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0篇
  免费   858篇
  国内免费   1843篇
林业   860篇
农学   1458篇
基础科学   313篇
  2401篇
综合类   6700篇
农作物   1041篇
水产渔业   704篇
畜牧兽医   5358篇
园艺   1334篇
植物保护   76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424篇
  2021年   701篇
  2020年   653篇
  2019年   768篇
  2018年   504篇
  2017年   794篇
  2016年   947篇
  2015年   891篇
  2014年   989篇
  2013年   1127篇
  2012年   1409篇
  2011年   1465篇
  2010年   1255篇
  2009年   1300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1231篇
  2006年   1019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89~1990年选用陆地棉(G.hirstum L.)北农1号品种和海岛棉(G.barbadenseL.)海7124品种为材料,对棉纤维发育后期的纤维素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棉纤维的发育 Mg~(2+),K~+-ATP 酶活性逐渐下降。②Mg~(2+),K~+-ATP 酶活性的最适 pH 值为6.5。Mg~(2+),K~+ATP 酶活性随[Mg~(2+)],[K~+]和[NADH]/[NAD~+]的增大而变大。③Mg~(2+),K~+ATP 酶活性变化与还原性糖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1~*),与纤维素含量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0~(**))。④Mg~(2+),K~+-ATP 酶参与了纤维素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2.
拓扑简化可以为渐进网格带来更好的效果,但目前几乎所有的渐进网格方法都不支持拓扑简化,而且edge collapse和vertex split操作有时会产生非流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形旋转系统的渐进网格法.以基于图形旋转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操作实现了渐进网格,用图形旋转系统的操作集合构建了edge collapse和vertex split操作.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展新操作即可进行任意拓扑变化,从而实现拓扑简化,  相似文献   
53.
维生素K3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莉 《中国兽药杂志》2003,37(10):50-52
本文概述了维生素K3的各种合成技术路线,对维生素K3生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介绍了其应用和市场供求现状。  相似文献   
54.
优质籼型不育系Q2A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Q2A是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重庆市种子公司用金23B×中九B的F2代与58B×Ⅱ-32B的F2代杂交,再用复交F2代与珍汕97A杂交引入野败型胞质育成的一个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2003年7月通过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该不育系异交习性好;可恢性好,配合力强;米质优(12项测试指标中有7项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5项达二级标准);苗瘟3级,叶瘟3级,颈瘟7级,对苗瘟和叶瘟表现为中抗,颈瘟感病.其与成恢047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Q优5号米质优,产量高,抗稻瘟病,2003年1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5.
试验通过不同浓度的Na2B4O7在改变PDA培养基及棉子壳一木屑培养基的试验,测定了其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mg/kg浓度下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其浓度超过400 mg/kg时对菌丝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黑杨无性系植株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与光合主体叶面积在时间和光强上进行累计积分来计算植株日CO2固定总量P。由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不易准确测得,故以光响应曲线和光强的日变化来推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对P值和生物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二者的相关性很高。且认为可以用计算出的P值作为评估苗木生产潜势的指标之一,这为育种中生产力的早期选择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7.
2型猪链球菌的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试验首次证实了2型猪链球菌在我国的存在,采用玻片凝集、琼脂扩散及毛细管沉淀等3项试验,对1990年以来广东某猪场断奶仔猪暴发流行的败血症、脑膜炎及关节炎病猪中分离的15株链球菌进行了血清学鉴定。结果表明:15株链球菌均为2型猪链球菌;用高压法提取抗原进行沉淀反应,其结果比酸热法提取抗原具有简便、敏感、特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8.
给8头生后3d的哺乳仔猪经口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吉”毒株,于感染后18、30、45和96h各扑杀2头,以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及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小肠上皮细胞的病变因感染时间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上皮细胞的脱落和残留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以感染后30h最严重,病毒在这些上皮细胞内的增殖最显著。感染后45h,见有大量新生上皮细胞修补损伤的肠绒毛。感染后96h,小肠绒毛短缩、粗大乃至发生融合。实验仔猪肠系膜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均遭到破坏,在巨噬细胞内见有PED冠状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59.
INTRODUCTIONIntheworldoftoday,theglobalclimatechangeanditsinfluenceonecologyhavebe-comeaveryimportantproblem,towhichmanyscientists,governnentleadersandordinarypcoplepaycloseattentionI1-'].Inl979,theWorldClimateResearchProgram(WCP)waslaiddowninthefirstworldclimatemeeting.lnl99(),thesecondworldclimatemeetingwasconvcl1edinGencva,andalltl1eexpertsagreedthattheglobalwarmlngwillbeextremelyseriousdisasterthananynatUralcalamityever.Attl1eMectingof"World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holdinBrazil…  相似文献   
60.
The position of plants withRhizoctonia solani sclerotia (black scurf) on progeny tubers was mapped for an experimental field at Haren where potatoes were grown continuously and in rotation with other crops for five successive years, and for another field at Borgercompagnie with a 12 frequency of potatoes during three potato crops. Initi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s with black scurf on both fields was rather dense and homogeneous. In the following years the distribution became heterogeneous and patchy. The local decline ofR. solani AG 3 (the common potato pathogen) in Haren was apparently caused by an unknown factor selectively suppressingR. solani AG 3, while simultaneouslyR. solani AG 5 increased in mass. This AG 5 type proved to be an inferior competitor of AG 3 on the potato plant in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The specificR. solani antagonistVerticillium biguttatum did not play a role. A similar factor could have reduced the formation of black scurf in the experimental field at Borgercompagnie, whereV. biguttatum was also too infrequent to account for the decline.R. solani AG 5 was not present here and could not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a selective factor against AG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