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20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7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肾镜(MPCNL)与经输尿管镜取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分别采用MPCNL和URL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MPCNL组患者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5.24%,100.00%)高于URL组(79.37%,88.89%),MPCNL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高于URL组,MPCNL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22.22%)高于URL组(3.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L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是结石清除率低,MPCNL结石清除率高,但是术中出血量大、并发症较多,费用高,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宜采用MPCNL治疗。  相似文献   
72.
73.
边界病(border disease,BD)是由边界病毒(BDV)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羊不孕、流产和死胎,以及羔羊体型异常,多毛,震颤,因此又称\"多毛震颤病\",\"茸毛症\".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垂直传播,持续性感染的羔羊是该疾病在绵羊中传播的潜在主要传染源.山羊相对绵羊感染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  相似文献   
74.
母畜在产后泌乳量减少或完全无乳,称为产后缺乳.产后缺乳在绵羊及山羊常有发生,是引起新生羔羊饥饿、能量不足、体质减弱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造成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母羊产后缺乳主要是由品种品质、饲养管理、应激、营养及疾病等因素引起,除全身性疾病外,母羊产后缺乳按临床症状可分为单纯缺乳型、乳腺炎型和传染性无乳症型.针对以上临床...  相似文献   
75.
咪唑苯脲是一种世界公认较安全可靠的动物专用抗原虫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梨形虫病、边虫病、锥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等。该药具有代谢吸收快、分布广泛、消除缓慢、血药半衰期长的特点,常用于牛、羊、猪等规模养殖动物的原虫病治疗,近年也常被用于宠物原虫病的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大多数情况下此药副作用微小,但应禁止与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使用。目前在牛羊组织和奶中均能够检测到该药的残留,是否对人体有危害尚不清楚。由于长期被广泛使用,近年研究发现一些原虫对咪唑苯脲产生了耐药性。未来应对咪唑苯脲的杀虫效果做深入探索,确定更准确的杀虫谱和给药方案;同时进一步研究其对人体是否存在危害,进而确定停药时间和最大残留量。本文主要对咪唑苯脲的临床应用效果、药物残留、副作用和耐药性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Companion animals are exposed to simila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arcinogens as humans. In some animal cancers, there also appears to be the same genetic changes associated as in humans. However, little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ancer biomarker identification in animals. The recent dramatic advances in molecular medicine, genomics, proteomics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will allow biomarker identification, which may provide the best strategies for veterinarians and clinicians to combat disease by early diagnosis and administration of effective treatments. Proteomics may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cancer diagnosis, prognosis and predictive clinical outcome that could directly change clinical practice by affecting critical elemen‐ts of care and management.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dvances in proteomics that has propelled us to this exciting age of clinical proteomics, and highlights the future work that is required for this to become a reality. In this review, we will discuss the available proteomic technologies and their limitations, and highlight the key areas of research and how they have been used to discover cancer biomarkers. The principles described here are equally applicable to human and animal disease, but implementation of ‘omic’ technologies requires stringent guidelines for collection of clinical material, the applic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相似文献   
77.
试验通过对芩术安胎散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临床安全性进行研究,为芩术安胎散对家猫先兆性流产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急性毒性试验:制备芩术安胎散药液,取6周龄健康昆明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第1~4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6 000、4 800、3 840和3 072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纯净水,10 d内观察有无中毒和死亡,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6周龄健康昆明小白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2.0 g/mL芩术安胎散药液,18 h内灌服3次,每次0.8 mL,对照组给予等量纯净水,给药后饲养7 d,计算最大耐受量(MTD)。亚慢性毒性试验:24只7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在30 d内,每日分别给予4 800、2 400和1 200 mg/kg芩术安胎散,对照组以等量纯净水进行灌胃,每日观察和记录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有无中毒症状和死亡;第31天对各组大鼠称重、采血,进行血液学检测,剖检各组大鼠,观察主要脏器有无病变并制作病理切片。临床安全性试验:选取2~5岁健康雌性家猫20只,适应性饲养10 d,随机分组,每组5只,分别为低剂量组(1倍临床推荐剂量:1.15 g/kg)、中剂量组(3倍临床推荐剂量:3.45 g/kg)、高剂量组(5倍临床推荐剂量:5.75 g/kg)及空白对照组,将药物置于胶囊内,口服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空胶囊,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每日观察各组家猫食欲、精神状态及排便情况,于第8天对各组家猫进行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无小鼠死亡,LD50>6 000 mg/kg;小鼠对芩术安胎散的最大耐受量为240 g/kg,表明该受试药物无明显毒性。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大鼠的生长发育情况、血常规指标、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调(P<0.05),除此之外的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剖检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大鼠主要组织器官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在临床安全性试验中,不同剂量组家猫精神状态、被毛光泽度、粪便情况均正常,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芩术安胎散无明显毒性,家猫按临床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8.
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木槿的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为木槿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5%氯氰碘柳胺钠颗粒剂的研制和驱除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添加PVP粘合剂制备5%氯氰碘柳钠颗粒剂、方法回收率,线性试验及稳定性试验,该制剂符合质量标准。临床药效试验表明,当以10mg/kg体重剂量投服,对绵羊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肺丝虫及体内外大部分消化道线虫有完全的驱杀作用,是羊驱虫的最佳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肺丝虫及体内外大部分消化道红虫有完全的驱杀作用,是羊驱虫的最佳使用剂量。该制剂为国内兽药首创剂型,具有广谱驱虫效果,且安全,适口性好,易于  相似文献   
80.
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oV)是导致犬胃肠道疾病的常见病原,与其他肠道病原共同感染时犬死亡率显著升高,严重影响养犬业的健康发展。快速、灵敏和特异的诊断技术对该病的防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临床诊断外,常见的CCoV实验室诊断技术主要有病毒分离培养、电镜观察及血清学诊断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往往耗时长且工作量较大,分子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普通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纳米PCR等检测方法,这些诊断技术在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上有极大提高,诊断效率也显著提高。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诊断技术与新型材料研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应运而生,纳米金、核酸探针、芯片技术及纳米生物传感器等技术更加敏感、便捷、高效且都具有制备试剂盒的可能性,从而在诊断上具有简洁性和普适性。文章将针对CCoV的诊断技术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CCoV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