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61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5篇
  278篇
综合类   34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89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天山高寒草地特点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寒草地分布在高海拔,低热量重庆环境;植物组成多系温生态类型,群落外貌低矮;草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和经济价值,且利用方式和改良途径有很大的一致性。它是一类特指的天然草地泛称,也是一类可更新的再生资源和人类经营畜牧业的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992.
半干旱区沼泽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半干旱区无尾河下游漫流区的向海沼泽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沼泽垂直剖面的精细采样 ,将放射性核素精确计年与沉积物粒度研究相结合 ,进行高分辨率剖析。结果表明 ,沼泽垂直剖面颗粒的基本构成以粉砂和砂为主 ,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流水作用以河流为主 ,并有受洪水影响的痕迹。部分层位的风成作用明显是那个时代干旱的标志。沙丘风蚀与风的搬运作用 ,局部改变了沼泽区域上沉积物的组成 ,使之粗化 ,是沼泽退化的诱因之一。向海沼泽沉积物颗粒表现出来的韵律性准周期变化特征 ,揭示了流域气候“干—湿”的周期性演替。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氮肥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施用氮肥对高寒草甸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就两年累积增产效应而言,施肥量为37.5kg/hm2时,单位尿素可获得地上总生物量的最大增产量为27.84 kg,而当施肥量为225kg/hm2时,禾本科牧草可以获得单位尿素的最大增产量为17.48kg。综合考虑两年草地总生物量、优良牧草生物量的变化,认为天然高寒草甸草地施氮量为225 kg/hm2时可以获得最大禾草产量及单位尿素最大增产量,有利于退化天然草地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4.
海北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CO2释放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干柴滩地区以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高寒灌丛(GG)、丛内草甸(GC)和次生裸地(GL)的CO2释放速率进行了长期观测,并对年释放量作了初步估测.结果表明,GG,GC和GL CO2的释放速率在一年内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季CO2释放量明显高于枯黄期,释放速率GG>GC>GL(P<0.01),且均表现为正排放.不同季节CO2释放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2003年6月30日至2004年6月28日,高寒灌丛植被-土壤系统CO2释放量为4 293.63±955.75 g/m2,丛内草甸植被-土壤系统CO2释放量为3 319.68±806.19 g/m2,裸地CO2的释放量为1 724.14±444.14 g/m2.CO2释放速率的季节变化与土壤5 cm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995.
"封洲禁牧"控制我国大湖区血吸虫病的意义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取"封洲禁牧"措施,切断病原,净化草洲,保护人、畜免受新感染和重复感染,达到控制大湖区血吸虫病的流行。方法 每年3月1日~10月31日实施封洲禁牧,并在每年10月15日以前对人、畜进行血吸虫病的查治。结果 两个试点经过"封洲禁牧"后,均达到了国家基本控制血吸虫病的标准。结论 认为"封洲禁牧"是目前用于控制大湖区血吸虫病流行中科学性强,方法简便,速度快,效果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选择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围栏的样地,在围栏内外采用施N、P肥作为调控措施与围栏内外的天然草原作对照,旨在寻求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后优良牧草重要值呈增大趋势,且围栏内比围栏外增大程度高;对照区优良牧草的重要值亦是围栏内较围栏外高;人为调控措施对群落物种丰富度有显著的影响,施肥群落的植物种类显著降低;围栏内物种数增高;施肥和围栏封育都能影响群落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997.
高山灌木和牧草缩合单宁含量季节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香兰素盐酸法分析了高寒草甸几种优势牧草和灌木中的可浸提缩合单宁含量季节变化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线叶嵩草、阴山扁蓿豆、垂穗披碱草和鹅绒委陵菜等牧草和短叶锦鸡儿不含缩合单宁;珠芽蓼缩合单宁含量高,5个月的平均值为77.56g/kg DM,7月高达120.2g/kg DM;苔草显著低于珠芽蓼(p<0.01),最高时也只有6.7g/kg DM(7月);5种灌木缩合单宁含量各不相同,金露梅、红药柳、高山绣线菊、藏沙棘和鬼见锦鸡儿4个月的平均值分别为(g/kg DM):54、3、58、53、29、18、67.08和42.15,且随着季节推移,各灌木缩合单宁含量逐渐下降;而珠芽蓼和苔草从5月到7月逐渐上升,之后又开始下降。同时,分析了缩合单宁含量与植物的进化及家畜利用富含缩合单宁植物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98.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初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莎草、禾草地上生物量和总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放牧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放牧率的降低,禾草和莎草的比例增加,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下降;两季草场优良牧草生物量组成的年度变化与放牧率均呈负相关(P<0.01),与杂类草均呈正相关(P<0.01)。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达到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对照和轻牧在7月份最大,而中轻和重牧在8月份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随放牧率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暖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1%~91.14%,10~20 cm占5.44%~8.04%,20~30 cm占3.42%~3.94%。地上生物量、各土壤层的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与放牧率之间呈负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  相似文献   
999.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特征、危害及治理思路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汀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生态和经济危害入手.对目前“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的治理思路进行探讨。“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生态效果,应该看到“黑土滩”生态功能转型的作用。将江河源区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划分为无干扰生态核心区和生态经济保障区。在生态经济保障区域推行“草地农业家庭牧场模式”。在极度退化不可自然恢复的“黑土滩”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变废为宝”使“黑土滩”成为高寒地区草地家畜草饲料补充基地。是实现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的对策。重视江河源区草地系统鼠害的威胁,实施“草地生态建设,防治鼠害先行”的策略是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和经济建设的保障。强调国家向汀河源区持续性投资和持久性加强牧区人民的文化教育是我国江河源区生态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00.
高原鼠兔洞口区侵蚀过程高山草甸土壤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藏那曲高山嵩草草甸,选择高原鼠兔活动区域不同高度土堆和不同深度侵蚀坑,分析表层土壤粒度和养分.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掘洞形成洞口土堆,造成草甸土壤发生侵蚀,侵蚀程度随着侵蚀坑深度逐渐增加而减弱,在侵蚀坑深度达到20cm时侵蚀基本停止;在侵蚀过程中,细粒物质减少,砾石含量增加.在强烈侵蚀阶段初期,有机物分解条件改善,土堆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K含量提高,但土壤养分物质在侵蚀作用下迅速流失,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减少;在侵蚀减缓阶段,养分损失速度减缓,补偿作用逐渐增加;在侵蚀基本停止阶段,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水解N和速效K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