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3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158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Sprouting can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regeneration in harvested cypress (Taxodium sp.) wetlands; however, limited information exist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sprouting. W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harvesting practices, tree size, and site conditions on stump sprouting in eight pondcypress (Taxodium distichum var. nutans (Ait.) Sweet) wetlands in Florida, USA. Stumps were cut at three heights: 20 cm below high water level, at high water, and 40 cm above high water. Half of each site was harvested using a sawhead feller and the other half using shearhead. We monitored sprouting for 2 years post-harvest. Stump height affected first year sprouting, but the effect disappeared during year 2. Felling equipment did not affect sprouting; however, the shearhead caused greater stump damage. Sprouting declined with increasing parent tree size; percentage of stumps with sprouts after 2 years was 68% for trees 10–14 cm dbh and 28% for trees 20–24 cm dbh. Stump sprouting ranged among sites from 23 to 54% after 2 yea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sprouting may be an important, but inadequate, form of regeneration. At sites with short hydroperiods, dense understories, and/or predominance of trees greater than 20 cm dbh, reduced sprouting may occur, and planting seedlings may be beneficial.  相似文献   
22.
实验通过野外调查和萌发试验对杭州西溪湿地经济竹林的种子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经济竹林种子库中共出现14科26种植物,其中以十字花科、大戟科、玄参科、菊科和禾本科为主。种子库密度的垂直分布呈下降趋势。其种子库中有劣性杂草如一年蓬和蒲公英,并占有优势。竹林地10~15 cm土壤的板结和贫瘠是种子量稀少的主要原因,竹林大部分是在干扰和干旱生境下萌发的草本和灌木种子库,亦有永久种子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23.
我国现存湿地有约40%的面积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近50年来,因为人为活动丧失了至少40%以上的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污染的日益加剧等,导致湿地生态综合服务功能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湿地资源亟待保护与恢复。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过程,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美国建立了湿地保护完整的法律体系,使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本文对美国湿地保护管理有关的主要法律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建立湿地保护的法律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4.
对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渔业乡低湿江滩地构建的4类16种林农复合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意大利杨与菊苣、意大利杨与荩草、意大利杨与苏丹草、意大利杨与银杏苗、意大利杨与棕榈、意大利杨与莲、水杉与药用蚂蝗、水杉与精鱼等8种复合模式是低湿江滩地开发经济效益高的优良构建模式;围网养殖尤其是船带网箱移动养殖长江水特产品是江滩水面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特色模式。认为滩地开发应在巩固“八五”绿化滩地,营建抑螺防病林成果的基础上,引进新树种,新种植、养殖优良生物品种,用新技术进行优化配置,以优化现有湿地森林结构,创立体现沿江湿地林渔特色的“多物种、多功能、多效益”人工林系统,建设观光林网,观光渔业,滨江湿地森林生态旅游村,进一步促进江滩湿地资源深度开发及沿江农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5.
鄱阳湖水位特征与湿地生态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析江湖关系入手,研究鄱阳湖的水位及湿地生态特征,并提出人工控湖等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漯河市沙河湿地公园着重突出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以还原沙河湿地生态景观,回归沙河自然湿地风貌,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资源,体现湿地景观的原真性为主题,通过梳理园区水系,营建丰富的水景景观。利用植物与工程材料相结合,建立生态护岸工程控制水土流失。有效地发挥沙河湿地地表水分传输、调蓄洪水、净化水质、调节区域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实现了对沙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27.
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人工修复重建型湿地的典型代表。针对湿地公园内植物构建成效,在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湿地公园内植物的类型、分布以及植物构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公园植物生态化管理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以三明市如意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憩行为观察法、核密度估算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游客的游憩行为与环境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游客在三明市如意湖湿地公园中游憩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老年游客偏好在林下空间及主要景观节点处,以舒缓的游憩方式进行游憩;中青年游客的游憩目的以游览观光为主,偏好在滨水空间及景观视线良好处进行...  相似文献   
29.
面积广阔的海珠湿地垛基果林是广州市内重要的半自然果林,但因受人为干扰和果树自然退化而出现植被衰败、生境破坏等生态问题。从尊重海珠湿地以垛基果林为景观基底的角度出发,基于场地果林树木的健康状况评价,将海珠湿地垛基果林植被分为 3 个功能区,探讨相应区域植物优化的构思,并提出海珠湿地垛基果林植被分区养护管理的原则与目标。  相似文献   
30.
研究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附植硅藻群落现状,为保护寒、旱区湿地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夏、秋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浅水湖泊采集12种常见水生植物,采集植物上附植硅藻,并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硅藻的种类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和聚类性。结果表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体轻度富营养化;共检出附植硅藻39属158种(含变种),其中舟形藻属种类最多(18种),其次为菱形藻属(16种)、桥弯藻属(15种)和脆杆藻属(13种);Achnanthedium minutissimum为分布最为广泛的优势种,其次为Ulnaria acus和Encyonopsis subcryptocephala;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1.41~3.13,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58~1.07,均是秋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t-test);Cody指数与聚类分析表明,在同一时期内附植硅藻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和优势种分布对部分宿主植物的选择趋于一致,但也有部分宿主植物之间附植硅藻群落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