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8篇
  免费   921篇
  国内免费   1605篇
林业   1148篇
农学   927篇
基础科学   1374篇
  9435篇
综合类   5755篇
农作物   780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734篇
园艺   423篇
植物保护   207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455篇
  2019年   534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685篇
  2016年   867篇
  2015年   816篇
  2014年   960篇
  2013年   1009篇
  2012年   1240篇
  2011年   1537篇
  2010年   1168篇
  2009年   1284篇
  2008年   1233篇
  2007年   1301篇
  2006年   1115篇
  2005年   897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最佳根层蓄水供水系统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的生物学效应、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土壤库容深度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0m深的土壤库容改善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特别在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期)能最大限度地供给小麦水分,从而有效地增加小麦成穗数及穗粒数。该系统每亩可增产小麦142.5-174.5kg,增产率高达63.3%-78.7%。  相似文献   
992.
元宝枫栓皮栎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元宝枫(Acer truncatum)是散孔材树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环孔材树种,为了解二者在水分运输和耐旱机理方面的特点,该文应用水力结构的基本理论,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4年生元宝枫、栓皮栎苗木各部位的水力结构参数.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表明,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都存在限速区;在非限速区,二者各部分木质部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都随功能木质部直径的增加而增大,但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些变化较好地说明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耐旱的生态策略. 在功能木质部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栓皮栎苗木的各水力结构参数均较元宝枫苗木大.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索Fe3 与赤潮发生的关系,采用模拟生长方法研究了Fe3 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生长的影响。Fe3 是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因子,低于0.01μmol·L-1会抑制该藻的生长,在0.01 ̄0.05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Fe3 浓度成正比关系;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Fe=0.2728,Ks-Fe=0.0169μmol·L-1。EDTA是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因子,EDTA对于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浓度是0.013μmol·L-1,EDTA浓度小于0.013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EDTA浓度大于0.013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EDTA浓度成正比关系(μ-EDTA=2.0742x-0.0114,r2=0.9248),浓度为0.13μmol·L-1时藻的生长速率接近最大值,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EDTA=0.3114,Ks-EDTA=0.1160μmol·L-1。探讨了不同Fe3 /EDTA比值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Fe3 /EDTA比值为0.2时藻细胞生长速率达到最大,表明比值为0.2时最适合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因此,赤潮异弯藻适合在Fe3 、EDTA浓度分别大于0.05、0.13μmol·L-1、Fe3 /EDTA=0.2的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994.
黑龙江省的暗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和沼泽土表层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在泥炭土和水稻土上其相关性稍差,接近岩性发育较弱的盐土、碱土、冲积土和风沙土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之间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主要旱作土壤上,有机质可以代表土壤的供氮水平。用扩散吸收法测定碱解氮在黑龙江省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995.
不同保墒耕作方法在旱地上的保墒效果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免耕补充灌溉和传统保墒耕作3种方法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少耕秸秆覆盖增加了夏闲期农田的蓄水量,为旱地小麦播种出苗提供了水分保证。小麦收获时的土壤水分含量,0~60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6.4mm,免耕补充灌水的为6.7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15.3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60~100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30.9mm,免耕补充灌水为20.3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33.5mm,也是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比传统耕作保墒技术增产6.7%~54.8%。留茬少耕秸秆覆盖技术,提高了小麦播种时的底墒、灌浆时的土壤水含量,是一种有效的蓄水保墒、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Luminol-SCN-化学发光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草酸-草酸铵为浸提剂,采取超声波法提取,以Luminol-SCN-化学发光体系测土壤中有效钼。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土壤中有效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7.
1991~1992年通过室内试验和室外盆栽试验对水田土壤施用稻草和氮肥后对土壤无机氮(NH4-N+NO3-N)固定-矿化动态、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稻草后,无论是否配施氮肥,在1个月内未观察到土壤氮素的纯矿化现象,施用稻草10天左右对土壤无机氮的固定率达最大值,以后则逐渐减少。种稻条件下,水稻分蘖期后施稻草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高于单施氮肥处理,并一直保持到水稻收获;稻草还田提高了水稻植株吸氮总量,并提高了稻谷产量和生物转化率。  相似文献   
998.
不同覆盖模式对旱作马铃薯生育期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旱作马铃薯最佳栽培模式。[方法]以陇薯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A.露地(CK);B.全膜双垄垄侧栽培;C.半膜垄作;D.垄作覆草]对马铃薯生长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处理B的马铃薯生长最快,而露地对照的生长最慢。开花期处理B、C、D株高较露地对照高6.9、3.9、8.3 cm,基部分枝数多0.6、0.1、0.6个。3种覆盖模式单株结薯(6.1~6.3个)高于露地对照(4.5个)。处理B单株薯重最重,达1.73 kg;处理D商品率最高,达到了82.89%,露地对照的商品率最低为72.08%。各处理单位产量表现为B>D>C>A。不同时期的0~20 cm土壤含水量均以处理B最高。[结论]处理B(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是旱作马铃薯的最优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99.
余健  房莉  单奇华  俞元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28-5229
植被和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于植被老化、气候变化、载畜量过大、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破坏了植被的生存与发展,土壤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趋于恶化。分析了植被退化的概念、原因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对海南省儋州市24个有代表性的橡胶园样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胶园土壤酶活性存在很大不同,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有的甚至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的有效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