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09篇
  免费   1186篇
  国内免费   1637篇
林业   1132篇
农学   800篇
基础科学   630篇
  11797篇
综合类   5451篇
农作物   734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696篇
园艺   372篇
植物保护   287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504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745篇
  2016年   915篇
  2015年   812篇
  2014年   943篇
  2013年   1019篇
  2012年   1226篇
  2011年   1556篇
  2010年   1196篇
  2009年   1322篇
  2008年   1306篇
  2007年   1362篇
  2006年   1189篇
  2005年   974篇
  2004年   682篇
  2003年   615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32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44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102.
为探究多年生人工草地在青海湖流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以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单播及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草地的生物量和盖度高于青海中华羊茅单播草地,且在生长旺期(8月),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生物量最高,为586.2 g·m-2;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青海中华羊茅单播和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和土壤含水量在相同土壤深度下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氮、磷及有机质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青海湖流域建植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型人工草地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但需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协调好土壤氮、磷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于宗恺  景煜都  刘励  刘小伟  张强  程杰  郭梁 《草地学报》2023,31(4):1115-112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优良修复草种在黄土高原广泛种植,然而随着农村人口迁移及土地利用变化,苜蓿人工草地大量弃置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苜蓿弃置草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弃置年限(0年、5年和10年)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参与土壤碳氮磷(C,N,P)循环的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和微生物C,N含量随弃置年限呈增加趋势,而C,N相关胞外酶活性和化学计量变化幅度较小;土壤和微生物P含量随弃置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但P相关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土层,表层(0~20 cm)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较高,其变化趋势与总体结果相似;亚表层土壤(20~40 cm)和(80~100 cm)深层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各指标较于表层土壤均降低40%~80%。相关分析表明弃置草地土壤由于P匮乏而逐步退化,可通过补施磷肥改善。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冬虫夏草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以青海省7个地区冬虫夏草生长地土壤样本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碳酸氢钠浸提-比色法、酸溶法、1 mol·L-1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碱解-扩散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样本的养分与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XH(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土壤各指标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C∶N的范围是18.24~32.79,C∶P是155.53~562.78,N∶P是4.85~24.00,C∶K是4.51~11.52,K∶N是2.55~7.17,K∶P是31.44~81.86;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C∶P与N∶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本研究发现采挖冬虫夏草对其生长环境的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性影响,为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5.
文博瑾  段高辉  温仲明 《草地学报》2023,31(4):1186-1197
生物多样性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功能,而坡度和土壤因素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重要因子。本研究基于黄土丘陵区生物多样性,并引入坡度、降雨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探究其与坡面产流产沙总量的耦合关系。通过野外人工降雨试验,记录草本、灌木和乔木群落下的产流时间和产流产沙总量,并开展土壤植被调查。结果表明,与草本和乔木群落相比,灌木群落在延长产流开始时间和降低产沙总量上表现更优;植被群落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对产沙总量影响最大,Simpson指数(D)对产流总量影响最大,坡度仍然是不可忽视的第二重要影响因素;产流总量与坡度、土壤容重、D和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的回归关系优于产流总量分别与其的回归关系;产沙总量与坡度和FDiv指数的回归关系优于产沙总量分别与其的回归关系。植被保护与坡度改善将是该区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6.
孙政才 《华北农学报》1995,10(3):103-108
在人工气候室中,对盆栽条件下不同熟期的紧凑型与平展型玉米比较研究表明,单株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反应株型间无规律性差异;不同熟期玉米间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差异。植株苗期生长速率及高低土壤肥力下的差异与叶片N、K含量,光俣速率及不同光强,不同CO2浓度与的反应差异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品种间苗期光合速率差异明显,土壤肥力高低对玉米苗期光合速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7.
施肥对不同品种麦田CO2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施肥对小麦田间CO2释放量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以4个不同施肥水平为主处理,以3个不同年代的主栽品种碧玛1号、烟农15号、山农1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封闭式静态暗箱技术,应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美国)在作物生长期测定土壤CO2释放量和光合速率。同时测定了环境影响因素土壤温度和水分等。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增加土壤CO2释放量,且中氮处理水平释放量最多;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土壤CO2释放量有一定的影响,土温越高,水分越大,CO2释放越多;麦田CO2交换量与小麦根系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8.
河北省土壤铜含量丰富.全铜平均25.4ppm,高于全国、世界平均含量.有效铜(DTPA—C_u)平均1.17ppm,<0.5ppm低铜土壤只占耕地总面积的6%.高铜土壤多分布在城镇郊区、洼淀和矿区土壤上.铜在剖面中以淋溶为主,表层富集过程非常微弱.土壤铜含量决定于母质类型.在成土过程中其数量变迁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土壤PH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9.
乌江流域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乌江流域主要茶场茶园土壤理化性状、茶叶生化成份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母岩发育的土壤理化性状各不相同,其对应的茶叶品质也不相同。土壤理化性状及茶叶品质优劣依序为硅质黄壤>砂页岩黄壤>第四纪粘质黄壤>小黄泥>黄棕壤  相似文献   
110.
水稻的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11~20d、21~30d及1~30d,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60~-65kPa的控水处理,收获后对优势粒、中位粒、劣势粒进行粒形和垩白测定,发现在不同土壤水分下S品种长穗期和抽穗后1~10d控水显著抑制了籽粒伸长,也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籽粒增宽和长厚,以S4处理受抑制的程度最为严重;Y品种主要是长穗期控水显著抑制了粒长、粒宽和粒厚;两品种的多数处理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粒厚,这在优势粒中更明显;土壤水分对粒长/宽的影响很小。S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低于CK,Y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高于CK。对两个品种来说长穗期是影响外观品质的主要水分敏感期,节水栽培应从品种选择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