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57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27篇
  46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上杭县耕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普遍较低,其中低于50mg/kg的面积占比达到43.5%。为探讨糖醇镁与其他常用镁肥在水稻上应用比较效果,指导晚稻科学施用镁肥,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设置对照、7水硫酸镁、氢氧化镁和糖醇镁4个处理,三次重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 糖醇镁和7水硫酸镁对水稻缺镁黄化矫治效果达极为显著;施用镁肥可以增加水稻产量,且施肥效应糖醇镁>七水硫酸镁>氢氧化镁,比CK产量分别提高14.9%、7.7%和7.4%。  相似文献   
22.
以西番莲香气物质较丰富的紫果‘台农1号’为试材,选取未成熟(T1)、近成熟(T2)和完全成熟(T3)3个时期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3个果实发育过程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变化情况,同时检测对应果实中酯类香气物质合成相关的脂氧合酶(LOX)和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以期了解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主要致香物质变化情况及物质与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西番莲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有很大的提高,3个时期检测的香气物质总数分别为72种、95种和136种,总峰面积呈倍数增加;未成熟(T1)和近成熟(T2)2个时期萜烯类和酯类物质为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在完全成熟(T3)时期主要的挥发性香气为酯类,其峰面积占总峰面积达80.31%;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酯类香气的种类和含量不断的提升,其中己酸乙酯,1-甲基己酯-己酸、丁酸乙酯、辛酸乙酯、1-甲基辛酯-丁酸、己酸己酯、1-甲基己酯-丁酸、丁酸己酯、(Z)-3-己烯基酯-己酸、乙酸己酯、2-甲基-辛酯-丙酸、辛酸己酯、3-羟基乙酯-己酸、(Z)-2-丁酸-乙酯等含量提升或占比较大,这些脂肪酸代谢途径产生的酯类在西番莲果实成熟过程中可能发挥了致香作用。LOX是酯类合成第一步的限速酶,AAT为酯类合成最后的关键酶。对不同发育期果实酯类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LOX、AAT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尤其是T3时期AAT酶活性显著的提升。由此推断,紫果西番莲果实发育过程中LOX和AAT酶的活性与酯类香气成分形成直接相关,酶活性的提升促进酯类香气的合成。  相似文献   
23.
我国木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的木薯种植,木薯淀粉(变性淀粉),木薯酒精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为了提高工业碱木质素的利用率和扩大其应用范围,以工业碱木质素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甲醛作为交 联剂、添加硫酸钾和硫酸镁制备交联碱木质素-聚乙烯醇基钾镁缓释膜肥。采用FTIR-ATR 方法测定缓释膜肥的化 学结构,并用淋溶实验检验缓释膜肥对钾、镁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1)缓释膜肥在3 260 cm-1 左右的峰变小变宽, 1 332.57 cm-1 处吸收峰消失,1 145.51 ~983.52 cm-1 范围内吸收峰变大,说明碱木质素、聚乙烯醇经甲醛交联有化 学反应发生。2)与纯PVA 交联薄膜相比,碱木质素的加入不利于钾的缓释,而适量的碱木质素有利于镁的缓释, 碱木质素加入量可达20%。随着甲醛加入量的增大,钾累积释放率减小;适量甲醛有利于镁的缓释,但随着甲醛加 入量的增大,缓释膜肥对镁的缓释性能降低。对镁的缓释,甲醛的合适加入量为3.59%。缓释膜肥对钾的缓释主 要是分子结构的物理阻挡作用,而镁缓释除了物理阻挡作用还有木质素的螯合作用。3)对缓释膜肥的动力学试验 数据进行拟合,钾缓释的4 种模型拟合程度都很高,其中Higuchi 模型拟合程度最高,决定系数为0.994 1,说明钾缓 释行为遵循Fick 扩散。镁缓释模型中Ritger-Peppas 模型的拟合程度最高,决定系数为0.974 2,其缓释指数(0.5 n1.0)表明镁缓释行为是扩散和溶蚀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通过加入不同质量分数(5%~25%)的甲醇、乙醇、辛醇及其混合醇对松子壳热解重质油进行提质研究,考察醇添加剂对重质油理化特性影响及其存储稳定性。研究发现加入醇添加剂超声处理后能显著降低重质油的粘度、含水率和p H值,并提高其热值;同时使多环芳烃、酮类等物质含量降低,脂肪烃、芳香烃等含量增加。混合醇处理重质油的品质更好,存储56 d后性质仍较稳定,粘度和含水率随储存时间延长稍有增加。加入甲辛醇56 d后重质油的粘度为980 m Pa·s,含水率为21.02%,增长速率仅均为原始重质油的一半;且添加量越高,油的热值越高,添加量25%时热值为32.66 MJ/kg。但从热重分析发现甲辛醇添加量为20%时燃烧性能最好,其燃烧段的失重速率最大并且燃烧后的灰分最少。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术中注射无水酒精治疗不能切除胰腺癌的效果.方法 1995年5月至2005年8月60例不能切除之晚期胰腺癌患者,其中36例(A组)在行胆肠和(或)胃肠改道手术基础上,术中行瘤体内以及腹腔神经丛无水酒精注射处理,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症状缓解和生存期(术后0.5、1a存活率情况).余24例(B组)同期仅行胆肠和(或)胃肠改道手术,仅观察生存期(术后0.5、18存活率)作为对照.结果 A组36例的顽固性腰背痛症状术后即基本消失,其余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瘤体在术后2个月均有缩小(平均缩小29%);随访平均生存期(8.9±2.4)个月,较B组(5.5±0.4)个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0.5、1a存活率分别为81.8%、45.5%;B组术后0.5、1a存活率分别为54.5%、18.2%,A组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术中瘤体内及腹腔神经丛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不能切除之胰腺癌,能延缓肿瘤生长,显著减轻癌性疼痛,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7.
水基二异氰酸酯交联聚乙烯醇环保新型木材粘合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赤丹  丁莹 《林业科技》2003,28(2):38-41
以水基中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交联改性聚乙烯醇(PVA)的反应原理为理论依据,以交联反应后粘胶体系中游离TDI量的检测结果及其颜色的稳定性,说明在20~35℃的常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少量TDI关联PVA胶水,可以合成出性能优良的绿色粘合剂,采用正交实验法,探讨在水基中反应物料的组成,交联反应的温度,交联反应进行的时间等因素对TDI交联PVA粘胶体系的环保性能和粘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通过实验选择复合蛋白酶水解糖蜜酒精废液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微生物蛋白,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最佳水解条件为水解酶加入量5.5g/150mL,水解温度65℃,pH值5和水解时间5h。  相似文献   
29.
采用低温淀粉酶对玉米生料发酵酒精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粉碎度为40目,活性干酵母加量0.3%时,玉米淀粉生料发酵制备酒精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底物质量分数为30%,发酵温度30℃,搅拌转速为75 r/min,自然初始pH值,低温淀粉酶加量为200 U/g(液化酶100 U/g,糖化酶100 U/g),在此条件下,发酵醪的酒精体积分数达到16.4%。  相似文献   
30.
测定了4个科1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与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这些提取物对菜粉蝶与小菜蛾幼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拒食作用。其中马桑(Coriaria japonica A.Gray ssp.)、小飞蓬(Comnyza canadensis L.Cronq.)、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L.)的提取物对菜粉蝶(Pieris Tapae L.)幼虫的拒食效果好,取食24h与48h后拒食率均达到80%以上;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为试虫,仅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提取物对其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取食24h和48h拒食率分别为95.55%和91.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