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8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采用室内种子萌发实验方法,以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两种牧草种子为研究对象,以NaHCO3和Na2CO3为基础盐分,将NaHCO3 和Na2CO3按照1:0,2:1,1:1,1:2,1:1的比例配成相同浓度的复合溶液,研究不同混合盐分胁迫对碱茅和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芽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混合盐分胁迫对碱茅和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芽长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但是,不同盐分组合处理间对碱茅和紫花苜蓿的芽重的影响比单一盐分要小。单一盐分比较,NaHCO3的抑制作用更强。NaHCO3 和Na2CO3的比例为1:1时,对两种种子的发芽抑制作用最强。两种牧草比较,Na2CO3 和NaHCO3混合盐分胁迫对碱茅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弱,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92.
为促进松嫩草地微生物深度开发和利用,采用PKO无机磷培养基,从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根际分离获得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对菌株采用溶磷圈法和钼蓝比色法进行溶磷水平测定。结果表明:筛选菌株对磷酸钙的分解能力差异较大(P0.05),其溶磷量为7.60~348.14mg·L~(-1),筛选菌株的溶磷量与分泌有机酸量、培养基质pH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筛选菌株都可以分泌生长素,生长素分泌量介于11.00~16.55mg·L~(-1),大多数菌落呈淡黄色或乳白色、不规则、不透明、扁平、无色素。  相似文献   
93.
温室条件下,在5个盐分梯度中,盐胁迫对置换系列(replacementseries)中生长4周的碱茅地上部产量鲜重,野大麦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对地下总根量有极显著(P<0.001)的影响;碱茅和野大麦随各自在置换系列中播种比例的增加,其地上生物量鲜重、干重均呈增加趋势,地下总根量鲜、干重则随野大麦比例的增加而增加(P<0.001),因此,生长早期,碱茅地上部产量受盐胁迫的影响较野大麦为小,根系对盐胁迫反应敏感。生长10同时,两个种的地上部产量随盐分的增加而下降(P<0.001),盐胁迫对总根量于重无显著影响(P>0.05),此时,盐胁迫抑制两个种地上部生长,但并不抑制群落根系的生长,说明根系已具备一定耐盐能力。两个种的报系量互补,总根量不受两个种互补的播种比例影响。碱茅与野大麦彼此间的种间效应弱于替换种的种内效应,在低于0.647g/100ml的盐分胁迫中,二者对共享资源的竞争非同步,为建立混播草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
盐胁迫对拔节期碱茅游离氨基酸成分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碱茅成株叶片和根中的丙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丙氨酸是碱茅氮化物运输和贮藏的主要形式。随着土壤中盐分含量的增加,叶片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断递增,其中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且脯氦酸的相对含量也较高,约占总游离氨基酸的19%~53%,而其它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大;根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土壤中盐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初步分析了碱茅成株与幼苗中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5.
碱茅草耐盐和脱盐机理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96.
碱茅幼穗的组织培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茅幼穗在附加有24-D15mg/L的MS培养基中,暗培养条件下两周时形成05cm2大小的愈伤组织块,其发生率为43%。培养3周后形成旺盛生长的肉黄色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分化是在含KT10mg/L、NAA05mg/L的MS培养基上2~4周时出现绿色芽点,继续培养1~2周即可得到分化植株,将该植株移至不含激素的MS或N6培养基上时,光照条件下形成绿色分化植株。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星星草种群的取样调查,定量地分析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开花期和籽实成熟期两样地星星草种群分蘖株的数量与生物量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在种群的平均水平上,开花期两样地均以营养蘖占优势地位,其中割草地营养蘖占63.48%,放牧地占54.69%,割草地略高于放牧地。籽实成熟期生殖蘖数量割草地是放牧地的2.05倍。在生物量分配上,开花期生殖蘖生物量割草地大于放牧地;籽实成熟期生殖蘖生物量割草地小于放牧地。  相似文献   
98.
星星草地上部四种微量元素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  阎秀峰  孙国荣 《草地学报》2002,10(4):302-307
在种植1、2、3和6年的星星草及天然星星草种群,进行地上部Cu、Fe、Zn、Mn的含量、元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季节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和天然星星草种群微量元素的季节动态规律具有相似性。Cu和Mn含量在生育期间逐渐下降,为“稀释型”。Zn含量在生育期间变化不大,为“稳定型”。Fe含量呈逐渐增加的“富集型”。1年龄星星草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营养价值好,但由于生物量的限制,种群吸收量低。2和3年龄星星草微量元素含量和吸收量较高,属于生长旺盛的年龄阶段。6年龄星星草微量元素含量和吸收量均较低,呈生长衰退趋势。根据星星草地上部微量元素的季节动态,收获时期应选在开花期。  相似文献   
99.
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CO3胁迫对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花碱茅的种子萌发率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NaCl胁迫下的萌发率下降趋势大于Na2CO3胁迫,说明影响小花碱茅种子萌发率的主要原因是渗透胁迫;随着NaCl和Na2CO3浓度的升高,小花碱茅幼苗生长变弱。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松嫩平原自然条件下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单优群落独立株丛,采用随机挖掘整个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星星草果后营养期无性系结构及其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星星草无性系总构件数量为(49.07±29.74)个,分蘖株和分蘖苗分别占53.3%和46.7%;总生物量为(2.54±1.57)g,分蘖株和分蘖苗分别占90.7%和9.3%。随丛径的增加,分蘖株数量、分蘖苗数量、分蘖株生物量分别呈直线增加,总构件数量和总生物量呈幂函数增加,分蘖苗生物量呈对数函数增加;分蘖株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与分蘖株数量和总构件数量呈直线函数关系,分蘖苗生物量与分蘖苗数量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