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卫气即起维护、保护或蔽护作用的正气。卫气出于脑,双向调控全身神机;卫气并脉,与营气耦合承制衡铨;卫气分阴阳,变化有序自稳调节。卫气与周围神经分布部位、神经传导方向、神经功能特点等有相关性。通过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非霍奇金淋巴瘤胸腔引流术后肋间神经痛、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4个医案,阐释周围神经病卫气内伐、卫气不足、卫气归并、卫气逆行的病机特征;坚持形神一体观,谨守病机,权衡和法,调畅气机,以通为用的临床思维。周围神经病辨治在于坚持辨证用药、气化用药、双向用药、对症用药,重视外治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62.
新疆棉花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通过主要植棉条件的对比,阐述了新疆棉花生产的优势所在及其在国内外的地位;通过对市场供求分析和预测、植棉生态与流通体制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棉纺工业发展问题的探讨,提出了棉花生产的适度规模、宏观布局与流通体制改革的调控对策,以及棉花产业化的构想与模式。最后,提出了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与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63.
犬源复合益生菌对脾气虚犬盲肠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犬源复合益生菌对脾气虚犬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24只1岁龄比格犬,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脾气虚组、自然恢复组和益生菌治疗组,每组6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脾气虚组、自然恢复组和益生菌治疗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每天按照10 mL/kg BW的剂量灌喂番泻叶水煎液,连续灌喂7 d,建立脾气虚模型。在试验第7天,采集脾气虚组犬盲肠内容物;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犬继续饲喂基础饲粮7 d,益生菌治疗组犬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每天按照1×10~9CFU/只的剂量灌服犬源复合益生菌7 d。在试验第14天,随机从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和益生菌治疗组各选4只犬采集盲肠内容物。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及QIIME测序软件对各组犬盲肠内容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对照组与益生菌治疗组盲肠菌群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脾气虚组与自然恢复组,而Simpson指数则低于脾气虚组与自然恢复组。2)益生菌治疗组盲肠菌群中拟杆菌门、纲、目、科以及芽孢杆菌纲、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脾气虚组(P<0.05),其他菌群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犬源复合益生菌不仅能够使番泻叶诱导的脾气虚犬盲肠菌群多样性恢复至正常犬水平,而且还能够提高盲肠菌群中有益菌拟杆菌、芽孢杆菌的占比,对脾气虚犬盲肠菌群结构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4.
65.
论图书馆人本管理中的零成本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物不重人的传统管理比较重视物质刺激等有成本的激励,但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中仅有物质刺激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充分重视和切实践行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信任员工等零成本激励。文章着重探讨了人本管理中的零成本激励的含义,必要性,以及在图书馆人本管理中如何践行零成本激励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分析探讨母畜产后病的病因病机,运用中兽医学“望、闻、问、切”四诊之法和辩证论治,整体观念作为理论指导,对母畜产后诸病症以补虚、散瘀为基本治疗原则,临床以中草药治疗为主要手段,处方用药随症状灵活加减变通,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经济实惠,验证了中兽医治疗母畜产后病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7.
实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面对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新形势,变“保姆”式的实习方法为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灵活多样的实习方法。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及社交能力,受到了好评,但需进一步加强领导,使之完善。  相似文献   
68.
以原州区杨忠堡村为代表,对科技扶贫的具体方法提出了分析,并结合实例总结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9.
The mode of persistence of Phytophthora cinnamomi, a highly aggressive soil‐ and water‐borne pathogen, remains unclea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urvival of viable oospores and chlamydospores of P. cinnamomi when present as free propagules in untreated soil, or in soil subject to four exogenous treatments: smoke water, fish emulsion and two fungicides (ridomil and furalaxyl). The exogenous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under moist and dry soil conditions. Spore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the 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 (MTT) staining technique, with a qPCR assay used to compare general patterns of decline. Over 96% of oospores lost viability over a period of 48 weeks irrespective of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The mean percentage viability for oospores decreased from 91% at time zero to 72, 35, 20 and 1% after 6, 12, 24 and 48 weeks, respectively. Reduction in viability of chlamydospores was more rapid than oospores, with viability declining from 92% to zero after 12 week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untreated soil and the exogenous treatments. The RNA‐based qPCR assay indicated a strong presence of viable oospores of P. cinnamomi up to week 12 for moist soil and week 3 for dry soil, but thereafter failed to detect RNA even though viable oospores could be detected by MTT staining. Based on the MTT staining,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viability of P. cinnamomi oospores may be entirely lost within 1 year and that of chlamydospores within 3 months for the soil type tested. Therefore, oospores and chlamydospores when existing as free propagules in soil appear un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P. cinnamomi.  相似文献   
70.
生物菌肥在花生上施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栽培的影响,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对花生田间性状、产量性状、品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四川地区花生生长的肥料,促进四川花生产业发展。2014—2015年,在成都平原地区,以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培育的花生高产新品系‘1503’为材料,利用生物菌肥、农家肥与普通化肥3种肥料设置8个处理,采用不同梯度、不同肥料混合,考察不同成分的肥料对花生田间性状、产量、营养成分、根系干物质、土壤养分变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与普通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最好,单独施用或与农家肥配合施用效果相对较差。生物菌肥配合常规化肥,花生产量最高可增加28.2%,花生含糖量最大可提高18.9%,根系干物质最高增加25.8%,土壤氮、磷、钾及有机物含量较对照提高45.7%、58.2%、38.8%、67.2%。生物菌肥拥有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增强抗性,提升品质等多种作用,在花生种植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