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唐家 《畜禽业》2011,(6):38-39
选择适合本地的3个优良品种及6个杂交组合,探讨不同组合的产仔数、初生窝重、30日龄断奶窝重、30日龄断奶成活率、90日龄成活率、90日龄个体重等生产指标,筛选最优杂交组合。结果表明:肉兔不同品种杂交生产性能明显提高;最优杂交组合为大♀×加♂杂交组合和加♀×新♂杂交组合;6个杂交组合90日龄个体重平均增加109g。  相似文献   
12.
刘继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298-6300
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考察先秦时期旱灾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旱灾的数量不断增多;旱灾在时间上呈现阶段性高发和年内分布不平衡的特点;在空间上则多发生在北方旱作农业区。  相似文献   
13.
孙宏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33-22834,22878
介绍了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论述了该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指出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为在所有教育形式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对象具有绝对众多性、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教育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注重技术性教育和经验性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特有广布树种。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的重要分界线,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旨在以分布于秦岭、贺兰山和晋陕两省的10个天然油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线粒体DNA(nad1和matR内含子)的序列,探讨地理阻隔对油松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天然油松种群的10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7个单倍型,多态位点172个,简约信息位点35个,单一多态性位点137个。其中1个单倍型为全部种群共有,4个单倍型为2-5个种群共有,其余22个单倍型为各个种群所独有。在这10个种群中,有8个种群分别具有1-4个独有单倍型。尽管秦岭南侧种群和北侧种群分别具有两个和一个独有单倍型; 贺兰山东侧种群和西侧种群均具有3个独有单倍型;但是与晋陕种群(即油松分布区中心种群)相比,其种群独有单倍型平均数目则明显较少。与此同时,不仅秦岭南北两侧或贺兰山东西两侧种群的独有单倍型的进化关系往往较近,而且秦岭北侧或贺兰山东侧种群的独有单倍型与油松分布区中心种群的某些独有单倍型的关系亦较近。从而导致秦岭南北两侧或贺兰山东西两侧种群与油松分布区中心种群之间表现出比较复杂的聚类关系。由此可见,油松的遗传结构与山脉屏障的存在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玉米正反交杂交种F1主要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4个不同玉米自交系正反交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并对不同组合的F1的不同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品种间的差异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种子在大多数性状上差异不明显,这说明细胞核的遗传占主导地位,造成正反交差异的细胞质遗传所在比例较小。但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组合均有差异明显的性状,同时每一性状均有正反交差异明显的组合,这说明细胞质的遗传在玉米性状表现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P.C.Tsoong)为中国秦巴山区特有种.采用GPS结合ARCVIEW GIS,通过种群调查、空间分析等方法,初步掌握了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的庙台槭的主要分布点,分别为观音林场纸庙沟,李子林场长河、东岔林场桃花沟,麦积林场后沟,最大种群位于观音林场.4个分布点间的直线距离最短为8 km,种群间距离大;4个种群点5 km范围的分布总面积307 794 650.24 m2,且主要分布于海拔1 400~1 600 m,沿河谷15°以下的半阳坡地带.  相似文献   
17.
以秦陵铜车马及秦俑坑出土的实战兵器为典型,结合先秦时期重要的科技著作《考工记》,分析探讨了秦代机械设计中的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秦王朝之建立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由此跨入整体发展时期。秦统一,推动了中国农学的哲理化趋势;加强了中国农业的政策制度建设;促进了中国农业文明远播。秦农业是秦、汉帝国之兴盛与建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已呈现体系化的特征,它包含农业灾害预防思想、农业减灾思想和农业救荒思想三大部分。中国古代的减灾和救荒两大思想体系由此成为有机整体,研究这一时期的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对于后世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超  郭金龙  周率 《农业考古》2020,(1):228-234
秦铜器铭文中出现的"莤府",是专为管理秦王用"酒"所设职官,即酿酒和供酒的机构。以此为据,可将"■莤■印"这枚残缺的秦封泥内容还原,应为"泰官莤印"。"莤府"是"少府"之下"泰(大)官"属官,在太(泰)官掌管饮、食的范围内,"莤府"是主管"饮"方面的职官,包括酒的生产和供应等。"泰官莤印"为秦封泥职官增添新的品类,对秦官制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