的表达,诱导剧烈的炎症反应而导致小鼠死亡。综上,NRTUAs对小鼠的致病性较低,NRTUAs组织荷虫量平均水平低于Δku80组,诱导机体的炎症反应显著轻于Δku80组,为NRTUAs作为畜禽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74.
【目的】研究五味止痢合剂对大肠杆菌致小鼠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周龄清洁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BC)、模型对照组(MC)、五味止痢合剂高(W-H)、中(W-M)、低剂量组(W-L)和盐酸环丙沙星药物对照组(CPFX)。每组20只,除BC组外均腹腔注射大肠杆菌,构建小鼠腹泻模型,建模5 h后,W-H、W-M、W-L组小鼠分别灌胃25、20、15 mL/kg BW五味止痢合剂(相当于生药2.5、2.0、1.5 g/kg BW),CPFX组小鼠灌胃盐酸环丙沙星20 mL/kg BW,MC组和BC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次/d,连用5 d。停药后14 d计算腹泻率和保护率。另取100只小鼠按照上述方法分组和给药,分别于给药后第2天,停药后第1、7和14天采集十二指肠和空肠。HE染色观察各组十二指肠黏膜层形态,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空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十二指肠α-干扰素(IFN-α)和白介素-4(IL-4)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十二指肠黏膜修复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达情况。【结果】 在停药后第14天,W-H和W-M组腹泻保护率分别高达95%和90%,死亡率均为0,均与CPFX组相当。在治疗过程中,W-H、W-M组小鼠小肠绒毛逐步趋于完整,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减少,黏膜形态逐步趋于正常。W-H、W-M和CPFX组的空肠sIgA含量均显著高于MC组(P<0.05)。与MC组比较,在停药后第1、7和14天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抑制空肠黏膜IFN-α的分泌(P<0.05),显著提升IL-4的分泌(P<0.05);在停药后第14天,W-H组IFN-α和IL-4含量与BC组接近。在停药后第1和7天,W-H和CPFX组肠道修复因子PCNA表达量显著高于MC组(P<0.05);在停药后第1天,W-H和CPFX组肠道修复因子TGF-α表达量显著高于MC组(P<0.05),在停药后第7天W-H和CPFX组TGF-α表达与M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停药后第14天各组间PCNA和TGF-α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5 g/kg BW五味止痢合剂灌胃给药能显著控制大肠杆菌引起的小鼠腹泻,保护率达95%。其主要通过显著提升空肠灌洗液中sIgA的含量,充分激活免疫细胞,调节肠道黏膜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α和IL-4,有效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刺激肠道黏膜修复因子PCNA和TGF-α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75.
为解决黑木耳凝集素对RAW246.7细胞分泌IL-6、IL-1β、TNF-α、NO释放量与免疫调节作用的问题,通过40%(NH4)2SO4沉淀法对黑木耳凝集素进行分离提纯,并伴随凝血活性检测、氨基酸组分检测,得到黑木耳凝集素粗品。经过AKTA蛋白纯化系统得到黑木耳凝集素纯品。使用SDS-PAGE电泳对凝集素分子量进行分析。格里斯法检测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NO的情况。ELISA检测IL-6、IL-1β、TNF-α的释放量。结果表明,黑木耳凝集素分子量约为20 kDa。通过检测发现,黑木耳凝集素对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有促进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6.
本研究旨在阐明去泛素酶USP7对雏鸡抵抗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影响。选用3日龄的白来航鸡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隔天腹腔注射USP7抑制剂P5091或对照溶剂,连续注射5次,待最后一次注射结束后第4天,对雏鸡人工口服感染鼠伤寒沙门菌,感染24 h后,采集样品,RT-qPCR检测IL-1β、IL-8、TNFα以及NF-κB的mRNA表达,平板涂布法检测雏鸡肝载菌量,H&E染色观察肝和肺的炎症状况。结果表明,P5091抑制USP7活性后,转录因子NF-κB mRNA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下游细胞因子IL-1β、IL-8以及TNF-α的表达均下调,雏鸡载菌量下降,H&E染色显示肝与肺炎症反应加剧。综上表明,USP7可能在机体抗沙门菌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7.
多糖类物质是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症等广泛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甘草多糖的作用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甘草多糖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来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以通过调控机体氧化平衡、MAPK信号通路和NF-κB核因子发挥有效的抗炎作用,并具有防治骨关节炎和治疗胃炎的作用。重点阐述甘草多糖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机制,旨在为甘草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甘草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78.
为了研究骨髓源肥大细胞(BMMCs)通过甘露糖受体对口蹄疫病毒样颗粒(FMDV-VLPs)的细胞因子应答效应,本研究构建了重组pCMV-HA-HBcAg-VP1-VP4质粒,并转染CHO-K1细胞以制备FMDV-VLPs。用FMDV-VLPs负载经甘露糖受体(MR)抑制剂Mannan处理的BMMCs (iMR-VLP组),并设置只负载FMDV-VLPs组(VLP组)和单纯细胞组(Control组)作为对照,收集细胞上清液,用细胞因子芯片检测不同处理组BMMCs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VLPs组BMMCs表达IL-1α、IL-2、IL-4、IL-15、IL-17A、IL-21、TNF-α、IFN-γ、CC17和CCL21均显著上调(P<0.05),而IL-10没有显著变化,iMR-VLP组BMMCs表达IL-1α、IL-2、IL-4、IL-15、IL-17A、TNF-α、IFN-γ、CCL-17和L-Selectin显著下调(P<0.05),而IL-9、IL-10、CCL19和CCL21的表达则呈上调变化。综上所述,FMDV-VLPs可以促进BMMCs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分泌,而抑制MR后,BMMCs分泌细胞因子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表明FMDV-VLPs可能通过BMMCs的甘露糖受体增强Th1型细胞因子分泌、有效抑制能引起免疫抑制的IL-10的分泌,并降低介导T细胞的再循环的CCL19和CCL21的形成。研究结果为基于肥大细胞甘露糖受体应答效应的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79.
牛产后子宫复旧延迟会延长繁殖间隔,降低繁殖率。子宫复旧涉及产后子宫组织退化、修复与子宫肌层的重塑,其中干细胞、细胞因子与非编码RNA以及雌激素与孕激素等参与调控产后子宫组织修复与再生。同时,维生素与葡萄糖类物质、中药制剂、免疫调节因子等绿色、无公害防治方法能够有效促进牛产后子宫复旧。本文就牛产后子宫复旧调控机制及促进子宫复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研究动物产后子宫复旧的分子调控机制及研发促进子宫复旧新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